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新闻特性 提升杂志对外传播竞争
2009-06-15张桦
张 桦
《今日中国》杂志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目前惟一的多文种(中、英、法、德、西、阿文)综合性对外报道月刊。该杂志在1952年由宋庆龄先生创办,作为国家级外宣媒体,被世界各国广为关注。在半个多世纪的对外宣传工作实践中,《今日中国》抓准了“说什么”和“怎样说”这两个重点,强化新闻特性,在。大”、“新”、“实”三个字上做好文章,在充满杂音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善于抓住重大事件,做好重点报道;抓住新奇角度,做好热点报道。
抓住重大事件做好重点报道
新闻的特性之一,就是及时报道“人们欲知而未知或应知而未知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也就是及时报道人们关注的重大事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抓抢新闻的速度,选择新闻价值的角度不如境外媒体,我们的对外传播工作就会十分被动。因此,抓住“大”字做好文章,及时准确地抓住重大新闻,策划采访角度和报道方式,从报道事件和报道方法两个方面,都能形成“独家”的优势,我们的对外传播就掌握了主动权。
2009年2月份,《今日中国》记者获得了2008年度中国外文局重大题材报道奖。这个奖项记录了《今日中国》在2008年4月份那场藏独风波之中,经历的一次重大事件的报道。2008年3月14日,西藏发生了有着藏独背景的骚乱事件。此事被西方对我怀有敌意的媒体和政客当作抵制北京奥运会的借口,显然这些敌对势力是害怕中国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今日中国》作为一个对外传播的重要阵地,也不能例外地投身其中。当《今日中国》第一时间获知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将作为法国总统萨科奇特使访问中国,修复中法关系,便迅速安排资深记者大胆构想“抓大事件,访大人物,揭大秘密”,及时做好这一重大事件的报道。在法国驻华使馆的帮助下,记者如愿以偿,不仅在第一时间赢得了一个独家采访机会,而且第一个解密了萨科奇总统写给胡锦涛主席信函的全部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毫不回避藏独分子在巴黎阻挠奥运火炬传递的事实,请拉法兰本人回答对西藏问题的看法和立场、解决中法关系途径等问题。本篇题材重大,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及时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政府在重大问题的正确观点,正确维护了国家形象和北京奥运。
这篇报道发出之后,法国驻华使馆官方网站、中国网等网站迅即转发,《今日中国》因此成为拉法兰访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报道阵容中,最受关注的中国媒体。
抓住新奇角度做好热点报道
《今日中国》杂志作为国家重要的对外传播阵地,在长期的实践中,非常强调了解并适合不同国度的人们的认知方式,力求提高对外传播影响力。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夕,派出精兵强将深入灾区,实地采访灾区的现状和民众的生活状况,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回答了人们的悬念。一年后的追踪报道,也体现了该刊的人文关怀。
众所周知,在大地震中地处灾区的羌族受损严重,有些境外媒体甚至枉自揣测羌文化可能会因此消失。正是针对境外读者关注的这一热点话题,《今日中国》记者实地采访了位于震中的古羌王遗都——萝卜寨,写就了《废墟上的锅庄舞》。
在采访前,记者首先通过汶川文体局,了解到羌族文化的代表性元素,有释比、羊皮鼓,金丝猴法器、锅庄舞、羌绣和整个村落互相连通的、迷宫一样的建筑样式。所以,整篇地震灾区羌文化保护的报道,就是围绕这些鲜为人知的新奇的细节,来描述震灾对羌文化的破坏,描述羌人坚强的精神信仰,再现羌人的生活场景,同时详尽描述了政府为全面抢救、保护和传承羌文化正在做的实实在在的努力。这篇报道发表以后,也迅即被许多网站转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不仅可以从这篇报道中获知一条十分重要的信息,即羌文化不仅不会衰落,而且在政府强有力的救护下,一定可以传承并能发扬下去,而且人们细致地了解到羌文化的许多新奇的细节,还引导读者走进了羌人“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
抓住事实说话做好常规报道
尽管突发事件、热点事件、重大事件是对外传播媒体绝不能疏忽的重要工作,大量的常规报道则是同样不能疏忽的日常工作。从提高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来说,随时关注境外媒体对我们的种种评价,特别是歪曲和误解,加以校正和驳斥,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新闻的特性之三就是用事实说话。只有生动的、客观的,真实的事实才具有雄辩的影响力。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是抓住事实说话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针对境外媒体总喜欢以偏概全地报道中国的问题,混淆视听,《今日中国》采访报道了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友人。如定居在中国的美国学者龙安志等,通过他们的切身感受,用事实说明,中国比他们未接触前想象的要好得多。杂志非常注重在常规报道中采访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用他们的真实感受去影响他们的同胞。
选择合适的采访内容,是抓住事实说话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当采访内容很难出奇的时候,就要善于选择合适的采访内容,使报道的事实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并激发人们欲知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