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2009-06-17李东徽朱燕蕾蔡晓琳
李东徽 朱燕蕾 蔡晓琳
摘要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了园林景观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旨在强调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224-02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其绝对永恒的自然基础。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工业化、城市化及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幅度和规模改变着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及全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维护其再生能力,并使人类生存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1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人性的回归、世界真正意义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后1992年6月在巴西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的第1个原则明确指出:“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人类应享有健康、富有,并且与自然和谐的生活”。近几年,IFLA国际学生景观设计竞赛的主题大多围绕景观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能量、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循环规划方法等方面展开。这说明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也同样说明了环境问题不容乐观,还需要创造新的环境状况来进一步加强景观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只有将环境、生态保护意识融会到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全过程,进行有目的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设计世界,设计人生,设计未来,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保证,付诸实施,才能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并创造条件,从而实现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大陆—全球的持续发展。
1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息息相关
“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道家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些都表达了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朴素思想。另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使环境除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外,还能保证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原理也逐渐成为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虽然我国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起步较晚,但随着“城市化世界”的发展,城市生态系统问题逐渐成为热点,大批的园林设计师不断投身到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中。
1.1园林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艺术、功能和科学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的3个目标,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但具体景观的建造不等于是园林艺术作品的完成。景观只有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意境并与景观要素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园林艺术的价值。即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
在经过现代主义的洗礼之后,功能主义已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普遍准则。然而过多地侧重功能,园林景观的面貌不免陷于平淡。景观要不断发展,艺术和科学就成为突破的方向。代表科学的生态主义思想和原则渗透到景观设计中,并成为设计的指导思想,使技巧纳入到整个地球生态体系当中。因此,作为一个综合整体,园林景观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宜人”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生态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生物多样性和视觉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生态绿色空间体系建设,应成为园林工作者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及建设的根本目的。
1.2生态规划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西蒙兹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于是返朴归真成为时尚。因此,随着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人们不得不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园林景观行业,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设计已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或是图纸上的空谈,而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具体到每个设计,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根据上海的研究,乔木与草坪的投资是1∶10,而产生的生态效应是30∶1,1hm2树木每年能吸收二氧化碳12t、二氧化硫300kg,并产生氧气,吸收灰尘和蓄水,且树林里冬暖夏凉,空气湿润清新,是最让人舒适的环境。可见,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要位置。生态主义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1.3二者互相融合
俞孔坚教授曾写过:“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园林景观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相叠加的复合生态系统。任何一种园林景观都是有物质、能量及物种在流动的,是“活”的,是有功能和结构的。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建造,园林景观都会与自然发生密切联系,这必然涉及到园林景观与人类、自然的关系问题,所以二者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现今倡导的“生态城市”建设过程,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依伴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的设计。正所谓居城市须有山林之乐,这是美学原则,也是园林城市本质的表达。而无论是生态社区、山水社区,还是园林社区,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设计
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其对人类干扰和破坏的承受程度有限。因此,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的生态规划设计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而生态园林又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蒙兹说:“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则思想。”同时,他还引用辛·范·德·赖恩(Sim Van der Rvn)和斯图尔特·考恩(Stuart Cowan)的话:“生态设计仅是有效地适应自然过程并与之统一。”
2.1可持续发展设计
可持续发展设计,根本在发展性,在于创造;核心在可持续性,在于和谐;连接起来,就是创造新的和谐。一切在保证达到预定目标的基础上,加大智力输入,相应地减少物质投入,减轻对环境生态影响的行为,均属于可持续发展设计的范畴。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纵观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应审慎地看待我国目前经常提及的所谓城市“超常规发展”的突进模式,决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生态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用“向后代借资源”的方式求取一城一地局部的利益和发展,陷入短期突进,长期停滞的怪圈,而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生态建城的道路。今天的景观设计师更多的是在治疗城市疮疤,促进城市各系统的良性发展,即创造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生态景观。
2.2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2.1地方性原则。地方性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其为今天千姿百态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样式奠定了基础。所谓地方性原则并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难以与大多数现实的设计相对照的空间概念。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因为设计项目从来都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条件的。作为设计师,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风格多样,量力而行”,首先,尊重传统历史文脉与地域乡土知识,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设计的着眼点要对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其次,从建设环境的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具体设计的成败,一定要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树立健康的生态价值观,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力,提倡生态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因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注定是要以环境个性的存在作为资源和文化价值的依据条件。
2.2.2保护自然原则与多样性原则。现在我国盛行的“城市美化”运动、相继出现的 “草坪热”和近年来的“移植大树”成风,都是为了追求速成效果。速成的效果固然好看,但很少有人思考代价是什么。抛开地方生态环境破坏不讲,被移植的大树也往往面目全非,很长时间都难以发挥应有的生态效应。因此,创造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首先应符合自然规律,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自然景观要素,例如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始终以人为本,让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其次,自然有它演变和更新的规律,在设计中要考虑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体现生物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的社会活力与生态活力,才能和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2.2.3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应遵循的一种全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其本质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开发绿色资源,发展清洁生产,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促进。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立足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2.4综合性原则。园林景观生态规划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工作,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相互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全面和综合分析景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每个人都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受益者。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正如城市规划从“控制式”向“协调式”发展,从“物质型”向“综合型”发展一样,景观规划设计也需要各个阶层的参与。从本质上讲,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之中。使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中合理再生、增加积蓄和持续利用,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起着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积极作用。对设计师而言,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真正做到园林、城市、人三者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小结
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物理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原理。合理规划,形成良性园林景观生态系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4参考文献
[1] 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美)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吴良镛.走向持续发展的未来[J].城市规划,1996(5):4-8.
[4] 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 张国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 俞孔坚,吉庆萍.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渊源、内涵与蔓延(上)[J].中国园林,2000(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