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高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2009-06-15孙小萍
孙小萍
近年来,随着“普高热”的持续升温,职高招生越来越困难,生源素质也普遍下降。新生入学后,需要通过统一的规范来调整、约束他们行为,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转变新角色,顺利完成思想和学业的过渡。因此,加强教育和管理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引导学生树立信心,目标定位要合理
新学期伊始,对职高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十分重要。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社会、家庭往往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因此,许多进入职高就读的学生失落心态突出,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得过且过。
学校领导及各部门要借新生入学典礼、入学教育周等机会,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高级科研、领导人才,还需要大量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要切合自身实际,合理定位目标。职高生并非“天生愚笨”,只有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树立信心、努力进取,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具备现代劳动者应有的基本素质。职高生依然有前途。
二、制定班规,实行班级管理岗位责任制
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是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的有效手段,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除了组织学生学习并遵守学生守则以外,还要制定公平合理、积极向上的班规,内容要涉及上课自习制度、评优评奖制度、请假出勤制度、劳动卫生制度等方方面面。制定班规要做到发扬民主,由学生充分讨论完成。这样,不仅对学生是个自我教育过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心理上有认同感,能在自己制订的准则规范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实行班干部值日负责制,培养他们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加强对班干部的工作指导,提高班干部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塑造班干部形象要注意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班干部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通过他们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影响带领全班同学走向预订目标。实行班级管理岗位责任制,把班级工作分成若干组,如:纪检组、宣传组、卫生组等,每个组设若干个岗位,每个岗位由专人负责,实行职务分配制和轮换制。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岗施政的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使每个学生的责任心,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三、重视环境熏陶,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对教室环境的布置,构建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如:摘抄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墙壁,在窗台上或讲台桌上摆放绿化盆栽,在教室的一角设置“读书角”或“生物角”等。宽敞明亮的教室、严谨的班训、温馨的墙语、雅致的盆景……“此处无声胜有声”,可以缓解学习疲劳,增添学生学习与生活乐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使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净化和充实,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开展丰富多彩、新颖别致的主题班会、寝室联谊等活动。活动的内容既要有知识性、创新性,又有趣味性,适合高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到人人参与,集思广益,使来自不同地域、学校和家庭的同学们交流、认同、沟通、融洽,逐渐培养新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及与他人合作共处的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一个个性格各异的独特个体凝聚成一个具有共同精神气质的班集体。
四、真诚相待,创造和谐健康的班级人际环境
班集体是一个特殊的人际交往场所,师生交往与学生相互交往,伴随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青春期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等。因此,交往的双方应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老师要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位置和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在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抓住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之以恰如其分的引导,利用作业评语、日记评语、操行评语等形式,给予理性评价,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交往,精心设计各种教育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交融,和谐健康的班级人际关系能形成使人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由于职高的生源相对来说比较差,部分学生在初中就是“差生”,有很强的自卑感,最怕别人瞧不起。这就要求班主任、任课老师要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用真诚和鼓励,唤醒他们的自信,多用商量的语气和建议式的口吻。学生犯错后少通知家长或尽量不通知家长,批评学生时要注意场合和时间,切忌在其他同学面前批评。针对这一类学生的思想工作,老师除了有细心和耐心以外,还要有信心和恒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职高一年级开始就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掌握影响极大。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和做好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