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人民广场设计探究
2009-06-17陈淑华
陈淑华
摘要在研读与分析国内外城市广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市人民广场设计的实地考察及多角度分析,梳理出中小城市中心休闲广场设计的方法和设计要点。并提出建设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广场是彰显城市独特魅力的砝码,未来的广场设计应突出以人为本、继承和保护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生态性和多功能复合的特点。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地域特色;江西吉安
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222-02
1项目背景
城市中心广场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城市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城市中心广场公园建设热潮,影响遍布全国大江南北,甚至贫困地区的许多城镇举债也要建设广场。中小城市要发展,特色不能丢;小城市现代化,特色更重要。江西吉安是红色革命的摇篮,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特点是吉安市人民广场设计的主题。
吉安市历史悠久,古称庐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自秦朝置郡以来,吉安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域位置,1 600多年来,一直是郡、州、路、府、区的治所,赣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誉为“江南望郡”、“赣中重镇”。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原吉安市人民政府(县级)开始兴建人民广场,开始只有草坪及四周的小灌木,后来不断扩建、改造,一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现在的规模,出现了“三吉”雕塑和大草坪的组合。广场景观效果较差,铺地缺少特色,绿地全为草坪,无大树,整个广场缺少休闲设施。
2规划设计理念
(1)挖掘地域文化,提高城市广场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个有着历史庐陵文化,又具有红色文化的中小城市,体现文化内涵是设计的精神所在,它决定了一个广场设计的成与败,也体现了整个城市的品位与内涵。
(2)以人为本,人性化空间营造。合理的功能布局,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特殊人群的使用功能考虑,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3)吉安大地肌理的体现——引入母亲河的内涵。在广场上设计了具有赣江、禾河含义的水系景观。
(4)地方文化的体现。在广场设计时不刻意雕琢,而是要求处处能让人感受到吉安的文化特色,使“红、绿、古”融入到休闲这个大主题下。
(5)先进的设计手法。广场设计运用。“广场+游园”的特殊布局模式和“大集会、小休闲”的功能分区,强调具有综合功能的休闲性广场,提倡设计手法的先进性和景观价值的潮流性。
3功能布局
广场设计运用“广场+游园”的特殊布局模式和“大集会、小休闲”的功能分区,广场东部从外环境和广场设计的本身来说都是一个很安静、私密的空间,安全系数高,所以在此设置了儿童活动区和老人休闲区。南为火,代表活力与生气,所以儿童区放在了南侧;老人区放在北侧,北为水,代表清静、博大。在设计上,儿童区运用花的元素,丰富多彩的植物配置,结合鲜明的色彩和卡通式的带有文化性的景观小品,给儿童休闲提供一个人性化的空间;老人区运用果的元素,结合古典主义的休闲小品和合适的植物意境,为老人们提供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场所。2个功能区之间通过照壁景墙小广场连接。弓型路代表人从出生到老的3种过程——少年、中年、老年。在广场西部,设计文化休闲区和“真我生活”民俗休闲区,集中表现吉安的主要文化和民风民俗。因为南路是单行道,安静的氛围好,就把文化休闲区放在南侧,展现吉安生活的“真我生活”,民俗休闲区放在北侧,与未来的商务休闲主题也刚好吻合。
4道路系统分析
(1)广场外部交通。广场由井冈山大道、广场东路、广场南路、广场北路围合而成,其中井冈山大道为城市主干道,广场南路为单行道,广场东路及广场北路均为城市次干道,交通便利,可达性强,停车位也在周边配套设置,有40个汽车停车泊位及90个摩托车及自行车停车泊位。由于广场地面的有限性难以满足大量的停车需求,且并未采用地下停车场的方式,所以经常出现无法停车的状态。
(2)广场内部交通。广场内部为步行区,广场四周都设有出入口。但笔者认为,主入口中间设有喷泉,这样对于大型活动及防灾的集散功能不能满足,且整个广场空阔地被喷泉围合,只设有狭窄的步道,虽然景观性很好,但却完全忽略了广场人流量大的集散性,且浪费资源。建议取消周边的喷泉设计,使它成为完全的开敞空间。
5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首先体现生态的生存原则,满足生态与景观要求;其次保证相当规模的绿色空间和绿地总量,绿地覆盖率达26%。植物树种采用当地的乡土树种,体现当地树种文化。绿地中安排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雪松(Cedrus deoda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有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榉树;彩叶树种有鸡爪槭、红枫、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观花树种有樱花、蜡梅(Chimonanthus paniculata)、桂花(Osmanthus fragran)等,地被植物采用当地树种如杜鹃(Rh. pulchrum)、红花继木(Loro-petalum chinense)、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等。在设计上考虑常绿与落叶、观花与观叶的搭配。
植物季相设计采用风水布局模式,东为木,采用春之主题;南为火,采用夏之主题;西为金,采用秋之主题;北为水,采用秋之主题。依据功能布局模式,东为梦幻时光(儿童)区,采用春之主题;西南为“文章节义”文化休闲区,采用夏之主题;西北为“真我生活”民俗休闲区,采用秋之主题;东北为如歌岁月(老人)区,采用冬之主题。从设计主题来讲,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很好,且整个植物设计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同时考虑到了高低变化的立体空间,四季变换的自然色彩和花蕾等;在城市广场周边开放绿地地面种植耐阴、耐踏踩的草本植物,形成大片休憩草地,草地中行列栽植大型乔木,让人们在草地中感受大自然的问候;在广场周边城市道路沿线行列栽植观赏性杆状植株,强调空间导向性、遮荫及视线通透;在建筑物周边采用自由布局的庭院绿化风格,给人带来亲和性。不足之处是主题分得太细,植物整体景观上会感觉很突兀,这种主题的突出,只能采用几种主题树种进行点缀和突出,而不能整体采用,如秋之主题中红枫为观叶树且为落叶树,应与常绿树搭配,起到点缀的作用,而它却与大量的鸡爪槭、樱花搭配在一起,没有注意到四季的景观效果,同时笔者认为垂柳不适宜种植在广场上,应进行更换。
6水景的设计分析
为深化吉安的地理特征,设置一条水系东西向贯穿广场。为保证广场的安全性、利用性和景观价值及舞台效果,在广场区水系上设计特殊的玻璃铺装,人可行水上,观水流动;夜晚结合灯光、音响系统,美不胜收。在广场中心区设立玻璃舞台广场,其中心与东西轴、南北轴相交。为保证2条轴线上的视觉景观和环绕舞台的水具有活力,在南北轴线上也设计了水系,并和外环水系相接,上面覆盖玻璃铺装。中央舞台是玻璃材质铺地,考虑到玻璃的通透性,在下面设计吉安版图浮雕地图,并根据红色根据地地方特色设置细部景观。各区、县的行政界线设计成水边界,形成具有中国古文化的“曲水流觞”,并和周边环绕舞台的水系相连接,形成流通的活水,并结合灯光效果,形成白天和晚上都极具特色的舞台。各市县的行政中心采用五角星灯,既是标识,也是景观,晚上还是舞台的主要照明灯具。而环绕舞台的2条水系,一为明水,一为暗水;明水结合喷泉,暗水结合玻璃铺地,都各具特色。广场主入口水池和东西向水池主要以大型的喷泉为主,以烘托主入口的氛围。
由此可见,设计者对广场的设计确实颇有新意,但是仍存在以下3个问题:一是四周喷泉和主入口东西向喷泉设计过多,给喷泉的管理带来困难;同时在交通组织上也影响了广场的集散功能。二是关于中心舞台的设计,以各区、县的行政界线设计成水边界,明水部分形成喷泉,而暗水上面用玻璃铺装,人在上面运动,无法给人一种安全感,也缺乏实用性和经济性。三是五角星为我国的国徽,具有庄严的意义,而五角星灯用在舞台下部,让人们在上面行走与娱乐,有失庄严性。
7结语
城市中心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融合了建筑、美学、植物学、生态学、规划设计等多门学科的精华。广场设计相对忽视了城市广场的综合利用问题,如抗震防灾避难问题、生态效益问题、残疾人使用问题等,值得加强;同时,对于广场设计的功能多元化、规模小型化、空间立体化、环境生态化、立意场所化、设计整体化等具体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8参考文献
[1]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安市人民广场改造工程[M].杭州: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
[2] 刘小平.吉安市绿地系统规划[M].吉安:吉安市园林绿化管理处,2008.
[3] 刘滨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 赵宏.浅论中国的城市文化广场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3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