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石水库库区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

2009-06-17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2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齐 兵

摘要通过对白石水库周围土壤、气候、地形地貌、森林植被,以及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库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并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综合治理,收到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水土流失;原因;治理措施;白石水库库区

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298-01

1工程概况

白石水库是辽宁省西部大凌河干流上的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和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7 469km2,占大凌河流域面积的76%。大凌河是多泥沙河流,泥沙多来自坡面侵蚀,粒径较细,非汛期来自河道冲刷,颗粒偏粗,洪水季节河水流量大且挟泥沙多。流域内光山秃岭,地表植被稀少,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

2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2.1自然因素

流域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土、褐色土、草甸土以及风沙土四大类,库区及库周土壤类型以褐色土为主。原始植被为森林草原植被,由于历代破坏,原始植被已不存在。流域内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有降雨、风力、气象、地形地貌等,以风蚀和雨蚀为主。本地区属寒温带夏雨炎热型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春少雨干燥。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420~600mm,汛期(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且多集中于几次暴雨,使土壤侵蚀更加集中,往往1次暴雨洪水的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50%~60%。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2%,因而春旱严重。流域内大于6级的大风每年平均出现35次,最多年出现56次,最少年出现10次,且多集中发生在3~5月,此时地表裸露,植被稀少,风蚀严重。

2.2人为破坏

区域内绝大部分地区无植被,有少量植被的地方也被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致使土地裸露沙化。草地、原始林地肆意开垦农耕,毁坏土地生态平衡,致使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低,侵蚀严重。近几年,当地群众为绿化荒山,大规模植树造林,但由于自然灾害,管护不利,收效甚微。

2.3工程破坏

白石水库工程经历2次兴建。第1次,工程从1959年开始破土动工,数千民工陆续进场,到1961年完成了附属工程和坝基开挖,后遇国民经济调整,汛期洪水将修好的工程大部分冲毁,1962年工程被迫下马停建。几十年风雨侵蚀,库区内未采取任何的防治措施,致使河水泛滥,冲刷损毁严重。第2次,工程从1995年开工到2002年完工。工程建设大量人口进住、工程占地等使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大量开采土、石、砂砾料,使山体裸露,田地荒芜。工程基础开挖毁坏了良好的植被;大量的弃土弃渣随意堆放,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每逢降雨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另外,水库建设、蓄水淹没损坏了一部分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使该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恶化。

3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水土保持是以恢复植被、保护水土、维持生态平衡为主,原则上能植树的植树,不能植树的则进行种草,如坝下河床地段、地层薄的地方、透水严重的地方、较陡边坡宜种草。

据库区地形特点和工程的布置,通过对工程区域内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破土、开挖、临时占地植被破坏严重、破坏面积大的区域,进行重点防护。依照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护与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连续、科学治理。

4水土保持措施

4.1坝区治理

白石水库是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爆破开挖和大量的机械作业破坏了山体的原始状态,使岩体松动,土壤风蚀雨蚀加剧。大坝封项后及时对坝项两侧裸露岩石进行喷锚支护;对坝体以上松动岩体喷水泥浆固壁;沿两侧山坡修筑浆砌石挡土墙,种植刺槐、山杏、榆树、蔷薇、沙棘等耐旱的抗风沙树种,防止山洪、泥石流等对工程的破坏。

白石水库两岸山势陡峻,左右岸上坝公路弯多坡陡,工程开挖量大,山体及植被破坏严重。为防止雨水冲刷,土壤流失,沿山体修建重力式浆砌石防护挡土墙。路边坡进行修整,稳定土层,混凝土砌体护坡。陡壁易坍塌地段回填砾料,坡角砌重力式挡墙加固。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有垂榆、柳树、杨树,间隙种植花灌木、小乔木及水蜡篱与丁香。上坝路护坡后因坡度较大,其他植物形成不了稳定坡面,种苜蓿草,这种植物属于乡土植物,耐旱性强,根系发达,形成规模后网状盘结能防风固土,同时能提高坡面整体的美观性。

进场公路部分路段因施工破坏原有的植被,沿路修建重式浆砌石防护墙,路两侧种植杨、柳行道树,既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又达到美化效果。

4.2施工区治理

工程完工人员离场后,施工区内原有临时设施能拆除的全部拆除,平整清理,恢复原貌。对开挖、动土、裸露的地段清理后回填,成片种植杨、柳、榆、刺槐,土层薄、土质差的地段栽种时重新换土。

4.3库岸周围防护措施

白石水库库区水域宽阔,库岸线长,主要防护措施是在库岸周围营造防浪林。在库岸接近水面地段,密植灌木柳、刺槐、杨树等耐水湿树种,生长茂盛的灌木柳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削弱波浪冲击力量,同时借助其发达的根系固持岸坡土壤,增强其抗蚀能力。灌木柳区上20m内栽植杨树和灌木柳的乔灌混交林,混交林上1层栽植干旱的刺槐和果树。

4.4淹没线以上区域治理

封山育林保护原有的天然次生林。阴坡植被较好,阳坡营造落叶松、樟子松、桧柏、云杉与原有树、小灌木,形成乔灌混交林。区域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修筑蓄水保土设施。营造水土保持林,大面积种植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比较肥沃的土地种植农作物,坡耕地修造水平梯田,强度侵蚀的坡耕地还林还草。

4.5建设管理区周围绿化

白石水库建设管理局位于大坝下游,是水库建设管理的工作场所,也是休闲旅游地。办公楼院内种植苹果、山楂、李子,开阔地带种草,适当搭配花灌木、小乔木及水蜡篱与丁香、四季玫瑰。在办公楼50m范围以外,种植防风林带,采用乔灌混交,既具有紧密结构的防风效果,又有疏透结构的防护距离。

4.6坝下治理

原河道内水生植物,如芦苇、蒲棒、三棱草等生长良好,可保护水生湿地。平整因挖沙取料形成的深水坑和浅水坑,封育和繁殖芦苇和水生植物。既增添景区的观赏景物,又是水禽和其他鸟类、动物的乐园。距坝下桥50m深处建挡水堰,抬高水位,增加下游水面宽度,有利于河道内水生植物的生长。

5成效

白石水库工程自2000年落闸蓄水,至今运行10年,通过不断地投入,连续治理,科学管护,库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库以来未发生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植被逐渐得到恢复,荒山披上了绿衣,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库区内青山碧水。随着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众多野生动物来到白石水库栖息。

6参考文献

[1] 杨喜兰,王心,朱兴广.影响白石水库水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7(5):37-39.

[2] 孙铁军,武菊英,滕文军.密云水库区人工草地的水土保持作用[J].北京水务,2009(S2):85-88.

[3] 张荔,周艳辉.邱庄水库及上游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浅析[J].河北水利,2009(6):29.

[4] 杨立波,于明.议二龙山水库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3):202.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法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桐柏县小流域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