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09-06-13肖荣萍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斑羚基础知识文本

自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于2001年9月在全国各地推广以来,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教改活动中来了。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语文教学模式也逐渐由先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的灌输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应该说在这几年的改革中,我们语文教师确实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意识增强了,语文素养提高了。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一:字词教学华而不实

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任务是基础知识的教学。B.S布鲁姆曾强调,基础教学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教育目标。语言基础知识包括教学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字词的音、形、义、标点符号、词法和句法。即汉语语言的构造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和语言逻辑等。这些知识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文本——这一活的语言环境进行语言知识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改公开课上,一些教师却尽量压缩字词教学的时间,甚至有的教师干脆就把这一项删去了,结果如何呢?课堂上学生朗读文本时读错字、读破句的现象屡屡发生,有的老师还能及时纠正,可谓亡羊补牢,未为晚矣。而有的老师还充耳不闻,执迷不悟。由于平时教师对字词教学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朗读能力差,试卷中基础知识失分较多,作文中错别字较多的情况的发生。笔者曾对某初中七年级某班的52位同学的作文做了一次调查,发现每人做作文三篇,全班错字竟高达534个,平均每人错10个还多,最好的同学错了3个,最差的一本竟高达22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然后笔者又对错的何字作了更深入的调查,发现常用字词的错误率竟高达71.2%。譬如:“烦燥”(躁)“统记”(计)“严(炎)热”“转(赚)钱”“不干(甘)心”“不底(低)头”“股(鼓)起勇气”“深惑(感)痛心”、“旺胜(盛)之时”……在被调查的作文中,还有一本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篇500字的《我也追星》中错别字竟达15处之多,看到那一个个由红方框垒起的高高的大楼,我们的教师难道就没深入思考一下原因吗?现将调查结果公布出来,希望能引起校领导及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在语文课堂上让我们切实从字词抓起,从文本大厦的根基抓起,从而让字词教学不再成为空中楼阁。

问题二:电教用具使用率过高

近年来,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运用一些电教手段,大力提倡多媒体进入课堂。即使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的苏北农村也逐渐由过去的小黑板、录音机、投影仪过渡到兼容性极大的电脑。确实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我们日渐沉闷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比如,它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形象,而且它还能起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作用。正因为它具有诸多好处,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就以为电教手段运用得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记得一位教师在讲授《济南的冬天》时,首先播放了济南的旅游胜地资料片,8分钟之后才导入文本。在讲解过程中又不厌其烦地播放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小雪覆盖下的山”“济南的老城”等图片。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又再一次播放了济南的资料片,并要求学生根据资料写一篇导游词。就这样,一节课下来大约2/3时间花在资料片、图片上,哪还有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朗读品味语言,来感受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呢?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说得好:“一定要让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语文教学是最讲究咬文嚼字的。”设若把语文课上成了图片欣赏课,那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何能得以提高呢?另外笔者以为过多过滥地使用电教手段,也存在一些不足:(1)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精力都集中于屏幕之上,而不能专注于文本之中。(2)会扼杀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是一些直观的画面,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形成定势,不会有向外、向深处拓展的可能,语言的描述能力、想象力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这一问题上,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要用得及时,用得精当,用得恰到好处。记得一位教师在教授《斑羚飞渡》时,在学生自读一遍文本后,要求学生说出最令人感动的情节,学生们大都选择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种族的延续,老年斑羚一个个甘当垫脚石勇敢地走向死亡,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年轻一代的情节。此时教师及时地播放了一段动态画面,那一道道由老年斑羚划出的美丽彩虹,那一声声空谷回荡的死亡之音,那年轻斑羚的一次次成功地飞越,深深攫住了同学们的心,同学们被这样凄美壮丽的画面感动了,被老斑羚们那种为了种族延续而奉献自我的牺牲精神震撼了,最后画面定格于镰刀头羊坚定地走向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之中时,同学们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无需教师任何言语,却真正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问题三:教师评价言过其实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些教师把这段话片面地理解为“要尊重学生的看法,不能轻易对学生说不,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遭遇到这样一种案例:课堂上教师频频采用“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看法很有新意”“你的见解很独到”“掌声鼓励”等赞语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如若学生的回答确实精彩,学生得到这样的赞扬也无可厚非,但有时课堂上学生的回答确实与主题相差甚远,或者想法纯属异想天开,也被教师这样肯定,笔者以为这就有些言过其实、误人子弟了。记的一位教师在评析《我父亲的儿子》这篇文章时,其中有一题问道:“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一位学生回答“儿子”。明明答案是错的,可教师还夸奖说“有思想,有见地”。其实本文重点是通过父亲节儿子写作文这件事展示其父亲不是作为宇航员方面而是作为父亲方面的品质的,主人公又怎能是儿子呢?听了教师的夸奖,笔者不禁陷入了沉思:过实的夸奖要不得。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为了让课堂气氛更活跃更热闹,在课堂上用分发小奖品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同学看到其他同学拿到了奖品,心里痒痒的,眼睛一直盯着教师手中的奖品,根本就未听到教师在讲什么,望着学生渴求的眼神,不免让人有些担心,学生是更关注学习内容还是更关注奖品?小奖品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调起了气氛,但同时也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以致使他们更关注小礼品这个物质诱因,而忘记了最基本的关于文本的探究了。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予以评价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评”,切忌言过其实。

以上所述,是笔者在新教改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

(肖荣萍 徐州市云龙区潘塘中学221111)

猜你喜欢

斑羚基础知识文本
清律的基础知识
一例死亡野生斑羚的组织病理诊断分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掌握基础知识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斑羚飞渡》“飞”出了什么?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