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下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

2009-06-13罗丹华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两极分化新课程

罗丹华

摘 要:本文列举了新课程下,致使学生学习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的五种教学行为,从转化“差生”,善待“尖子”,异步教学三个方面对缩小个体差异,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两极分化 新课程 缩小差异 实现解决

在数学课程中,学生的两极分化是指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学习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勤学好问,成绩优异;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缺乏积极性,学习成绩特别差。学生的两极分化往往造成教学实施的困难,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数学教师们。因此,缩小个体差异消除两极分化是数学教师梦寐以求的心愿。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正不可逆转地取代着旧的传统教学观念;数学课程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演绎,而是更具活力的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把实践和空间都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民主、和谐的氛围造就了无数个活泼欢快的课堂。但是,尽管数学教师们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努力实践,锐意创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却还是出现了一些形似神异的教学行为。

1.情境创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出发,围绕课程目标创设富于情趣化的学习情境是进入学习的重要保证。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催生一系列精彩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仅把情境创设当成“复习”,走了教学的“老路”;有的情境创设偏离课程目标,把学习引入歧途,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有的只是照搬教材,远离当地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无法进入“情境”。

2.自主学习没有落到实处,“他主”现象明显。在教学中甚至在一些公开课上,有的教师力图应用新课程的思想,把自己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旧教材的教学;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考;重视教学评价的功能。但所有这些新理念、新方法在固有的指导思想下都如“蜻蜓点水”般一闪而过,教师仍然是支配课堂的权威,学生在教室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汇报、表演、操作,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思考。自主学习仅满足于表面的“热闹”,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课堂看似活跃,而实际效果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就连最基本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没有到位,致使本来基础就不太扎实的学生更无收获。

3.合作学习“一言堂”。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但有的教师为了控制时间,在合作学习中有意识地安插“小组代言人”,致使合作成了“一言堂”。合作学习中全员参与不够,“代言人”往往将发言汇报全场包揽,其他人只是盲从,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对合作失去了兴趣。

4.片面追求课堂的流畅,忽略差生的学习。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与少数学生主动性不够知识掌握不扎实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能否解决这个矛盾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有的教师却回避这一矛盾,教学中,为了不“冷场”,眼睛老盯着几个“尖子”,使少数学习优良的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根本不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在一片片欢乐的笑声、掌声与“嗨嗨,你真棒”的喊声中,“差生”们渐渐远离教师的视线。他们那一点点刚刚燃烧起来的学习热情瞬间就被教师的冷落浇灭了。

5.把启发变成训斥,把帮助变成体罚。有的教师在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时,缺乏耐心,动不动就发火,“教训”学生。语言尖酸刻薄,甚至嫌弃、挖苦、体罚,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心灵受到更大的伤害,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的“阴影”之中,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以上列举的这几种教学行为的偏差,不仅没有缩小个体差距,还进一步直接和间接地加剧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值得每一个一线教师反思。笔者以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及多年一线教学的得失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转化“差生”,逐步缩小“差生”与一般学生之间的差距

1.要更多地关注“差生”,做到眼里有“差生”,心里有“差生”,课里有“差生”,课外有“差生”。新课程给了学生广阔的学习天地。开放的数学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尽情地展示自己,畅游数学王国。但每个学生是否都乐在其中呢?我们承认,有部分学生的动力是来自于对数学的热爱,他们的投入是全身心的,但也无法否认有部分学生是不喜欢数学的,有的甚至是厌恶数学的,他们缺乏独立、自信,没有目标,在课堂中无事可做。新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对这些“差生”我们无法回避,只能加倍地关注他们。关注“差生”要关注他们的每一堂课、每一次发言、每一次作业,换言之就是关注学习上的一举一动。除此之外,还要关注非学习方面的因素,如: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生活状况,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把住“差生”的“脉”,然后对症下药。

2.培养差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的抽象性使差生们望而却步,怎样才能消除差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呢?我们应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以全新的理念来实现这一目标。第一,要尊重差生、信任差生,为差生创建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其建立安全感。课堂中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尽量让他们回答简单的不“碰壁”的问题,随之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使其体验成功,初步树立自信心。第二,课程设计要考虑差生的学习情况,确定目标要考虑差生能否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而达成。切忌让差生们“坐飞机”。第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结合课程目标和当地学生的实际,创设富于生活化、趣味化的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的枯燥乏味。第四,对差生的作业除了严格要求还要适当降低标准,再通过个别辅导来完成,暂不和其他学生的作业同步,在批阅时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语言给予书面的鼓励,消除差生对作业的畏难情绪。第五,善于抓住差生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引导,使其转化为数学学习的动力。

3.培养差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授予正确的学习方法。转化差生,首先要纠正他们一段时间积累起来的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必须要从课里课外的点点滴滴做起,要有耐心、锲而不舍,才能逐渐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改变他们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方法,授予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差生们才能真正进入数学学习。

4.经常保持同差生家长的联系,及时交换学生的情况,共同商讨转化对策,指导家长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地引导和帮助。经验告诉我们,有条件的家庭给予差生的帮助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另外,加强“双基”的掌握仍然是转化差生的有效途径。《数学课程标准》仍然把知识与能力放在“三维目标”的首位,数学学习毕竟是要基本功的,绝大多数差生,差就差在基本功上。所以,必须加强他们的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差生的“双基”作保证,差生的转化就无从谈起。

教学实践证明,切实做好以上几点,根据差生的学习现状和个性特点为差生制订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通过师生较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是可以最终实现差生的转化的。

二、正确对待“尖子”生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落实到课程当中

班级中,和差生相对的是“尖子”生。他们天资聪颖,数学基础扎实,学习成绩突出,备受老师的关注和同学们的羡慕。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确起到了带头作用,但他们也往往得到其他学生很难得到的优待。课堂中,他们一次次发言、一个个提问、一道道解答,无不赢得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喝彩。即使偶尔出错也被老师轻描淡写一遮而过,作业当堂批改,课外单独辅导。甚至连座位也特殊化。老师的偏爱无以复加。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我们一味地厚此薄彼,夸大尖子生的地位和作用,甚至以尖子生的学习代替其他学生的学习,那么,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不仅不会缩小,而且还会进一步地拉大。当然,这样说绝无贬低“尖子”生之意,也决无为找平衡而抑制“尖子”生的成长发展之意。我们怎么也不能忽视“尖子”生在课程中的作用,首先是他们的“领跑”作用。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到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他们仍然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不仅如此,他们还是其他学生努力追赶的目标。其次是他们的推动作用,他们完全有余力去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时间去督促这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没有“尖子”生的课堂将是一个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课堂。所以,对于“尖子”生应该因材施教大力培养,使其最大限度地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班级的发展。

三、教学中,要打破“齐步走”的局面,提倡“异步行”

在“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预设差异性教学目标。既要注重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水平较低学生的特点制订基本的目标,又要根据学习水平较高学生制订出发展性目标。尽量将教学置于各层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相结合,采取分层递进,因材施教的方法,通过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接触、了解、钻研自己喜欢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从而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空间。

缩小个体差异,解决学生两极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虽然,有经验的教师都不难总结出自己的方法,但具体实施于教学之中,我们却找不到也不可能有一条捷径可走。我们只有怀揣敬业和责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原则,把自己的勤奋、耐心和毅力奉献给我们钟爱的课堂,把关爱和帮助献给学生。以上三点仅从班级中“两极”学生的学习对两极分化做了初步的探索,许多一线教师对此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到的见解,还望专家和同仁给予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3.《小学数学教案剖析与教案研制》

4.《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

猜你喜欢

两极分化新课程
改善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农村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如何抑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