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06-15韦世平

含笑花 2009年3期
关键词:通车路程客车

韦世平

前几天回老家接女儿,

四次转车,四上四下,四个多小时就从几百里之外的地方到老家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甚至不敢想象。

一路上,青山绿水从眼前掠过,大小农用车、客车、面包车、轿车、摩托车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我在感慨交通变化之大的同时不禁想起以前出行难的往事……

我的家乡坐落在滇东南一个叫蚌力的山坳里,四周均是延绵起伏郁郁葱葱的大山,弯弯曲曲的小路就深藏在大山的森林中。

记忆里,小路给我和乡亲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留下了太多的苦涩和难堪。村子距集市很远,乡亲们每赶一趟街都要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赶一趟街下来,搞得人疲马困,乡亲们都害怕赶街子了。山高坡陡路遥远,每遇下雨时更是泥泞难行。乡亲们如不小心跌倒,不仅把要卖的东西给砸坏了,而且人跌伤的事也时有发生,乡亲们除了诅咒几句之外总会叹气地说什么时候通车就好了,还说某某地方通车人们生活真方便,说话中语气充满了羡慕。记得那是个下着霏霏细雨的日子,我和母亲去赶街子,走到半路时母亲不慎摔倒,肩上挑去卖的那担大米白花花泼撒了一地,幼小的我欲跑去扶母亲时也滑下山去,身上带去卖的二十多个鸭蛋全部摔烂不说,脸上、身上多处被荆棘翅伤。母亲骂声不停,我哭叫不止,最终,母子俩无奈返程回家。这件事情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我小的时候,村里没有学校,整个寨子的娃娃大都八岁左右才读一年级,最早也要七岁才读。从村子到完小所在地有六公里左右的路程,我们每天你追我赶来回四趟,其中还要过五次河,没有木桥,我们只好涉水而过。特别是到了冬天,我们的小脚丫经常被冻得紫红紫红的,老师见了之后总是在教室里烧起一堆火,让我们烤暖手脚后才开始上课。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跑读五年后,我小学毕业该上初中了。初中所在地八达离家更远了,有二十五公里,来回全部要走深山老林里的小路。我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回学校时总要肩挑二十多斤的米和菜,虽然不是很重,但路程远,每次到学校后累得腰酸腿痛,肩上的皮肉总是被磨肿、起水泡。当时,有的地方通公路了,每个周末,别的同学总是将米袋捆在自行车后面轻松骑来。我心里很是羡慕,常想我的家乡什么时候才能通车呢,到那时我该方便多了。

初中毕业后,我到县城广南读高中。八达到广南是通车了,但那时出行的艰难今天想起来依然后怕。八达到广南的公路是土路,弯子大,凹凸不平,晴通雨阻,六十多公里的路程客车要走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有时车陷入泥潭众人推不出就只好在半路过夜了,因为没有准备,大多数乘客只好挨饿。这样的事,时有发生。那时,从八达到广南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一天只有一趟客车,由于大家都要出行,更多时候驾驶员也不管超载不超载了,乘客也不管什么安全不安全了,三十多个座位的客车往往挤进五十、六十人。你挤我,我挤你,你踩我,我踩你,所带的行李被人踩脏、压坏是常事,根本顾不了那么多。空间太狭窄,许多乘客一路呕吐不停,我也一样,有时苦胆水都吐出来了,那种难过的滋味真是难以言表,从家到广南一次就如同得了一场大病似的,三、五天后才能恢复,高中三年,我反反复复这样,直到最后不会晕车为止。有—次呕吐得实在难受,我不由得冒出一句:“这路难走死了。”在身边的一位老同志很认真地对我说:“是的,路是难走,需要修,但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好好读书,今后想办法为家乡修路、做点事情,老一代人也只能为你们创造这种条件了。”我昏沉沉的大脑一下子惊醒了许多,是啊,条件就明摆在这里,发牢骚、骂娘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只有人人想办法、创造条件才能把路修好。那以后,我读书更认真了。

后来,党的富民政策使家乡崎岖的山路变成了平坦的公路。家乡盛产甘蔗和茶叶,为了将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增加群众收入,当地党委、政府在家乡建盖起糖厂和茶叶加工厂,家乡的公路随即修通,并且连接起了村村寨寨,形成了乡村公路网络,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在奔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快了。

猜你喜欢

通车路程客车
通车!
“技术通车”
走的路程短
公平的方案
20周岁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
谁少付了钱
谈谈有关“平均速度”的易错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