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对策略
2009-06-16王小挺
[摘 要]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国际经济环境不断恶化,从而对我国外贸行业的冲击和影响也日趋加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外贸企业的内部整改建议,以减轻此次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外贸企业 挑战 机遇 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王小挺,1987年7月出生,女,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本科生,浙江台州人。
目前,全球正面临着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其中外贸行业首当其冲。因全球经济的疲软,2008年中国出口增速加速下滑,过分依赖出口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模式需要改变。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出口退税和银行降息等政策来缓解这次危机的冲击,但这也只是缓兵之计,企业还应从自身的发展和经济规律中寻找出路。
一、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的挑战
(一)欧美市场的需求下降,订单减少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环境恶化,欧美国家纷纷对外减少订单。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受影响不大。
面对欧美市场的衰退,中国出口企业应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此次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相对于发达国家较小,新兴市场国家如俄罗斯、印度、中南美等地的经济环境仍较为稳定。外贸企业的出口方向可以转向这些国家,以开辟新的市场。
中国国内的市场状况也不容乐观。中国外贸企业正普遍面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银行贷款利率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困境。由于出口产品提价力度赶不上成本上涨的幅度,出现了企业不敢接出口订单的现象。一些外贸企业则采取了转型做内销的策略,一旦成功,这些企业将摆脱在出口市场低价竞争的僵局。此外,我国经济结构也正在进行大的调整,扩大内需被提高到了与出口、投资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这将有利于出口企业加大投入转型做内销。然而这种转型决非易事,不仅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正确的策划、较强的执行能力,还将会面临较大的转型风险。
(二)企业资金链断流,海外货款回收困难
2008年上半年全国已有6.7万家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特别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的数量更是超过1万,并且有2/3的纺织企业正面临重整。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罪魁祸首”就是间接融资难问题。
去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了中小企业,只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中小企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地争抢贷款、从民间高息借贷已经成为其解决融资问题的主要方式。
对此,企业一来要利用好流动资金。收缩远期投入,慎接远期订单或欠款,不要盲目扩张,要管理好应收帐款,避免形成坏账烂账。对于那些货款不能及时回笼的客户要紧密监控,必要时要放弃这些客户。因为中小企业的资金有限,货款拖得太多太久就意味着倒闭。只有到手的钱才是钱,空头支票虽有诱惑力但却没有实际价值。二来还要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吸纳融资高手。对于融资能力的高低有3个衡量标准:其融资是不是可持续,能不能降低成本和大规模融到钱。
(三)经济结构调整提前
去年上半年,珠三角等地有不少中小企业倒闭,主要是玩具和纺织服装出口行业。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限于倒闭困境中的主要是加工贸易企业。应该指出,出口增速的下滑和出口企业的倒闭不能完全归咎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它还与人民币升值、国内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技术水平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有很大关系。受到冲击的出口企业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多数是私营企业。在本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这些企业被列为调整的对象。治理优良的企业通过健全有效的资本市场通过并购、接管或管理层替换等手段获得较差企业的控制权,从而提高整个市场质量。金融危机的来临使较差企业面临的压力增大,或者说是对它们的经济结构调整提前来临了。
(四)企业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
在金融危机中,各国可能会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保护措施,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将不断增大。依据经验,中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国在经济增长放慢时,该国的国内贸易保护势力就会抬头。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发达国家在立法层面和WTO层面会出台更多的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此情况下,我国的出口企业要对国际市场上的贸易保护措施提高警惕。
二、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的机遇
(一)由于经济危机引起企业破产倒闭,使得行业进行重新洗牌,各生存企业重新瓜分市场份额,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也隐含了辩证法的不变法则,这就是通过努力让坏事转化为好事。具体说,就是借经济增速趋缓和“金融海啸”之机,从主观上和客观上对中小企业进行优胜劣汰,不失时机地让好的中小企业利用当前形势提升品质,做大做强,增加抗风险能力;让不好的中小企业自然淘汰,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
(二)政府应对经济危机出台一系列政策:提高退税率,人民币贬值,银行降息。
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比以往提高了20.3%,努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当前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已由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在减免赋税方面,小型微利企业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比标准税率低了5个百分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则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此外,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分别由纳税人月销售额600-2000元和200-800元提高到1000-5000元,由此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赋税负担。同时,为解决外向型企业目前遇到的困难,国家正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改善融资条件,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升竞争力,保持外贸进出口的稳定增长。
(三)国际商品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下跌,利润空间增大。
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下跌,中国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下降。前几年,由于美元贬值、投机盛行、需求旺盛等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机构流动性资金短缺,逐步从大宗商品市场撤离资金;同时,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日益悲观,从而预期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下降,价格也将下跌。中国现已成为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买方,国际商品价格的下降将大大缓解中国企业的成本上涨的压力,并增加中国企业在价格上的话语权。
三、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努力加强成本管理
除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也应积极做好防范措施。企业应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资金运筹等各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扩大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加大进口,降低成本。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原料、原器件的成本下降,在出口产品中加大进口原料的比例是出口企业有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应积极扩大保税原材料,充分利用保税政策,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
(二)争取更有利的结算方式
在出口收汇方面,应努力争取让客户先支付一定比例的订金,回避远期付款方式所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缩短结汇期限。出口成交后,要加速单据流转,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回笼有关出口单据,积极采取票据押汇、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据及时结汇,加快出口收汇。
在进口付汇方面,应争取延期付款方式,利用远期信用证等方式把人民币贷款置换为外汇贷款,延缓进口付汇,抵消外汇资产的贬值风险。
(三)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企业内部结构
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外部基本是隔离的,危机中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与其他主要经济体比较是良好的。随着经济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内部需求也逐渐旺盛。此外,为了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宏观政策将着力于扩大内需,投资和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政府将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而为企业创造市场。因此,在外部市场深陷金融危机时,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就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除致力于扩大出口额外,外贸企业还应积极扩展内销市场,以国内市场的增长弥补外部市场的下降。更重要的是,中国外贸企业应将危机作为升级转型的良机,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加强管理,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四)出口企业应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
虽然美国经济的增速放慢会拖累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但中国企业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仍有可能扩大出口,保持经济增长。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快速增长,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仍有增长,应该作为中国出口企业的目标市场。同时,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低档商品,收入减少时需求下降的首先是高档商品,其次是低档商品。因此在各国企业都受冲击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冲击相对来说并不大,中国企业应致力于市场多元化以保证出口量的增长。
(五)建立客户信用评价制度,规避风险
客户信用评价制度就是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按照评价结果确认哪些客户可以给予商业信用,以控制应收帐款风险。对客户信用评价可以通过对客户的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经营环境,以及分析客户的资产负债率、经营能力、是否有风险性经营项目、不良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加以控制风险
此外,企业一方面可以争取向客户转嫁成本,适当提价或者和客户共担风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还可以争取让上游供应商同步降低原材料、原器件价格,或者争取延期付款的期限,挤压上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共度难关。
综合分析,2009年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将会继续增加,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也可能加深,但机遇仍大于挑战。
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是美国的几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几分之一。即使人民币继续升值,中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在世界上有价格优势,欧美国家还是要购买中国的产品。外贸企业要在应对危机时把握机遇,建立、巩固民族资本对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借助危机冲击改善国内经济社会秩序,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万多亿的美元外汇储备和国内较高的储备,使得资金来源稳定、丰富、充裕;中国内需潜力较大,扩大内需的空间更加广阔。因此,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保持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梅新育:“把握应对危机中的机遇”,《瞭望新闻周刊》2009
[2]王波:“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机遇”,《经济研究》2008
[3]刘勘:“金融危机催生新机遇”,《中国经济信息》2008
[4]何茂春:“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对策”,《贸易投资》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