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浅议
2009-06-16王来顺
[摘 要]加强高职院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新时期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特点和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浅议了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党建
作者简介:王来顺(1959-),男,湖南人,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与管理。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首,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重要推进因素。加强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
一、新时期下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随着参与世界经济分工方式的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大批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在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具备较强实践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实现。可以说,我们国家未来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我们所培养的高职学生的质量。其中,政治素质的提高是高职学生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用党的先进性理论对高职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党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使广大高职学生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自身的政治素质。高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困难家庭学生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今后的工作岗位大多在企业、社区等基层单位。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进而适当提高他们中间的党员比例,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政权在社会基层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因而,加强高职院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一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
二、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特点
(一)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紧迫性。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科教兴国的战略,为高等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高校反对“西化”、“分化”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思想文化交融在高校表现得日趋激烈,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都会影响到大学生以及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如一些大学生入党的目的不十分明确,入党中的功利思想较为突出等。这些都是高校党组织面对的紧迫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艰巨性。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目标,“2010年,高等教育各类在校人数达2500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左右。2020年,高等教育各类在校人数达到3500万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2%。” 高校这样一个相对集中,知识层次高,数量庞大的青年群体,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面临的任务越来越艰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高校大学生是一个流动的知识群体,他的流动性决定了学生党员的流动性,流动性决定了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性。大家都十分清楚目前就业市场需要的是知识型的人才,公务员的招聘、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的岗位都要求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者。因此,大学是就业人才的主要来源渠道,大学生中的党员也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思想骨干。所以说,这就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任务,它在整个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实性。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党的领导机构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十分重视。先后下发了许多文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要求,营造了一种大的好的环境。二是高校大学生中党的组织健全,党务工作者的素质较高,人员配备较齐。三是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养、教育、考察的制度、机构系统完整,活动正常。四是大学生要求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很高,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达70%左右。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大学生党建工作还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视学生党建工作为“软指标”。一些高校领导认为,抓好招生就业、实训基地、重点学科等“硬指标”就能迅速提升自身的形象。二是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研究不够。普遍存在着“重入党前的发展,轻入党后再教育”的现象。三是对学生党员在学生工作中的感召力挖掘不够,损害了党在学生群体中的形象。四是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追求量,忽视质。
(二)教育工作不到位。
一是教育过程“前紧后松”,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思想。二是教育内容单调,学习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三是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难以产生共鸣。四是教育阵地狭小。大都以学生党支部的教育阵地为主,而各级党校的教育功能尚不完善,校外党员实践基地落实也有困难等。
(三)制度建设不到位。
一是学生入党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在推荐优秀团员为发展对象时,仅有学习成绩可算作是一项“硬”条件,其余条件在实际操作中都具有较大的“弹性”。二是学生党支部的制度不完善。三是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表现在对高校的党务部门和学生党员个人缺乏有效的监督。在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运行中存在着一些漏洞。四是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五是组织生活制度缺乏创新。党支部活动以组织生活为主,组织生活以读文件、读报纸为主,缺乏结合实际的专题研讨和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高校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入党动机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原则,与对党的信念和信仰还有一段实质距离。二是政治理论素质不高。对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理论学习兴趣淡漠,个别同学甚至对政治理论学习存在逆反心理,这些直接导致他们缺乏党性修养的理论基础。三是先锋模范发挥不明显。在校园活跃的各种群众性社团活动中,学生党支部的声音不够响亮,学生党员在各种学生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四、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新的观念。这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树立了新观念就会有新办法,就会有新提高。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党建工作的环境,对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从事党建工作的同志看不到这种发展和变化,党就有失去这一较高知识群体的年轻人。看不到这一点就不是一个清醒的党务工作者。因此,高校的党务工作者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新时代、新阶段的变化,适应高校大环境和人员结构的变化,适应大学生思想的变化,积极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以观念上的更新促进工作上的创新。
(二)开展系列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知党、爱党、跟党走。”一是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比较活跃的特殊群体,又是一个积极进取和要求进步的群体。因此,从大学生迈入校门起,就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大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让更多的学生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二是强化教育。教育的过程是让学生了解党的过程,只有了解了党才能爱党。三是加强培养。主要是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拟发展对象确定联系培养人,党组织的谈话,短期培训,达到强化培养的目的,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四是实际考察。也就是说给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分配一定的工作和任务,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考察他们的思想素质,如担任学生干部、党员包班、包宿舍,完成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任务。五是严于管理。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严格管理,是党组织的先进性所决定的,是增强党员党性观念的需要。
(三)把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社会的发展需要青年学生的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培养高层次的智能型通才,中国共产党的兴旺发达同样需要提高党员队伍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同样需要高素质的智能型通才。高校的党组织承担着培养这一合格人才的主要任务。因此,要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一中心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要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融于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四)加强学生党员的自身建设。端正入党动机,要教育所有学生党员,既要实现组织上入党,更要做到思想上入党,“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 提高政治理论素质,要充分利用校院党校、党章学习小组等宣传阵地,继续加强“两课”教育,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体现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就要把学生党员作为党建教育的动力主体,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结语:高校的党务工作者要以昂扬奋斗的精神状态,依据变化了的高校党建工作特点,正确对待当前党建工作的新问题,积极探索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力求有新的突破,开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波,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入和创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 85-87
[2]杨光,翟杰,孙晓明,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和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7, (2):100-102
[3]庞兰霞,庞光永,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高教研究, 2007, (1): 16-17
[4]黄骏,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