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汉乐府歌辞的思想内容

2009-06-15陈亚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汉乐府封建礼教孤儿

陈亚娟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时乐府采集的各地民歌共有一百三十八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加上东汉民歌和文人的作品,现存汉乐府有一百多篇,散见于《汉书》、《后汉书》、《文选》和南朝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等书,而以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所收最为完备。汉乐府歌辞的思想内容今存民歌及谣辞的数量不多,但思想内容丰富深刻,相当广泛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现实生活,表达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情绪和意愿,暴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其中比较突出的思想内容有下述几个方面:

一、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揭露汉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和欺压人民的丑行

汉代统治者的生活是极其奢华与淫逸.地主贵族官僚竞相斗富比奢,且愈演愈烈。而且在汉统治集团里,一荣俱荣的现象尤为厉害。如《后汉书》记载外戚马防:“防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以上。又大起第观,连阁临道,弥互街路,多聚声乐,曲度比诸郊庙。”《后汉书·仲长统传》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妓乐,列乎深堂。”《鸡鸣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如实地叙述了贵族一门豪华的生活,揭露了这些贵族讲究住宅装饰、声色犬马的享乐生活,其奢侈豪华可见一斑。《陌上桑》反映的正是西汉的外戚霍光、东汉外戚窦氏和梁氏的罪行,它以秦罗敷的拒婚这一富有喜剧色彩的情节狠狠鞭挞了上流贵族社会无耻的品格。同时反映百姓被奴役的痛苦及战争徭役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汉代自武帝开始,对外的战争日趋频繁,这些同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固然有为了保卫边境而进行的自卫战争,也有很多是统治阶级为了占有更多的财物,为了扩充汉帝国的疆土而发动的战争。这些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定的生活,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家破人亡,因而激起了人民巨大的不满和愤慨。

两汉乐府的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相合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表现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呻吟呼号。如《东门行》写一个男子迫于生计,铤而走显,他的妻子哀求他不要冒险。他断然喝道:“咄!吴去为迟,白发时下难欠居。”贫困绝望使他愤然地走上反抗的道路。又如《妇病行》写一个男子妻死儿幼,无衣无食,只能把孤儿锁在家里,自己上街乞讨。回家进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他悲痛地叹道“行复尔耳!”眼看孤儿将像母亲一样悲惨地死去。而此这样的孤儿命运更为凄惨的是吸血父母双亡的孤儿竟被兄嫂残酷奴役。如《上留田行》和《孤儿行》便是反映这样的社会现实。显然,孤儿的悲惨遭遇,也反映了当时奴婢的生活状况。因此,这部分表现孤儿生活的作品所涉及的并不是单纯的家庭问题,而是揭露了剥削者的冷酷无情,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有着深广的社会意义。

二、表现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

追求坚贞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是汉乐府民歌突出的内容。这类作品大多以妇女为主角。如《铙歌》中的《上邪》、《所有思》是文人加工较少的民间情歌,初狂热烈,鲜明爽快。《上邪》追求爱情矢志不渝:“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均绝”!《所有思》痛恨变心,把本来要送给情人的了礼物,“拉杂摧烧之”,并且“当凤扬其灰”,果断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最杰出的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它以汉末建安年间发生的真人实事为题材,通过刘兰芝、焦仲卿这对年轻夫妇的婚姻悲剧,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诗表现出对两性爱情关系的向往,说明传统的封建礼教总是以维护家庭婚姻的和谐美满为自己的职责,但真正造成婚姻的不幸和家庭解体的,恰恰是封建礼教制度本身,焦刘的悲剧即是例证,人格的独立自由—平等的爱情—幸福的婚姻。这类诗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妇

女地位和命运。

三、表现了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

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生死观。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深刻开掘,把创作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得特别充分。如《薤露》、《蒿里》是汉代流行的丧歌,送葬时所唱,都收录在相相和歌辞中。《蒿里》把死亡写的非常凄惨,这首诗是用神论的观念看待人的死亡,写出了面对死亡时的痛苦心情,是以无可奈何的态度看待魂归蒿里这个不可抗拒的事实。而《薤露》写死亡要清淡一些,这首诗认为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

恶死和乐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两汉乐府坦率地传达了人对死亡的厌恶之情,同时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神灵的沟通上。如郊祀歌《日出入》由太阳的升降联想到人的个体寿命。太阳每天东出西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没有穷尽,然而,人的个体生命却是有限的,生为出,死为入,一出一入便走完了人生的里程,从而和反复出入、永恒存在的太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于是,作者大胆地想像,太阳是在另

一个世界运行,那里一年四季的时间坐标与人世不同,因此,太阳才能成为永恒的存在物。

四、表现战争与劳役

两汉乐府中还有一些作品着重反映战争和劳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如《战城南》又是一番战争之后萧条的景象。城南城北到处都充满着浓郁的血腥之气。死尸横七竖八凌乱地倒在地上,鸦群飞过,哀鸣深深;风悍的军士已在战场中如秋花般凋谢,只剩下那迷途的老马要暗叹息;描述了战场上尸骨纵横的阴森惨景,诗人沉痛地要求乌鸦在啄食尸体之前,先为战士哀号;痛斥统治者的不义和罪恶,指出:禾黍不获君何食,原为忠臣安可得!“《十五从军征》则通过一个老兵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他少小入伍,老大回乡,只见家园残破,亲反凋零。他孤独地采掇杂谷野菜作饭:“窦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茫然地倚门东望,不禁伤心泪落。此外,《东光》唱出了士兵的痛苦,谴责不义的战争;《小麦谣》则揭露战争对生产的破坏:“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

猜你喜欢

汉乐府封建礼教孤儿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美育文化熏陶
从音乐民歌看雅俗文化的融合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汉乐府与杜甫的平民化书写
汉乐府民歌叙事诗的口头诗学特征探究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
儿童村·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