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09-06-17于秀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颐和园创设课文

于秀红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67-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目的。

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情境教学法是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特级教师李吉林倡导的。这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得到发展的方法。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1 最常见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

(1)以图画再现情境。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描写了许多动人的画面。用图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课文中的形象一下子就鲜明起来了。无数事实表明,教室里图画一出示,孩子们的眼睛就亮了。

(2)以音乐渲染情境音乐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更易于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对一时找不到合适曲子的课文,在教学必需时,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的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3)以表演体会情境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既是表演,就得担当角色。担当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变为“他角色”,那种新异感,往往使他们激动不已。表演角色不只是个别儿童,有时全体儿童都是角色担当者。

(4)以语言描绘情境。汉语言的学习,往往是在一定的语境里,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学习者带入文本,从而达到学习、感受、模仿、迁移的目的。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讲故事、猜谜语、设悬念、做游戏等方法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全程创设情境教学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各个环节中的具体运用

2.1创设导入情境,诱发求知的主动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坶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创设好的导入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要“学会”知识技能的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黄继光》一文中,笔者用语言描绘,为导入新课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地图,教师描述:同学们,瞧,这张地图上鲜明地标示着中国和朝鲜。从1950年冬天开始,朝鲜、中国这两个友好国家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结下了深厚情谊。抗美援朝战争过后,人们建造了一座纪念碑。目的是为了缅怀千千万万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们。这座纪念碑记载着他们的光荣与伟大。让我们一起深情呼唤英雄,呼唤——(课题:黄继光)。你们想知道这位英雄的故事吗?请打开课文读书。”就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顺势顺承地转入到课文中,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创设感知情境,激发求知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语言环境。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古诗《绝句》时,为了让同学们感知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笔者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首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幅彩图,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彩图的大意。请同学说说是根据什么创作这么一幅彩图的,在学生的交流中,结合理解相关词语,从而感知诗意,再而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以图画再现情境,激发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把自己融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从而达到感知诗歌内容的目的。

2.3创设感受情境,强化知识的内化性

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既有人物的语言又有人物的活动,非常适合表演,教学时就可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使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的形象表演,通过表演即创设了一种教学情境,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2.4创设感悟情境,渗透知识的教育性

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强烈的感染,要成为作者的代言人,爱其所爱,憎其所憎,真挚地传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实现作者、教者、学者心灵的交融、情感的共鸣,实现教材、教师、学生、教境的四位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创设某种感人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材的思想教育性。

2.5创设拓展情境,贯穿知识的实践性

根据文本的内容,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吸纳”和“情动”之后,练习“倾吐”和“辞发”,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比如:在学完人教版第七册的《颐和园》一文后,笔者是这样设计拓展部分的:这一节课,我们跟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了颐和园确实很美。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再一次点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点,作者没有向我们介绍呢?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大家做个介绍吗?现在,每个同学选择一处颐和园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可以是作者介绍过的,也可以是作者没有介绍过的,像导游一样,带领着老师、同学到颐和园游览、观光。这样的情境创设,留给学生发挥才能,展示个性的空间。

总之,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形真”、“情切”的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形象认识世界,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感悟,提高教学效率,因而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采用,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

猜你喜欢

颐和园创设课文
颐和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颐和园导游词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