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有效生成的前提条件探究

2009-06-13丁汉荣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动态课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文本间,对话互动,交流思考和见解,师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自主建构信息的过程。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行,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面对这些出乎意料,甚至让人措手不及的新情况,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捕捉有效信息促进生成,使课堂既精彩纷呈,又促进学生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

一、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

(一)丰富的知识与总揽大局的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只是一个平等中的首席,起到引领、指导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领、指导作用,首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杂家”。其次教师需要逐渐地培养自己的结构意识,思考师生课堂活动的合理配置,用新的设计去支撑教学过程的构建。再次教师需要明了哪些是形成动态性的课堂的生成资源。如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要求教师形成“弹性化”方案,这种方案,不要过于具体和详细,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最后教师需要在课前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娴熟于心,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才能发挥自如,才可能有生成性资源产生。

(二)快速的反应与准确判断的能力

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等参与课堂,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领域发生兴趣,产生新的问题。作为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资源,通过迅速甄别与遴选,形成有效生成资源,并将此作为教学进一步展开的依据。那么,怎样准确捕捉到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呢?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尝试。

1.关注质疑资源,促进高效率的生成

质疑,是学生走进课文,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对话的外在表现。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常常是学生总体感知课文,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学生提出了各类问题或发表一些肤浅、零碎的看法。但是教师很少为起点,调整自己的预设,展开生成式的教学,总体感知与质疑成为走过场。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学生的总体感知与质疑,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学情,对学情快速归类梳理。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很离谱,即使课前预设再周密,也未必考虑到。如果教师善于提取发现那些可能会被我们简单否定的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航向,努力营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那么,一个个充满灵性的“闪光点”一定会折射出智慧光芒,整堂课也会呈现出灵动的美感。

2.挖掘感悟资源,促进深层次的生成

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阅读教学中,教者应该遵循动态感悟这一规律,让学生独立感悟在先,集体交流在后。尽管学生的独立感悟常常略显稚嫩,有些并不正确,但这正是走向深层次感悟的前提。动态生成的感悟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学生各自独立感悟。第二,教师在关键处点拨、启发。第三,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引发群体的思想碰撞。第四,学生深层次感悟。在师生互动中,学生错误的感悟走向正确、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浅显的感悟走向深刻、片面的感悟走向全面,阅读就在不断生成的动态感悟中进行着。

3.把握朗读资源,促进实质性的生成

朗读能让学生感受品味语言文字,体察作者内心、触动学生心灵。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朗读的生成要注意几点:第一,善于倾听,发现学生朗读没有感情,及时反馈、引导。第二,运用形象可感的语言评价和指导,不过分强调朗读技巧的指导,以此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悟体验。第三,采用递进式、动态式的评价,使学生逐步读出韵味。

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捕捉,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通过资源重组推进教学,为教学所用。

(三)巧妙引导指点迷津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教师在第一时间甄别出那些有意义、重要的信息后,需要加以巧妙地引导以促进有效地生成。一教师在执教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请学生谈谈读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的感想时,遇到一学生这样回答:文天祥、岳飞固然可敬,但秦桧不也照样载入史册了吗?我觉得做人如果不能像文天祥那样流芳百世,就像秦桧那样永远留下自己的姓名也值得。教师面对这样完全出乎意料甚至荒谬的回答乱了方寸,整个课堂一片哗然,无奈之下,教师以批判的方式搪塞过去,匆匆进入下一教学环节。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该教师缺乏巧妙引导指点迷津的能力,失去了对课堂的掌控,错失了生成的精彩,如果执教者引导学生重读文本抓住关键字词“丹心”进行思考,很快会纠正学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还可以抓住课堂上的一片哗然,让学生分组讨论或展开正反方辩论,最后修正偏差,形成共识,在巧妙引导中“无痕”地完成本文的情感目标。

(四)语文教学目标意识与宏观调控能力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因为课文中包含其他课程知识就偏离了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应时刻牢记并始终运用语文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语文的能力。在执教苏教版七年级课文《比萨斜塔上的实验》时,在学生自我学习全文之后,教师让学生相互交流并提出疑问。在交流过程中,执教者发现有几个男生在下面用橡皮与纸团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便灵机一动,让这些学生先后上来演示,以期达到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在演示过程中一学生质问:一根羽毛与一块橡皮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能同时落地吗?这时教室里争论不休,这堂课的后半程在这无意义的争论中度过。其实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通过具体的句子,了解当时人们普遍崇拜权威的社会氛围和伽利略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从而更好地体会伽利略身上可贵的科学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教师选择的方式应该是引导学生读书,而不是让学生演示这个实验。学生的实验对于文本的价值取向来说是虚假的生成,是无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如何解决这样的“节外生枝”,教师可以以自己的丰富知识做简要解释,也可以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弄清科学真相等。所以语文课堂面对一些虚假的生成,不能一时兴起忘了语文教学目标,要从宏观上调控好课堂,以免“出轨”。

二、和谐、民主的生成氛围

和谐、民主的生成氛围,首先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讲话时,他人处在认真倾听的状态时,就有被尊重的感觉,而且更加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如果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能首先做到倾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话语上,同时及时地作出合适的言语或者身体的反应。这样一方面在多向交互作用下推进了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学会了倾听。其次,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师生关系主要的创建者,因而,营造氛围,激活学生,教师必须具有以生为本,为学服务的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较多的参与的机会,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以一个参与者、引领者、促进者的身份,真诚地与学生平等、民主地对话,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敞开心扉,表达真情。对学生的各种回答,给予尊重、引导,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生成。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一些恰到好处而又充满爱心的话语,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呵护学生。惟其如此学生才能个性张扬,思维活跃,焕发出参与动态生成的极大热情,使生成的资源丰富多彩。

此外,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还取决于学生对课堂感兴趣的程度。所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公众话题,学生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内心有许多话要说,课堂难免产生激烈的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火花,精彩的生成充满了课堂。

总之,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离不开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教学机智,有赖于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及学生良好的自我探究意识。有了这些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才是灵动的、高效的,才能不断收获预设之外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李怀远.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2]叶玲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实践与研究[EB/OL].临海教育网,2006-10-2.

[3]吴东生.关于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有效性的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11).

(丁汉荣 江苏省南通市二甲中学226321)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动态课文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