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09-06-13陈鹏
陈 鹏
中职教学的改革一直以来是各中职人关注的问题。就语文学科而言,随着教材、学生素质的改变,改革的方式也必定呈现多元化。
中职语文在职业教育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教学思想该如何转变?如何规范教师?又如何规范学生呢?如果能把教师、学生以及专业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何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做了一点思考。
一、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与现状
中职语文,表面看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做必要的知识铺垫,具有为专业服务的属性。但语文本身又具有工具性,不能因为它在职业教育中的附属性而忽视了其更重要的自身的作用。通过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中职语文应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及情感教育,使学生首先具备一名合格高中生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否则学生单纯是某些专业技能突出而基础匮乏,又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呢?所以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专业附属性和本身的基础工具性,把握好这二者的关系,二者兼顾,相得益彰;把握不好,则顾此失彼,这正是对中职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
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明了了,并不意味着任务就能很好地落实。所以必须对中职语文的现状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落实方法。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中职语文教学环境的现状。
中职语文有来自专业课的干扰。这种干扰主要表现为轻视语文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认为中职语文无足轻重,职业高中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硬本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而语文则没有什么大用处,学不学无所谓。这种观点学生有,教师有,学校领导也有。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消极应付断然不能学好。教师认为多教少教,教好教坏都无所谓,不愿在教学中多下工夫,不愿探求适合中职语文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益很难提高。领导不重视,教学管理不能严格把关,不论学得如何,毕业时全都过关,于是恶性循环,效益愈加低下。
简单地提语文必须为专业服务,这种提法取消了语文的独立性,使之沦为专业的附庸,无视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功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专业的学习。
二、中职语文教学任务的落实方法
排除专业课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干扰,教师自己必须明确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加强对中职语文重要性的认识,决不能妄自菲薄,自坏教风,要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体现中职语文的重要作用。
但是仅仅靠语文教师的努力恐怕很难改变这一大环境。校方也要努力创设“爱语文、学语文”的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语文教学与丰富的校园生活相结合,让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这两个结合,不正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最佳机会吗?只有与语文教师并肩作战的队伍加大,才有可能改变学生对语文的态度。
教学环境改良了,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态度端正了,那么怎样去传授语文知识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成了语文教学得以实施的一个关键。
中职学生大多基础差,而且是很差,对学习无兴趣。他们并非爱学专业课,这只是社会的功利性使他们重视专业课,而对语文的态度可有可无。若使连初中文化都没掌握多少的他们完成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似乎不太切合实际。语文对他们的作用一方面是对专业课的辅助。把专业课的内容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如将专业教材中的某一章或某一角从语文角度来分析,语言的准确严密,论证的方法,记叙描写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等,都可以找到来练习。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熏陶。尽管学生的文化底子薄,但作为正常的这一年龄段的少男少女,他们的情感世界是敏感而丰富的。那么对他们注重情感教育、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能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这又会是多么重要啊!而且关于这种类型的中外经典作品又比比皆是——小说、散文、诗词歌赋——是学生乐于积极接受的。所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应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学生内心感受丰富了,对周围人、事、物的态度也定会有很大的变化,有感而发,下笔也定会言之有物。更何况一个人的德远比一个人的智慧重要。所以教材选择的切入点应是一个关键。
教材内容的确定,还要有教学方式的辅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提升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我们就应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教学。
将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优美流动的音乐中学习课文。中职课本中很多诗文情感浓郁,选取一些切合诗文主题的背景音乐,使沉闷的课堂转换成配乐朗诵的舞台,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提高课堂的形象化,展示辅助教材的生动有趣的图片,使抽象性的文章形象化。
竞赛式教学。枯燥的内容,可选取这一方式。这正适应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欲求,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表演式教学。戏剧单元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声情并茂的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俗话说“先礼后兵”,这一对策也应用在学生身上。所有问题在不断的解决,给了他们良好的学习空间,对他们也要有所制约。课堂的参与量、文学素养的提高程度是对他们的考核,这种考核绝不是期末的试卷成绩,灵活性可以很大,但要显示出学生的收获。这种收获量的大小应直接与毕业成绩和就业分配挂钩,和专业课的比重应是等同的,这才能达到学生真正重视语文。语文应是爱学的又是不能不学的学科。
另外一点,授课的班型不应太大。无论哪一学科、哪一专业,对于如此基础的学生来说班级人数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希望各职业中专的领导作一斟酌。
无论哪一学科,只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定会探究出适合的教学方式。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可喜成果。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陈鹏 沈阳市金融学校1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