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传统,探索创新,建立科学新常规

2009-06-17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场所新课程规则

谢 华

摘要:新课程下科学课堂依然需要常规。从儿童成长的需要来看,在教育中对学生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儿童的学习本身就包含着对规则的学习。但是传统的课堂常规不完全适用于以“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的学习。我们要对传统的课堂常规去粗取精,积极探索并在学生脑海中构建起科学课新的课堂常规。

关键词:科学课堂新常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77-01

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呼唤课堂的民主和开放,注重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注重让每个学生获得平等、欢悦的情绪感染。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活动、积极主动进行研究性探索活动的前提,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前提和支柱,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不可或缺的氛围。但现实中教师要实现课堂真正的民主开放,做到“乱而不散”,却并不容易,很多科学教师在课堂管理时往往会陷“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蛮办法不行”的尴尬局面。我们要对传统的课堂常规去粗取精,积极探索并在学生脑海中构建起科学课的课堂常规。

1 课堂常规依然是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项内容。常规是为了培植和形成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活动必须有规则,学习活动诞生学习规则。有了规则,活动才会有序和有效。常规是为了培植和形成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规则总是与集体联系在一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成为自己班级中重要的一员。而当学生无法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时,他们经常转向错误的目的。因此,要求和帮助学生遵守常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并保持这种对集体的归属感,是自己典型为指向正确的目标。常规是为了使课堂变成安全、有序、引人入胜的场所,教学必须有令人舒畅的课堂环境,课堂常规是课堂环境的支持性、保证性因素,使教学时间的利用更为充分,教学更为有效。课堂常规有利于造就良好的课堂,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且有管理课堂的重要价值。常规是为了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快乐和自由。违规行为是怎么产生的?有研究认为,只有当人感到麻烦时,才会有问题存在,即发生违规行为。反之,消除人的烦恼,解除人的麻烦,就会自觉地去守规。规矩带给人的不应是束缚和制约,而应该是自由和快乐,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和状态中去想象和创造。“规则”不应和“抑制创新”划上等号,“规范”也不应视同于迫使学生就范。那种认为规则知识为了控制和规范的看法,其实是对课堂常规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2 继承传统课堂常规的精华,探索新课程下“探究性学习”新常规

传统的课堂常规,课堂上要求学生双手合拢、坐姿端正,静心听讲,发言要举手,不能插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当然不是教师独自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和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当然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的场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当然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当然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课堂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舞台,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讲课室”。因此,课堂的设置安排应该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探究活动的展开,要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然而对于课堂常规,恐怕不能简单地用“好”和“不好”加以评价,只能从合不合适的角度加以评判,评判时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为谁而定?有何前提?

为谁而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常规的制定自然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就像这位老师的课中“谁想上来就上来”,如果对中学生甚至成人而言,都能心知肚明,所有“上来做”“上来说”的内容就会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好动、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就不见得能领这个情了,在课的后半部分,有的学生上讲台来在玩其他的事,这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了。

有何前提?课堂之所以需要常规,是因为有四五十个甚至更多的人在一起学习,一节课只有40分钟,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这就是前提。同样地,我们对长期以来的课堂规范,应该用历史的、发展的、辨证的眼光来看,需要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加以重新梳理。譬如对“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等,提出明确而清晰的要求。因此,传统的课堂常规需要去粗取精,新课程下的课堂常规需要探索构建。

3 “科学探究”新常规的建立,需要教师用心引导,持之以恒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科学行为和习惯”这些都是科学素养。就学生的行为习惯而言,如何使课堂常规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呢?首先,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民主平等的“生命课堂”的建立,需要教师用平等的口吻、亲切的语气、中肯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对话。其次,教师需要增强自己的“行为分辨”的意识和能力。课堂上学生的违规行为存在“犯错不知错”、“犯错不自觉”、“犯错还犯错”等几种可能的情况,这需要分别对待。然后,教师之间需要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尽管学校的课堂常规大同小异,教师心中的标准却千差万别。

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因此,课堂常规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用心引导,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场所新课程规则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听的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恋爱场所的变化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