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析及思考

2009-06-17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中央政府经济体制管理体制

摘要:教育行政体制作为国家领导教育的最基本方式,是各项教育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影响着教育管理模式的选择。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在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我国自身的特点。通过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现状的分析,客观了解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与不足,使我国教育行政管理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推动我国教育管理模式更加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行政体制中央集权权力下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12-02

1 引言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对教育行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总称。从世界范围来看,一般表现为: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和均权制。我国由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教育行政体制也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中央集权模式,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这一体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通过对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现状的分析,使我们在清楚了解这一体制发展过程的同时,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使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能够在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趋势下促进教育管理的不断发展。

2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20世80年代以前,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分别投资办学和直接管理的体制。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政府直接进行行政管理,学校的建制按行政级别确定,学校按政府指令性计划进行办学和管理。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高度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与之相适应的。它有利于集中国家有限的物力、财力,根据国家的需要,培养急需人才;有利于保持各地区教育的平衡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教育不公平现象。这一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也是与之相适应的。但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这种体制带来的教育弊端也逐渐显现。如:限制了地方办学积极性以及教育不能适应地方发展,缺乏地方特色。

党的“十四大”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消除就体制中的弊端开辟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而这一经济体制的变革也是一场社会的变革,它必然推动着教育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是一个强调开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任何组织机构要生存和发展,都要不断变革和创新,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实力。而走向市场参与竞争,获得变革与创新,是以组织机构有较大的自主权为前提的,教育也不例外。要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发展,教育由国家全权管理的模式必须改革,从单纯中央集权制的行政体制向集权与分相结合。权利应适当下放给地方各级政府和学校,这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正沿着这一方向在不断推进。各级政府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学校,为了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获得最优的资源配置,都从自身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及方法、师资组成和提高等,提出了不同的调整和重建方案。要求给予地方政府和学校自身更多的管理权和自主权,逐步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为主,给各级各类学校实体适度放权的办学体制。中央主要负责大政方针的制定,具体政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的权利都交给地方。省以下各级政府的教育管理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教育行政体制正由中央集权制向均权制逐步变革。

3 我国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高度集中的传统行政体制基本被打破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获得了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但由于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中央集权制,以及人们传统的教育国办等思想的影响,给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带来较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进一步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

3.1权力下放不彻底

权力下放不彻底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在下放权力时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保留性。即中央政府放多少权,地方政府才有多少权;中央政府放什么权,地方政府才有什么权。地方权力的多少和内容,完全取决于中央政府,而不是客观的论证和界定。虽然指出中央政府只负责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地方政府具有独立管理教育的权力,但都只作出了笼统的概括。地方要真正进行管理必须有明确的权利保障,但我国权力下放的程度和范围完全由中央决定,并没有科学的、明确的规定,这当然就限制了地方办学的自主性和地方办学作用的发挥。

3.2地方权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教育由于很长时期都是由国家全权管理的,所以教育国办已经在人们意识里成为习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到来,使得教育行政体制也出现新的变化。教育权力开始下放时,人们显得有些无所适从,许多地方在拥有了权力时,却不知如何充分有效的使用已有的权力,而仍然按照原来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没有创新,或者盲目照搬其他地方的办学模式,而没有充分利用地方办学优势、特点,真正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教育。

3.3权力下放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

在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由集权制向均权制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只关注中央集权的削减,却较少真正关注到中央政府以下的各省、市的权力下放情况。中央权力的下放和划分是具有层级性的,真正的地方权力的下放不只局限于中央政府到省一级,同样也包括省一级对市、县、区等层级权力的下放。只有权力真正得到逐级下放,才算下放到了各个地方,才能真正做到发挥地方办学积极性。使各底层地方也有权力和能力参与教育管理,促进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并没有真正的机制来监督我国底层权力的下放。

4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具体改革措施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断发现和改进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从而增强教育在实践中的作用。针对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具体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措施:

4.1科学论证和界定下放权力的范围和程度

针对我国教育行政体制实施过程中权力下放不彻底的问题,应结合中央权力的实际内容以及各地方的不同情况,对下放权力进行科学的论证,以界定权力下放的程度和范围。使权力下放具有可评价性和检测性,而不是由中央政府来模糊界定的。权力下放的明确界定也有利于地方更清楚自己拥有的权限范围,从而有针对性的结合本身情况进行有效办学。

4.2正确引导地方办学

权力下放、提倡地方办学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教育行政体制变革产生的一种新的体制。受长期以来教育国办思想的影响,许多较底层地方还是无法适应这种体制,对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和特点进行办学和教育管理找不到明确的方向。这就需要对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正确引导,使地方明确自己具有的权力和特点以及国家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了解办学所需的教育内容和知识,进行大胆创新。配备有经验和知识的人给予相关实践指导。使地方能够在大政方针范畴内,充分发挥地方办学积极性和地方办学特点,创办有地方特色的教育。

4.3建立有效的机制,监督权力真正下放到各级教育部门

真正有效的权力下放是建立在各级部门都能够得到权力下放的基础上的。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关注的是中央政府到省、市一级的教育权力下放,而市以下底层地方权力的下放却没有人给予太多关注。但教育是全民的教育,权力只有逐级都得到下放,才能真正实现中央到地方的全民参与。而较底层地方教育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只有权力下放到这些最底层的地方,使他们也有权力充分发挥积极性,全面参与到学校办学和教育管理中来,才能使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完善成为可能。而这就需要有效的机制进行监督,保证最底层地方权力的下放,避免上层教育部门的权力下放不具体或少下放等。

5 结语

总的来说,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它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所以在教育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实践过程中,要结合我国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有针对性的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与其它国家教育行政体制进行比较,寻找可借鉴之处,吸取不同教育行政体制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促进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史万兵.教育行政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

[2]D.倍根,D.R.格莱叶.学校与社区关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10.

[1]许云昭.差距与超越——中美教育管理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作者简介:王攀,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管理心理学)。

猜你喜欢

中央政府经济体制管理体制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元明中央政府治藏宗教政策不同特点成因分析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