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关系初始信念对大学生职业情感的影响
2009-06-16曾锐吴彦蓉
曾 锐 吴彦蓉
[摘 要]职业情感危机已经成为目前较普遍的问题之一,职业情感除了受其成长环境和社会评价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个人原则、社会文化、职业准则即初始信念的影响。刚入职的大学生会有一个对于雇佣关系的初始信念,也就是最初对这种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的一种认识,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方式不断地巩固他们的知识结构、认知、图式和记忆,认知的一致是通过知觉的选择来持续的。
[关键词]职业情感 初始信念 职业态度 职业效能感
作者简介:曾锐(1980-),男,湖北荆门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与管理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及其带来的组织变革正深刻地改变着员工与组织之间的雇佣关系, 出现了多元利益主体,社会分配日趋复杂,社会矛盾加剧,这一问题强烈冲击着我国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这种变化也在影响着我们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导致了职业情感危机的出现,目前职业情感危机不仅存在于在职员工中,也存在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和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中。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形式更加严峻,竞争的压力增大,有的大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他们不再认同自己职业的内在价值,职业情感的丧失是这种变化的体现。在不良的职业价值观中职业情感体现得就会明显不足,甚至是扭曲的。凯洛夫曾经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感情,他就不会具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强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之上”。新入职是重要的人生事件,对于长期在学校学习的大学毕业生来讲,入职意味着个人角色与生活轨迹的全新转变,入职前, 职业情感除了受其成长环境和社会评价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个人原则,社会文化,职业准则即初始信念的影响。刚入职的大学生会有一个对于雇佣关系的初始信念[1],也就是最初对这种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的一种了解和认识,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方式不断地巩固他们的知识结构,认知,图式和记忆,认知的一致性是通过知觉的选择来持续的。
一、职业情感的形成
初始信念反映了个人的某些稳定的个性、价值观和解释风格。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改变,内在信念对个人的性格、情绪、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也是持续长久的。通常刚刚入职的大学生会不断寻找信息来验证并增强他们的初始信念,新员工入职后职业情感的形成就是以原有的初始信念为基础的,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它包括职业态度、职业兴趣和职业效能感。职业情感的核心是对职业,服务对象及其自身的热爱与尊重,主要表现为对职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刚入职的大学生希望通过从事自己所喜爱的职业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意志、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人们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必然表现为对这一事业的职业情感。职业情感包括职业态度、职业兴趣、职业效能感。[2]
职业态度是指对自己所担任的职业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职业态度受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认知程度、每个人的自身条件、所从事职业本身的价值、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态度又具有情绪作用和动机作用,并最终影响和制约他们的职业行为。职业兴趣是指个体源于职业本身的兴趣,是积极探索职业的情感倾向,是职业情感培养的内在动力。职业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职业能力的主观判断,该概念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的主观估计和信念。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具有领域特殊性,是一种特殊任务领域的心理状态,而不是一种心理特质。
二、初始信念对大学生职业情感的影响
在当前市场经济空前繁荣,物质文明丰富多样的情况下, 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种多元化职业价值观在教师职业情感危机方面表现出了程度不同的类型。雇佣关系初始信念分为以长期关系型为主和以短期交易型为主两种。初始信念以长期关系型为主的员工通常更多的关注广泛的、长期的、社会情感的交互关系(如奉献、信任)其特点是在经济交换的同时,有情感投入,以短期交易型为主的员工通常更关注具体的,短期的和经济性的交换关系(如组织因为员工提供的服务而支付报酬)其特点是具体的,经济条件是它的主要诱因,在工作中个人参与水平有限。持有长期关系型初始信念的员工较容易建立积极的职业情感,情感是具有较大稳定性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持长期关系型初始信念的员工具有对组织的信任、责任心和事业感,会有更多的情感投入,这种对事业的责任感、崇敬感是职业情感的核心, 入职前初始信念较多属于关系型性质的员工,将会在组织中寻找相关信息,巩固其持有的关系型信念,而入职前初始信念较多属于交易型性质的员工也会不自觉地寻找相关信息增强交易型的初始信念,而不会改变他们原有对与组织之间的长期的,社会情感型交互关系的低期望。新员工的这种信念会不断被证实,从而更坚定自己最初的信念,在这种认识过程中员工的积极的职业情感会逐渐形成,并且随着对自己喜爱的职业的深刻认识,这种情感会不断的完善。
Robinson,Sandra L认为入职的员工通过寻找,塞选和对其所处的环境的解释方式来加强他们的初始信念,先前的知识结构和态度的大量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明了不同的加工信息的偏见倾向于确定初始信念,而不是改变原来的决定。大量史料表明证实偏见表现于说服,信息搜索,记忆与回忆,还有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人们倾向于寻找和专注于证实先前的认知的信息,并且倾向于避免和忽视否定先前认知的信息。积极的职业情感是在以关系型初试信念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3]职业情感与初始信念保持着相对的一致性。最初对雇佣关系是信任的,那么随后在此基础上发展的职业情感也会是信任的、忠诚的。
积极的职业情感主要表现在责任感与事业感还有职业效能感,事业感既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国家,民族伟大事业的积极情感。在有事业感的职工的心目中,他的职业就是一种关系到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富强,关系到全民族利益的伟大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责任感即意识到自己肩负神圣职责的情感。具有责任感的职工,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国家、社会、人民的委托,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责任感与事业感的员工能够自觉地将自己的角色要求及各种规范内化到自身的价值体系之中。并且会产生乐业感、创造感和自尊感等情感体验。[4]。情感形成的关键是个体必须要有个人自己的“体验”, 要有发自内心的思考判断。
而持有短期交易型信念的员工则容易导致不良情感的形成,如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不愿投入太多的感情,做事不考虑长期效果,他们会把这种雇佣关系看作是一种交易,更多的是看中经济利益,这种早期形成的初始信念就会对后来的职业情感的形成造成影响。他们认为雇佣关系是交换关系,短期的行为, 而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职业情感,目前高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评价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和功利色彩的倾向,不少大学生将经济收入、物质生活的满足和个人特长发挥与否等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加上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以及对职业期望过高而产生的强烈现实落差感,影响其职业情感。过高的就业预期一方面在就业中遇到强烈的现实反差容易挫伤其职业情感,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它对大学生就业后职业满意度的不高,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职业潜能的发挥以及职业的稳定性,使其职业情感进一步减弱。[5]多数大学生逐渐学会了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和商业经济的观念来审视自己的职业,其择业中不再奉行以往的奉献社会和为事业奋斗的观念,而是更多地突显了现实色彩、功利色彩,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思想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相当部分大学生中已出现明显的社会责任淡化倾向;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把经济收入和实现个人发展作为首要条件,追求个人物质需求和个人发展的满足,对事业的情感,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殊社会责任则考虑不多。这与我们所提倡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不符的。
三、建议与启示
从我们的企业来说,中国转型经济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更看重人情等因素,“士为知己者死”,组织所提供的支持型的环境、对员工进行的情感投资能够提高员工的关系型的义务,并会强化员工的长期初始信念。所以组织应该对员工提供主动的支持性资源和条件,重视组织公平程序。由于员工通常将上级看作组织的代言人,而组织中的代言人的行为往往被看成组织的意愿,员工会把他们从组织代言人那里受到的好的或不好的待遇看成组织是否喜欢他们的信号,这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尤为突出,因而组织应该及时有效地传达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员工直接上级应该关心员工和重视员工的贡献。对于新员工而言,组织应当对他们进行组织社会化的教育,向员工明示组织的短期和长期目标,高度重视员工的忠诚和做出的奉献,并找到恰当的奖赏方法,提供支持型的工作条件和措施,才能在促使员工感受到组织高度重视他们的幸福感和贡献时,强化长期信念,提高员工对组织的义务感,诱发更高程度的贡献。
另一方面,职业情感的培养需要从大学教育抓起,学校应该了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情感培养,同时要使学生明确职业的价值所在,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在情感上树立积极、乐观的职业意识。特别要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追求,忽视国家、社会的需要等。其次,要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能力。知是情的基础,只有对某一事物有了深刻正确的认识,才能产生深厚的情感。要使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的性质、意义、作用、价值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要减少学生对职业过于理想化的认识,对职业的过于理想化的认识既可使职业成为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更可能导致他们在进入真实情境后产生失望情绪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职业的厌倦。再次,要从职业的附加价值和内在价值相统一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情感。要让大学生们了解职业的外部价值,更应创造条件以使学生了解、认同职业的内在价值。这样,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才不会因一时一事的得失而放弃对职业理想的追求。总之,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雇佣关系的认识要建立在信任、长远和负责任的基础即关系型初始信念之上。
参考文献
[1]刘小禹,刘军,于广涛。初始信念,组织诱引对员工心理契约变化的影响。心理学报。2008,40:64-73
[2]曾天德,师范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及量表编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五期
[3]RobbinsonSL Trust and breach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41:574-599
[4]顾永安: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师职业情感培养构想。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5月,第五期
[5]刘义,当前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情感危机初探,职教与成教,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