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对策探究
2009-06-13周忠芒
周忠芒
摘要:随着新课程全面推广,农村初中数学学习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学困生”,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转化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态度;方法;自信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铺开,农村学校许多学生由于小学数学基础不扎实,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出现知识衔接不到位;抽象思维能力差,思维的广阔性不足,缺乏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又不好;课堂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较弱,听课效率低,课后不能及时有效地复习作业等原因造成了数学成绩直线下降,数学学习困难,甚至出现厌恶数学的情绪。数学的学习困难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何帮助这些“学困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消除厌恶数学的情绪,是摆在每一位初中数学老师面前无法回避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是一个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耐心,又难以取得显著效果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
态度决定结果,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好的成绩的前提。帮助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做法是:(1)经常检查学生学过的重要概念、定理、公式及主要的方法,促使他们逐渐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2)每天让他们解决一个具有一定趣味的应用题,促使他们养成认真思考、仔细分析的好习惯和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平时教学中,注重过程教学,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促使他们在数学解题中讲究有理有据,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好习惯。教学中老师为使学生理解某个概念,掌握某种解题方法,提高解决某类问题的能力,或纠正某种常见的错误而苦费心思时,真正让老师为难的并非学生的愚笨,更不是学生的基础差,而是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例如做事马虎的学生,拿到一个问题,粗看一遍就动手解答,常因审题不仔细或理解不深出现差错。因此,数学老师必须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学生重视解题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努力做到不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及时复习巩固学过的重要知识与方法的好习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努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这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教师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二、 个别辅导是对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可以帮助“学困生”弄懂课堂上听不懂的问题,会让他们产生亲近感,会给他们信心与勇气,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部分“学困生”基础差,上课又不太专心,因此,有时课都听不懂,他们积累的问题往往较多,老师要抽课余时间给他们进行个别详细辅导,鼓励他们提问,帮助他们彻底弄懂,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如在讲“平方根”后,学生对平方根的定义及表达书写比较混乱,课后要及时帮助他们理清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表达。问题的解决会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同时能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多找机会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皮格马力翁效应是教育史上颇令人惊奇的效应之一。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为什么能获得很大的效果呢?从心理学上分析,教师对学生寄予诚挚的期待时,就会用赞赏的积极的情绪因素对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给以肯定与鼓励,这种积极情绪会很快感染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对教师更深的信赖,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努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更要进一步诱发他们的“闪光点”。“学困生”由于过多的失败刺激,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差,或萎靡不振,或玩劣不堪,在他们身上有时很难发现有利于学习的积极因素。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学生不断成功,提高学生自尊自信的水平,逐步转变失败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要挑一些容易解答或操作的问题让他们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逐渐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可问:“三角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它有几个角?”当“学困生”回答正确时,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又如,在讲“合并同类项”时,教师列出2a+a=?叫学生回答,学生说不知道,于是问他两只鸭子和一只鸭子在一起共有几只鸭子?他当然知道答案,于是也就知道了2a+a=3a。接着教师再追问2a+b=?并提示学生2只鸭和1只鸡放在一起,不能说成3只鸡鸭,只能说是1只鸡和2只鸭,这样“学困生”也就理解不是同类项就不能合并了。事实上,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不过因各种不利的原因冲淡或不能持久而已。因此,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在教师的“成功圈套”中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自己是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的。
四、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可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上使用多媒体,发现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特别好,发言很积极的都是平时连作业也完成不了的“学困生”。又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中。滔滔不绝的也是他们。因此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适当采用非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更加生动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幽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与深刻的讲解、新鲜的知识相结合,应想办法让“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美感享受。可在课堂内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他们学会进行数学知识、体验、解题心得的交流,这样的互助学习有时比老师教还要好。适当采取分层教学,在备课选题上多下工夫,选题的起点尽量低,要接近生活;适当地舍去新教材中的一些难例题,应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他们主动参与回答,从而激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让好动的集中思维于学习探求上;让自卑的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当他们回答不对时,也要加以肯定,使他们能鼓起勇气继续主动学习;每节课讲解的问题难易层次分明,使“学困生”能“吃得了”,中等学生“吃得饱”,优生“吃得好”。
除了以上这些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注重过程评价,充分运用延时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想方设法把数学课变为学生的活动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每学期尽量安排一两次社会实践课,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数学,如制作测量工具,测量河宽、山高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让他们从中学习统计学有关知识,增长见识,培养兴趣,陶冶情操,特别是“学困生”这些方面往往是高手,课外活动能让他体验生活数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努力把“学困生”“要我学”的思想变为“我要学”,同时也改变他们这种“学了就忘了,忘了就算了”的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最终成为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范良火.数学(七年级)[M].杭州:浙江教
育出版社,2004.
(温州永嘉县瓯北镇黄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