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009-06-13赵亚香
赵亚香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坏的学习习惯,会使原本聪明的孩子学业半途而废,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怎样的学习习惯,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那样:“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那些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集中精力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生的大部分知识是在课堂上获得的,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集中精力,认真做每一件事。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几乎都有课堂溜号的坏习惯。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听老师讲解知识点,才能掌握知识重点,理解难点,如果没有听清知识点,对本节内容很糊涂,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下一步活动;还应该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分析同学回答问题的对错,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积极参与同学的争论,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内容中。学生在课堂上能否集中精力,关键在于教师组织教学的效果,幽默的语言,赞赏的目光,有趣的问题,都可以吸引学生,教师还可以借助恰当的教具,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不用刻意约束自己,也能够形成集中精力学习的好习惯。
二、培养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积极思维,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发言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社会,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这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功,但有时在提问时,发现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组织不好语言。这时教师要帮助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弄清物体的哪部分受力改变了运动状态,哪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结果怎样。经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够抓住规律,合理组织语言,正确解释物理现象,但还需要强化训练,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举一反三,形成习惯。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培养规范实验的习惯
学生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组织实验教学时,应该注意实验的规范性。实验前,教师应该有规范的演示实验。在演示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要指出来,加以强调。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不损坏实验仪器,在实验中与同组成员合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并归原位,在班级各组相互交流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及表达与交流能力。但在实际中发现,有的学生做实验很认真,却忘记了实验记录,有的学生只顾看热闹,有的学生干脆靠边站,组织实验课教学颇有困难,所以培养规范实验的习惯显得更为重要。
四、培养课外学习的习惯
物理知识是非常广泛的,单靠课堂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对某些知识感兴趣,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丰富知识。例如,书中涉及到“第一宇宙速度”学生就问“为什么叫第一宇宙速度?”“还有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吗?”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查询相关知识,这比教师简单介绍几句效果要好得多,学生通过课外学习,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开阔了知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习能力。
很多小实验也都是在课后完成的。比如:讲到“声音的特性”一节时,学生可以利用铁文具盒,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自制简单的乐器;讲到“浮力”时,有的男同学自制了小飞机,当飞机可以起飞时,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更增加了学好物理的信心。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帮助,教师从激发学习兴趣着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需要意志努力,从而减轻了教学负担,使学生改善学习效果,长期受益。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