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拳击运动员战术思维与培养
2009-06-17姬国萍
姬国萍
(贵州省毕节地区少体校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拳击运动员的比赛调查,了解了拳击运动员在比赛中战术思维的运用,阐明了战术思维在比赛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战术思维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拳击战术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95-02
拳击是一项斗智较技,激烈对抗性的体育运动。以击败对手为目的。随着拳击水平的普遍提高,时至今日,在竞技舞台上战胜击败对手不仅需要有高超的技击技术,而且更需要有在激烈对抗的竞争如何扬长避短、避实就虚、合理地遏制对手使自己的技术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的能力,即合理地运用战术思维。所谓战术思维是指运动员在复杂多变和极其困难的比赛情况下,及时准确地观察判断对手的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有预见地决定自己的行动和对付对手策略的思维运动。战术思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拳击运动员竞技比赛的灵魂,是技术如何发挥和得以实现的指挥棒,研究战术思维在比赛中的运用,是提高拳击运动员比赛成绩重要组成部分。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贵州省毕节地区少儿体校拳击队运动员50人,其中男运动员30人,女运动员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重要资料详细记录。
1.2.2问卷调查法
研制问卷调查表,向优秀教练员和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询问请教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归类统计。
2 结果与分析讨论
2.1结果
对50名运动员的问卷调查,统计具体情况见表1。
2.2分析与讨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比赛中取胜主要视对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战术思维的,一级运动员占100%,二级运动员占86%,三级运动员占45%,三级以下运动员占14.4%.这样即呈现规律性:水平越高的运动员比赛时越用战术思维而取胜,可见,高水平拳击运动员比赛时的取胜不仅取决于平时练就的体能基础和精湛的技术,而且更重要还取决于比赛时技术的巧妙运用,以及战术思维的发挥.因此,对于一名优秀的拳击运动员来说,鲜明的战术思维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比赛取胜的重要因素。在拳击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每一项技战术的运用无不受战术思维的支配和左右,运动员若能具备了高水平的战术思维,不但能在训练中全面认识和理解各项战术活动的意义,从而提高训练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使训练更有实效性,而且还能在比赛中把握主动权,控制整个比赛局面,即在比赛中通过各种因素的分析,判断及其反馈和选择实施,使自己战术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高度应变能力,发挥自己最理想的技战术水平,从而能达到自觉化、合理化的境界,取得比赛优胜.反之,如果一名拳击运动员没有鲜明的战术思维,就是平时训练水平很高的运动员,一到临场也会无所适从,无招可出,在比赛中不能扬长避短,不能随机应变,不能够做出有效的攻防而战胜对方,处于被动的无意识状态。
3 战术思维的形成和特点
3.1战术思维形成的过程
战术思维的形成是在实战对抗过程中和平时训练时,运动员的自我体会,教练员有目的、有意识的训练基础上,不断总结,反复磨练,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良好的战术思维,还取决于其它因素的发展和提高,诸如:观察、判断能力、技术、战术的运用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智力的开发知识的积累等,在实战比赛中战术思维是各种因素的整体体现,通过场上的观察了解和掌握战术的瞬息万变,对方的行动和意图。技术特长与缺陷,经过大脑分析中的快速思维,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确定对手的攻防节奏,变化规律等,从而选择运用有效的克敌技战术方法,所以观察判断是建立和形成正确战术思维的先决条件.而技术又是战术思维的基础,两者又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在技术训练中渗透战术思维,在形成战术思维中结合技术训练才能使技术更具有实效性和攻击性。因此,形成正确的战斗思维,一定要结合技术进行培养。良好正确的战术思维,更为突出地表现在实战中运动员临场的冷静严密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快速的反应,以及深刻的理解,以上各种能力,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智力。而智力的发展,是通过加深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战经验的科学积累,来不断开发和提高的。运动员的聪明机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理解战术意图临场应变,技战术思维创造性运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也是战术思维形成过程中高级阶段所需要的基本保障。
3.2战术思维的特点
战术思维是拳击格斗的灵魂,实战中技术的合理运用和创造性的发挥,无时无刻不是在战术思维的作用下进行的.战术思维具有以下特点:直观形象性:拳击运动员战术思维过程与竞赛中瞬息万变的知觉全过程相联系,要求运动员必须依靠直观形象实践经验来加以解决。因此,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拳击运动员应该与各种身材和技术风格的人交手,多加实践反复磨炼,积累经验,在搏斗中才、胸有成竹、临危不乱。
敏捷性:拳击运动员有思维的敏捷性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攻势,变不利形势为有利形势,化被动为主动,抓住战机,出奇制胜。因此,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应培养拳击运动员勇敢、果断、大胆实施动作的决策能力。例如:对方用直拳进攻我面部,我方若后撤躲闪对方进攻而无待对方收拳进行反击的思维敏捷性和勇敢、果断、大胆实施动作的决策能力,不仅使其失去了进攻时机而且还可能遭到我方拳连续击打的危险。
灵活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和赛场上,运动员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术思维,使之更加合理。例如:敌我对垒时,我原定以前刺拳来阻击对方拳进攻,可由于对方拍击、反击时机掌握的较好,出拳速度快,角度准,因而我屡遭失败。这时就要调整自己的战术思维,改用格挡,躲闪等技术来应对对方进攻。
行动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战术思维的确定和实施.它应根据运动具体情况和对手具体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凭空想象和臆造。例如,对手用勾拳击打我腹部时,我欲撤步后退,可对方在我撤步瞬间,用同边的拳击打我之面部,我若继续实施步法后退的话,就有可能受到重创,这时就应放弃撤步后退,改用以牙还牙,运用勾拳技术还击对方的打法,有可能收到奇效。
情绪性:这一特点决定运动员在搏斗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应该保持必胜的信心,不应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应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意识,做到赢也赢得潇洒,输也应输得大方。拳击运动的战术思维特点多种多样,灵活而多变。拳击运动员只有勤于思考,苦于锻炼,并在实践中加运用,努力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战术思维能力,才能在搏斗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3.3战术思维的培养
3.3.1明确战术思维与技战术的关系
拳击运动的战术思维特点多种多样,灵活而多变,但须知技术是战术的前提和条件,而实战中技术动作又是在战术的直接支配下,完成的并能促使技术水平的提高,如果整天只思索战术如何,而忽视技术的训练与提高,那只能是纸上谈兵,终归是失败的。
从表1的调查结果看出,一级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视对手不同的打击,而采用不同的战术思维战胜对手占100%,是因为一级运动员有战术思维的动力,有过硬的技术,所以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战术思维,战胜对手。
3.3.2 注意提高观察力
拳击运动的情况千变万化,瞬息即逝,综合运用,变幻莫测,即包括对手的行动,也包括个人行动及自身肌肉运动状态,本体感觉变化等,即拳击运动员的战术思维过程与竞赛中瞬息万变的知觉全过程相联系。这就要求运动员做到眼观六路,要善于观察,寻找空挡,使眼成为各种攻防的前哨阵地。
3.3.3 注意专项理论知识的学习
拳击格斗的技术,战术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例如随时更改的裁判法,现在拳击又去除了护具,这就要求战术思维也要随之有所改变。因此,必须随时学习和了解当前拳击运动的发展趋势技术要点,全面掌握各种技术动作要领,作用各种战术结构特点方法和运用时机,组织观察比赛,分析学习他人的技术和实战经验,提高自我的训练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拳击运动员在比赛中取胜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和精湛的技术,还要合理的运用战术思维,才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因此,战术思维是影响拳击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4.2 建议
战术的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训练过程,为此建议应把培养战术思维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贯穿于训练过程中和实战运用的全过程;同时,加强理论的学习,促进拳击运动员战术思维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饶坚.浅述拳击意识[J].体育学刊,2000(4):123-124.
[2]夏虹.论拳击运动员反映能力的心理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1998(1):34-37.
[3]吴祖会.浅析拳击训练过程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2):129-131.
[4]田麦久,胡亦海.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
[5]崔松,刘旭东,刘庆华.我国高水平拳击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J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4).
[6]拳击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7]于德顺,高谊编著.跟专家练一拳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杂志排行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的其它文章
- A Tentative Study of Pynchon and His Works
- Yan Fu’s Thoughts of Translation
- The Study of Three-paragraph Argumentative Writings under Scaffolding Theory
- Reflections on Elizabeth Bishop’s Poem-The Moose
- Discourse Power and Translator’s Style
- On Natural Speech’s Role in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