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薯脱毒规范化栽培技术

2009-06-17潘晓红侯运和刘赐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2期

潘晓红 侯运和 刘赐鹏 郑 涛

摘要介绍了脱毒甘薯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脱毒薯苗生产、选地整地、施足底肥、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鼠害、适时收获及安全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甘薯脱毒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脱毒甘薯;规范化栽培;陕西安康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054-01

安康地区属秦巴山区,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 800mm以上,无霜期230~250d,春季雨量适中,夏季温度高,秋雨较频繁,属长江流域夏薯区,也是陕西省的甘薯主产区。甘薯是陕西省重要的口粮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占陕西省的40%以上。近年来,甘薯产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难以实现新的突破。究其原因,甘薯种性退化成为当前制约甘薯生产发展的瓶颈。据相关研究报导,侵染甘薯的病毒有10多种,在我国主要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潜隐病毒,病薯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规则褪绿条纹或带有紫色边缘的褪绿斑,也可沿叶脉形成紫色羽状斑纹,植株生长势减弱,薯块上产生褐色纵裂,薯块内部形成褐色的内木栓,薯块变小,产量品质大幅度下降。

甘薯脱毒就是将甘薯中所带的病毒脱去,恢复甘薯生长本性,可有效解决甘薯生产中长期存在的病毒种性退化问题,促进甘薯生长。实验证明,经过脱毒的甘薯种苗表现为长势旺盛,薯茎蔓粗壮,叶肾型,叶、叶柄、茎蔓均为绿色,叶脉、叶基部紫色,茎蔓产量高达90~120t/hm2;薯块膨大快,大薯率高,出薯率高达45.0~67.5t/hm2左右,增产幅度达80%以上,薯块淀粉率高达26.07%,是淀粉加工、晒干(片)的理想品种。目前,该技术是国内竞相推广的一项重大技术。

1脱毒薯苗生产

脱毒甘薯是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茎尖苗是由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诱导而成的再生小苗,在无菌条件下切取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就能再生出不带有病毒的茎尖脱毒苗。诱导茎尖苗的方法:选甘薯苗茎顶部3cm长的芽段,用70%酒精、3%漂白粉液分别消毒,在超净工作台内解剖镜下剥离茎尖。将剥离的长0.2~0.5mm(一般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在附加1~2mg/L 6-ba的MS培养基上,26~28℃下光照培养,茎尖膨大变绿后转入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成茎尖试管苗。待苗长至5~6片叶时移至营养钵内进行病毒检测。结合病毒检测技术获得脱毒试管苗,再放到温室中种植成原原种,最后由原种繁殖良种苗经剪插到山坡地、旱平地进行生产。

2选地整地

脱毒后的种薯苗首先要选择浅山、丘陵、川道的大部分区域栽培。其次要加深耕层,整好土地是脱毒甘薯高产的重要措施,深耕可以促进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蓄水保肥保水能力,一般耕深为30cm,垄宽90cm、高50cm,垄沟底宽20cm。

3施足底肥

脱毒甘薯需肥量大,需要科学的管理、平衡营养,才能满足高产指标对养分的需求,以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并节约生产投资。应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增钾。一般施农家肥45m3/hm2以上,基肥采用包心肥,以土杂肥或家畜肥为主,配施硫酸钾90~120kg/hm2、尿素75~120kg/hm2,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40%。

4合理密植

在种植扦插时应合理密植,扦插密度不宜过大,控制在4.5~6.0万株/hm2,大小苗应分级栽插,薯苗可用ABT生根剂浸泡,以促根早发,提高成活率。

5科学肥水管理

甘薯生长速度快,为防止徒长,追肥要以磷钾肥为主,控制氮肥用量。一般封垄前施用少量氮素肥料,中后期温度高、湿度大,甘薯生长快,易徒长,要追施磷钾肥。另外,可适时采取提蔓和化控等措施,控旺促长。施肥总量一般为纯N 285~300kg/hm2,N∶P∶K为1∶0.4~0.5∶1.1~1.3。

水分管理以土壤湿润为主,在发根返苗成活后至分枝期及块根形成期,既要适当控水又要保持土壤湿润,若地温在33℃以上应及时灌跑马水,降低土温,促进薯株正常发育,收获前20d停止浇灌水。

6综合防治病虫鼠害

苗期注意防治地下虫,起垄时将3%立体净颗粒剂22.5 kg/hm2撒入土内可防治地下虫;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喷雾可防治食叶类害虫;移栽时用50%托布津1 000倍液或其他杀菌剂浸根,可防治黑斑病等病害,在畦边挖穴放水或放鼠夹或用毒饵诱杀鼠类。

7适时收获,安全贮藏

当地温低于18℃时,薯块停止膨大。以10月下旬左右收获为宜。选择晴朗天气,于上午刨收种薯晾晒,当天下午入窖,如当天不能入窖,须堆起覆盖过夜,以防种薯受冻。甘薯体积大、水分多、组织柔嫩,故从收获到贮藏的整个过程中,要轻拿、轻放、轻装、轻运,以免碰伤薯皮。

8参考文献

[1] 唐丽,邹永祥,涂雅珍,等.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在甘薯上的应用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21(3):882-884.

[2] 史新敏,李洪民,张爱君.脱毒甘薯轻型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通讯,2008(6):127-129.

[3] 张振臣,乔奇.甘薯脱毒苗检测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9(4):10-11.

[4] 陆国权.甘薯脱毒苗的研究和应用[J].世界农业,2004(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