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葛藤的入侵与防控
2009-06-17陈雁肖杨
陈 雁 肖 杨
摘要阐述了我国葛藤的入侵现状,并提出其控制对策,以期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奠定基础。
关键词外来物种;葛藤;生物入侵
中图分类号X176;Q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307-01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目前已经被认为是对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最大的威胁之一。目前,对我国农林业带来严重危害的入侵植物有紫茎泽兰、葛藤、豚草、凤眼莲(水葫芦)、空心莲子草(水花生)、薇甘菊、大米草、剑叶金鸡菊等。近年来,葛藤的危害范围不断扩大,已对生态环境建设造成重大影响。
1葛藤的入侵现状
外来物种入侵可以造成三方面的危害:一是造成农林产品、产值和品质的下降,增加成本。二是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特别是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地物种死亡和濒危。三是对人畜健康和贸易造成影响。在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外来物种的引进曾推进生产的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但是外来物种也会破坏本地物种的多样性,威胁土著物种的生存,使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丧失,经济代价则是农林牧渔业产量与质量的惨重损失与高额的防治费用,甚至导致无法估量的后果[1]。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递增1~2种。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其长势难以控制,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态。外来物种入侵影响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从而加快生物多样性的消失速度,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3]。
葛藤(Pueraria lobata Ohwi)为豆科葛藤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具有强大根系,并有膨大块根,富含淀粉。茎粗长,蔓生,长5~10m,常匍匐地面或缠绕其他植物之上,可以大面积覆盖树木和地面。在美国东南部,葛藤作为草料植物被广泛种植,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时也可用于观赏。但在中国,其生长速度非常快,已成为一种入侵植物,其入侵已经呈现蔓延趋势,入侵的形势十分严峻。在夷陵区龙泉、鸦鹊岭等乡镇,葛藤疯狂生长,它对生态平衡产生严重破坏,或覆盖整个山头,或缠绕其他树木,或布满道路两侧。2009年3月按照国家林业部门的要求,夷陵区对这种植物进行详细调查,结果显示:葛藤蔓延面积达1.33万hm2,其中重度面积为2 400hm2,部分树木因此被缠致死,葛藤已被当地农民称为“头号植物杀手”。
2控制葛藤入侵的对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外来种引进的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预见性,这也使得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棘手。如何有效地抵御生物入侵,尽量减少其造成的各种损失,首要途径在于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要做到有法律可依[4],以捍卫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健康安全。
其次,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确定重点防治区域。我国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展生物入侵的基础研究,弄清入侵植物入侵途径、原因和机理,为有效控制入侵植物提供理论依据。在具体防治策略上应采取综合防治,物理方法、化学药剂、生物防治、综合利用等多种手段综合应用,以减小其危害程度,消除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另外,在控制生物入侵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外来生物入侵是目前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因此,在防治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探讨解决物种入侵的对策。除建立严格的外来物种准入制度外,按照国际标准实施有害生物监测制度,建立非疫区和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
我国在对付已发现的外来入侵植物方面已取得一些成就,包括应用化学防治及清除方法,还从生态学的天敌假说角度找到相应的天敌来进行防治,同时还研究植物替代等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治理方法,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曾利用从北美引进的豚草卷蛾在湖南取得了良好效果;苯达松、虎威、克芜综、草甘膦等可有效控制豚草生长;沈阳农业大学和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合作于1989年和1990年在沈大和沈桃高速公路两侧建立200 hm2的豚草替代控制示范区,所选取的替代植物包括紫穗槐、沙棘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针对葛藤入侵的现状,在防控工作中首先要进行充分宣传,培养公民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意识,还要弄清其入侵机制、危害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对策。相信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政府部门治理力度的不断提升,我国葛藤的入侵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3参考文献
[1] 钱保元.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和立法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5,16(3):224-225.
[2] 陈雁,肖杨.外来物种剑叶金鸡菊入侵湖北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9):68.
[3] 陈元胜.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45-1446.
[4] 丁德贵.加快立法步伐抵御外来生物入侵[J].安徽林业科技,2005, 124(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