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高中作文教学的绿色生态
2009-06-13钱海荣
一、高考作文吸引无数眼球
2009年全国及各省市的20个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立刻引起专家学者与普通市民的极大关注。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指出:“谈及高考,有一种说法:‘得数学者得天下。……我们说:‘得数学者未必得天下,失作文者必定失天下。因为,70分的作文占江苏高考总分的14.6%,而且充满变数,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这是我们多年阅卷的真切体会。”
高考作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千家万户,自然吸引无数眼球。从总体上看,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公众满意度要高于往年。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等专家学者认为:相比较而言,2009年高考作文题更体现公平性原则,更接近生活实际,让绝大多数考生“有得说”,能区分出哪些考生“说得精彩”,既有“效度”又有“信度”。
二、期待更多的“凌云健笔”
嘉祐二年(1057),22岁的苏轼应礼部之试而作《刑赏忠厚之至论》。读罢这篇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的文章,主考官欧阳修兴奋无比、赞赏不已,惊呼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脱尽浮靡艰涩之风、“奋厉有当世志”的佳构,使无藉藉名的苏轼顿时“霆轰风飞,震伏天下”。
高考一结束,总会有少数人为自己的作文满纸云霞而踌躇满志,总会有更多人为自己的作文羞以示人而黯然神伤。趋于合理的高考作文命题,催生不少优秀作文,一批“满分”作文为人竞相传抄。然而,在热炒高考作文的背后,当前高中学生作文水平偏低,成为不争的事实。
高考作文固然值得关注;但是,与此同时,必须将深情的目光、理性的思考、极大的耐心奉献给高中学生的平时作文,毕竟这是高考作文之本;牢固根本,方能枝繁叶茂。
杜少陵《戏为六绝句》诗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笔者期待能有更多的学生挥舞凌云健笔,以清新自然、明白晓畅的语言,去记录多彩的生活、抒写澎湃的激情。要离这样的理想境界更近一步,语文教师必须正确看待高中学生的写作,努力营造高中作文教学的绿色生态,使学生写出生活气息浓厚、青春精神强烈的作文来。
三、对高中学生写作的基本看法
对于写作如何入门的问题,海明威作出如下回答:“你们须具有正确的观察力、由衷的态度、牧师的虔诚、海盗的勇气和作家的良心。具备了这些,你就入门了。”
海明威的概括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必须喜欢写作,将它视作基本习惯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入门”。在此基础上,教师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体悟写作的重要意义。
写作是一项权利。哲学家贺麟说:“读书、用文字表达是人特有的神圣权利。”如果高中学生能够视写作为人的神圣权利,养成良好习惯,适时记录生活、表达情感、阐发思想,即能丰富精神生活、涵养健康人格。
写作是一种技能。美国学者研究表明,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写作是思考推理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阅读水平。不管是练笔还是创作,都需要“理出头绪,组织思想,进行对比”,因而能培养人的能力,让人共享智慧。
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写作是人表达情感、沟通心灵的需要,是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命方式。高中学生应该心怀责任,确立自身真实表达的主体地位,对生活多几分思考,对自我多一点认识,唱响“生命之歌”。
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只要有足够自信,并为之付出努力,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写出不同程度的动人之作来。充分挖掘潜力,丰厚素材,锤炼语言,深邃思想,是师生必须共同承担的研究课题。
四、营造高中作文教学的绿色生态
“生态语文”,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
“生态”一词,原为生物学概念,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生态”常常与“失衡”相对。“生态语文”,是指在语文教育摈弃割裂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想法与做法,突出师生主体地位,实现语文教育人、活动、环境诸要素的统一、亲和与融洽。无庸讳言,从整体上看,当前的语文教育迫于“考试指挥棒”的威压,尚未能将“真”(智育)、“善”(德育)、“美”(美育)看作完整的生态系统,常常有违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智规律,缺失学生学习语文的正常反馈,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语文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必然导致语文教育质量的下滑、学生发展的偏颇。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该有其特殊的绿色生态。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营造高中作文教学的绿色生态,可以从净化语文环境、培养写作习惯、丰厚写作素材、深邃青春思想、绿色作文课堂、灵动作文形式、鲜活作文评价等七个方面着手。
1.净化语文环境
作家白先勇指出:“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外患指来自西方语言的冲击,汉语严重西化;内忧,则是我们媚外的文化心态和日渐衰落的母语自信心和自觉意识。”诗人余光中直言:“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的根,我们文学创作的根!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营造高中作文教学的绿色生态,首先要净化语文环境。此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语文教师要旗帜鲜明地引导学生以虔诚之心对待母语,诵读中文经典,严谨规范为文。在英语大行其道、汉语势单力薄的今天,面对中英文夹杂成为时尚、网络语言遍地开花、恶搞审丑层出不穷的潮流,身处校园的师生,理应寻求社会支持,坚守汉语阵地,维护汉语尊严,写出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的作文来,使语文教育环境清朗、风气纯正、功效显著。
2.培养写作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和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
写作应该成为高中学生的基本习惯。写作能够训练思考能力,提高思维水平,陶冶生活情操,促进全面发展。写作时,作者的生活得以省察,情感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余秋雨先生论及中学生作文时指出:“好文章一定要从我们的生命出发。青春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你要逮住它的诱人魅力,你的苦恼、你的彷徨、你的激动,这些都是非常非常珍贵的。……生命的状态有时会很混乱,但写作以后,梳理以后,你的生命比以前更漂亮了、更美丽了。”由此可见,着眼作文教学生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善莫大焉。
3.丰厚写作素材
相对远离社会生活,作文素材积累不多,是高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学生真的无话可说、无事可记呢?试读2009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品味时尚》中的一段文字:“品味时尚,让我们从‘头说起。小时候,最时尚的发型是平头,那种发型让人看起来精干、聪明。到了理发店,跟理发师傅说一声:‘就剃那个最时尚的!理发师傅二话不说,在你头上操家伙推来推去那么几下,一个清爽爽的平头就‘新鲜出炉了。走在大街上别提多潇洒。”作者专注于“时尚”中的“发型”变化,从平头、分头、毛毛头,再到平头,发型随时尚变化,品味随发型变化,于幽默中见深刻。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有云:“一颗浪漫的心,才是世上最大的房子。”美国小说家C·桑德伯格指出:“生活就像洋葱,你一片一片剥开,终有一片会让您流泪。”在学生的记忆深处,有的是美妙之景、动人之事、深挚之情,关键在于如何丰厚库存、用心甄别、巧妙使用。
4.深邃青春思想
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立的。”夏丏尊说:“表达之道即为思想之道。”
高中学生的作文,除了要有生动形象的状物叙事,还要有一定深度的独特见解。作文的本质是交流:自己与自己交流,自己与别人交流。写作是感悟生活、表达自我的基本方式,它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苏格拉底断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写出具有一定深度的作文,必须让学生潜心思考生活,深邃青春思想,精妙传递感悟。2008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遥远的抵达》一文写道:“回头望,乡村,是人最能贴近大地的地方。几千年以来,朴素的人们,背朝着太阳,将自己最忠诚的信仰和最质朴的情感,完全地交付给这片土地。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说,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也越真切存在。……为了抵达乡村,现在的我们,不仅仅是要穿越无数城市。”字里行间流淌而出的深邃思想,让人眼前一亮。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反思性师生对话,必不可少。这样的对话不仅建构着作文对于生活的意义,而且展示了师生的精神。对话是一个理解与自我理解的过程,理解自然构成人对自身及他人的反思。通过反思性对话,作文教学得以循序渐进、拓展提升。
5.绿色作文课堂
在《自主课堂》一书中,美国学者德利等人倡导师生营造绿色课堂环境。绿色课堂环境的主要特征是:温暖,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不要让学生感到为难,也不要诱哄着学生去学习;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价值,都享有地位、尊重、权利、义务等;无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都应该让学生看到,教师是在关心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绿色课堂环境展开着师生对话、流淌着真情实感、联系着社会生活、洋溢着人文气息。
作文课堂,需要绿色课堂环境。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就像田野里的禾苗,生长在少有污染环境里,尽情享受阳光雨露,课堂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得以实现。唯其如此,高中学生才能在和谐生态中求真、崇善、尚美,写出文质兼美的青春华章。
6.灵动作文形式
当前高中学生作文的类型,从命题方式上看,有话题作文(规定写作的范围与方向)、材料作文(紧扣材料生发主题)、新材料作文(界于前两者之间,要求基于材料,作多角度立意)等;从文体来看,主要有记叙文、议论文两种。笔者认为,以上类型的作文,在考试时属“规定动作”,不宜过激地突破;而在平时训练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使之能快乐尝试“自选动作”。比如,喜写小说的学生可以乐学这样的笔记:“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世说新语·忿狷第三十一》)酷爱诗歌的学生可以仿作这样的小诗:“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一碗油盐饭》,一首52个字的小诗,却有着无比强烈的震撼力)当然,只有学生愿意,完全可以编小品、写剧本。灵动形式,人尽其才,只为一个“趣”字。
7.鲜活作文评价
评价高中学生的作文,宜鲜活而不该死板,要给学生松绑,让他们以“我手写我心”,在历练中激发写作自主性,树立写作自信心。一篇题为《妈妈回来了》的小学生作文也许能给人以启发:“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这篇107字的质朴短文,以其可贵的童真赢得专家青睐,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
类似“文章”,在高中学生作文中极其罕见,不知道这算不算高中作文评价的一种悲哀。作文评价,事关重大。语文教师应该在尊重个性、培养兴趣、激活思维的前提下,遵循高中作文教学规律,以热切的目光、宽容的心态、鲜活的方式对待学生作文,期待更多“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优秀作文的涌现。
参考文献:
[1]康青,春原.高考作文,切不可失![N].扬子晚报,2009,(6月).
[2]徐柏容,郑法清.苏轼散文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12).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5]程红兵.做一个书生校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6]杨道麟.试论语文教育的中国化的方向[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6).
[7]庞仁甫.从宏观层面改善母语教学生态环境[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6).
[8]于漪.在首届长三角中学语文教育论坛上的发言[J].语文学习,2008,(6).
[9]邵山.对话型语文课堂的生成[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6).
[10]熊孔怀.摘掉孩子作文的面具[J].教师博览,2009,(4).
(钱海荣 江苏省吴江市高级中学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