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道德规范
2009-06-16杜芳杨聪梁国茂
杜 芳 杨 聪 梁国茂
[摘 要]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使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本文从网络道德规范形成的紧迫性、特点及对策入手,点明了形成规范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关键词]网络 道德规范
作者简介:杜芳,女,武警石家庄指挥学院训练部教员;杨聪,男,武警石家庄指挥学院训练部教员;梁国茂,男,武警石家庄指挥学院训练部教员。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道德是社会以善恶评价方式、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
一、网络道德规范势在必行
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随着网络进入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网络的丰富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实现自身需要的舞台,网络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甚至日常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犯罪。在网络上通过提供制造恐怖的信息和发恐怖件来敲诈、勒索的事已不少见。一些“黑客”时常会非法潜入网络进行恶性破坏,蓄意窃取或篡改网络用户的个人资料,利用网络赌博,甚至盗窃电子银行款项,互联网已成为不法分子犯罪的新领域。
(二)色情和暴力风暴席卷而来。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信息内容具有地域性,而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则是全球性、超地域的,这使得色情和暴力等问题变得突出起来。
(三)网络文化侵略。互联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在网上交汇。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网上优势,倾销自己的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这就加剧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道德和文化的冲突,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构成干扰和冲击。
(四)破坏国家安全。世界上存在着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是到处充满善意,一些国家通过互联网发布恶意的反动政治信息,散布谣言,利用信息“炸弹”攻击他国,破坏其国家安全,甚至出于一定的政治目的,突破层层保密网,直接对其核心的系统中枢进行无声无息的破坏,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二、网络道德的特点
网络道德由于虚拟空间的出现而产生新的要求,它与植根于物理空间的现实道德相比较,有其新的特点。
(一)自主性和自律性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传统社会的道德主要是一种依赖型道德,是一条由熟人的目光、舆论和感情构筑成的道德防线。相比之下,“网络社会”更大程度上是“非熟人社会”,互联网是人们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而自发自愿连接建立起来的。在这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少人干预、过问、管理、控制的网络道德环境中,个体的自主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但同时,由于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根据既得利益和需要制定的,因此增强了人们遵守这些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要求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更高的自律性,自我主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真正体现出人格的尊严和道德的觉醒。
(二)开放性和多元性
在现实社会中,虽然道德因生产关系的多层次性而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但每一个特定社会只能有一种道德居于主导地位,现实社会的道德是单一的、一元的。而网络道德却呈现出一种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经常性的冲突、碰撞、融合和重构。而在开放的网络社会中,人们作为道德主题,具有自由选择道德取向的权利,经常对处于冲突之中的各种价值取向作出即时的取舍选择,网络社会正是这样逐渐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多元”。
三、规范网络行为的对策
(一)全世界要有统一的部署与行动,做到制度规范。
目前,国外一些计算机网络组织已经为其用户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则。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十条戒律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网络伦理协会指出的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
十条戒律是:(1)你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2)你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3)你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4)你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5)你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6)你不应使用或拷贝没有付钱的软件;(7)你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8)你不应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9)你应该考虑你所编的程序的社会后果;(10)你应该以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
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是:(1)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联的系统;(2)商业性或欺骗性地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3)偷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4)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5)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6)伪造电子邮件信息。
(二)健全网络行为规范的维护机制
网络行为规范作为网民的行为准则,要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维护机制,一是国家要拨出经费,做到人员、经费到位,否则,最多最好的制度规范没有人具体去做,推进仍然很难;二是要做到监督到位,要发展对人们网络行为的技术监督系统,这一系统除在技术上保护网络安全外,还可以对网络用户的行为加以监督和制约,形成对人们网络行为的技术自律机制;三是要加大对网络行为的舆论监督,特别是在网上信息发布与传递过程中,及时批评纠正失范乃至违法的网络行为,增强人们对网络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形成网络行为的舆论评价机制和氛围。
(三)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
规范和约束不是万能的,在加强行为规范的同时,务必不能忘记加强法治。能在世界范围内统一的,则尽可能统一,不能统一的,各国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网络特点,进行立法或修订法律工作。对不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甚至恶意损害他人利益的,要形成网络的惩戒机制,并以法办事,严格执行。
总之,在新的网络社会生活空间中,规范网络行为刻不容缓。说句危言耸听的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不加强网络管理,网络这柄双刃剑将给我们、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国家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海青,闫翠连;网络空间的道德失范与建构 [J];理论探索; 2004年04期
[2]张小红,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 [J];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09期
[3]范晓红,关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控污”的思考·《图书与情报》·1998
[4]陆 杰,我不要淹没在信息垃圾中·《中华读书报》·2003.3.24
[5]谢桂山,网络化的道德意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