长吻鮠人工高产养殖技术
2009-06-17陈萍
陈 萍
摘要介绍了长吻鮠的生物学特点,总结了长吻鮠的人工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养殖条件、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长吻鮠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吻鮠;人工;高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5.1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
长吻鮠俗称江团、肥沱,淮南人又称淮王鱼,因其吻较其他鮠属鱼类长,故称长吻鮠,是我国长江水系中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在江鲜中与河豚、刀鱼齐名,而且鱼鳔特别肥厚,可加工成珍贵的鱼肚,故有“没吃淮王鱼,不算吃过鱼”的说法。但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天然资源已严重枯竭。人工养殖长吻鮠既可满足市场需求,又可出口创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笔者进行池塘放养长吻鮠,目前产量已达到6.0~7.5t/hm2。现将长吻鮠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长吻鮠在分类上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鮠属。体长形,前段较圆,后段侧扁;皮肤裸露,没有鳞片;吻锥形,尖而长;口下位,口裂新月形,唇肥厚,并有皱纹;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各鳍灰黑色,尾鳍叉形。
1.2生活习性
长吻鮠属底栖性鱼类,喜阴蔽环境,畏光,性温和,喜群集,不善跳跃,不善游泳,不钻洞,极易捕捞。其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温为0~38℃,生长适温为15~30℃,能在池塘中自然越冬,水温在8℃以下或30℃以上时基本停食。对水温骤变比家鱼敏感,苗种一般不能超过±2℃,成鱼也不要超过±3℃。耗氧率明显高于其他家鱼,如果溶解氧降低到3.0mg/L时,其摄食量明显减少,降至2.5mg/L以下时,出现浮头现象。长吻鮠要求生活水域pH值为6.5~9.0,最适范围是7.0~8.4。
1.3食性
天然水体中的长吻鮠,体长在20cm以下个体的食物主要是虾、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片等,藻类也占有一定比例。20cm以上的个体,食物组成主要是鳅、鰟鮍鱼、黄鳞等小型非经济鱼类,其次是虾、水生昆虫和底栖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鱼类。经过驯食,各种规格的个体均爱食人工配合饲料,但其抢食能力差,远不及鲤鱼、鲫鱼、草鱼,不宜混养于其中。
2养殖条件
2.1池塘养殖条件
成鱼饲养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较高、pH值7.0~8.4、排灌水方便,池塘面积一般以1 000~3 000m2为宜,水深1.5~2.0m,池塘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壁用砖石或水泥硬化,池底淤泥不超过10cm,每口池塘均配备3kW叶轮增氧机1台。
2.2鱼种放养
选用人工驯化培育的一冬龄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一般放养70~100g鱼种1.2~1.8万尾/hm2,搭配150~200g的白鲢3 750~4 500尾/hm2、鳙鱼1 125~1 500尾/hm2,另外放养75尾/hm2鳜鱼可控制池内野杂鱼,不能放鲤鱼、草鱼、罗非鱼等争食性鱼类。鱼种放养时间一般以3月初为好。在鱼种放养前10d,用生石灰1.50~2.25t/hm2化浆全池泼洒,7d后放水至要求水位。鱼种放养前,用15~20mg/L高锰酸钾溶液或3%~5%食盐水浸洗鱼体15min,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2.3饲料投喂
经过苗种阶段转食驯化后,长吻鮠以吃配合饲料为主,其粗蛋白含量要达到40%~45%,可用优质的鱼粉、豆粕、小麦、玉米、酵母、矿物质元素等原料配制,如果用成鳗养殖用的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则长吻鮠的生长效果也较好。投喂应遵循“四看”、“四定”的原则,“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体实际的摄食与活动情况以掌握每日的投喂量,“四定”即定质、定量、定位、定时地投喂,每次投喂量以鱼体在投喂后2h左右刚好吃完为原则。在鱼体主要生长季节,投喂2次/d,长吻鮠夜间摄食量较大,故下午的投喂量应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以使鱼体顺利快速生长。
2.4日常管理
2.4.1调控好水质,保持水质清新。长吻鮠怕光,故清澈见底的池水对饲养长吻鮠是不利的,通常要求池水呈浅油绿色,水体透明度以25~40cm为宜。池水透明度过大时,要适量施入经过发酵的有机肥;池水透明度过小时,要及时注换新水。 2.4.2防止长吻鮠浮头,尤其是在高温、闷热天气,应保持池水的溶解氧含量在5.0mg/L以上,当溶解氧含量降到2.5 mg/L以下时,鱼体会出现浮头现象,如池水的溶解氧降到1.2mg/L以下时,就会发生全池鱼体死亡事故。要保证池水较高的溶解氧含量,应适时采取冲水,开启增氧机,投放光合细菌或EM生物菌等措施加以调节。
2.4.3常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养殖长吻鮠适宜的池水pH值为7.0~8.4,pH值不能发生急剧变化,因此也不宜大剂量泼洒生石灰,每次用量以225~300kg/hm2为宜,一般每隔20d施用1次,这样既能够调节好水质,又能够有效地预防鱼病的发生。
2.4.4做好巡池工作,在长吻鮠主要的生长季节坚持3次/d的巡池制度,黎明时观察鱼体是否浮头,午前结合洗晒饲料台检查鱼体摄食与活动情况,傍晚结合投喂观察水质变化及有无浮头预兆等。盛夏或天气突变、雷阵雨前后时还应增加夜间巡池1~2次,并有专人值班看护。
2.5病害防治
要及时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长吻鮠成鱼养殖期间的疾病不多,常见的有烂鳃、肠炎、锚头鳋等,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预防措施。
2.5.1预防工作。主要措施是做好放养鱼种前的彻底清塘和鱼种放养时的鱼体药浴,并放养体质壮、无伤病的优质鱼种,按照科学的“四看”、“四定”方法进行投喂而不投喂变质饲料,定期施用生石灰、含氯制剂等进行消毒。一旦发生鱼病要早诊断、早治疗,且使用药物应符合渔用药物的使用准则,不可随便加大用药量,并注意好休药期。
2.5.2治疗工作。长吻鮠的烂鳃、肠炎、腐皮等细菌性疾病可用含氯制剂连续全池泼洒2~3次,用量按说明要求使用的方法加以治疗。肠炎病可同时用大蒜泥均匀拌饵内服,每次连服5~6日;锚头鳋、鱼鲺等寄生虫可用0.5mg/kg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隔1周后再泼洒1次。因长吻鮠用药量通常比家鱼少,所以在泼洒治虫药物后要仔细观察,一旦发现鱼体乱窜、不适应症状要立即加注新水。
3参考文献
[1] 何金保.长吻鮠人工繁育实用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9(5):50.
[2] 孙玉樟.长吻鮠成鱼的池塘养殖技术[J].广西畜牧兽医,2003(5):228-229.
[3] 杨辉.长吻鮠及其人工养殖技术[J].北京水产,2001(1):16-17.
[4] 钱华,张建,恽九生,等.池塘无公害长吻鮠成鱼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4(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