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合作学习追寻有效课堂
2009-06-15张海琴
张海琴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显然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
指导下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在合作学习“遍地开花”之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老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存在着一些误区。作为课改一线的教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训练合作技能
新课程倡导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一些合作的基本技能是合作学习所必须具备的,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1、听的技能
合作学习时时,经常发现学生不会“听”——不能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缺乏对他人发言的理会。针对这一现象,我首先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发言才是参与,听同样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参与学习。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吸取他人之长,不断充实自己。同时在听的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2、说的技能
合作学习时时,经常发现学生不会“说”——讨论发言无序,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能让其他同学听明白自己的发言,只顾自己讲。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敢说,愿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教师应多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看谁先发表自己的观点?”,“谁能比他说得更清楚?”,“谁还想再补充?”等。
3、交流的技能
小组合作时,经常发现学生不会“交流”——不会对别人的见解进行分析,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更不会把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进行综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与别人合作时,学会交流是很重要的,交流时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服从小组内的合理分工,不要凭自己的意愿参与。
二、教给合作方法
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是失败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为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教与一些方法,制定一些规则,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学会在小组中学习,如,在小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讨论时应有意识地安排一名组织者,由其给每名组员分配任务,并且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组内角色,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组中的不同角色,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小组汇报时,教师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引导小组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发表见解,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发现差异,思维的碰撞,深刻认识问题。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想、敢做、敢说。
三、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没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在什么时候运用合作最恰当,哪个教学环节用合作方式最合适,在备课时,教师都应周密考虑。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0分钟,时间一长学生
会产生一种厌倦感,反之,如果学生在20分钟内还不能完成合作任务,则可能教师让学生合作的内容有问题,难度太大或要求不明确。教师要把握合作的时间,让合作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重视合作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因此,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再次合作的欲望。
总之,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展示合作学习的舞台,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结构与形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走合作学习之路,使新课改下的课堂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