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议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2009-06-13刘淑莲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粒米创设情境

刘淑莲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将情感寄予教学环境之中,以情设境、以境生情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很重要,但真正把握好情境教学的要领,必须在实践中抓住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 提高教学艺术性,创设美的情境

不同的课堂教授有着不同的教学效果,只有当它具有表演性、创造性、审美性、情感性和征服性时,才如同艺术一样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数学为例:数学这一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简单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和奇异美,数学这些内在的美,是教师在教授数学时必须首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的,因为只有自己把握住数学的内在美,才能把这些美的东西传递给学生。另外,要注意鲜活的语言的运用。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也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强调科学性与准确性的前提下,教师要采取抑扬顿挫、妙趣横生的语言,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眼光、优美的板书,使学生从中获取喜悦、亲切、激动、自信等情绪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才能获得学习情感的满足。

二、 问题来源于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

情境的现实性是指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出发来开启新课,就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一幅冷冰冰的面孔。数学知识大多有着鲜活的生活背景,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应用价值大有益处,比如:教“二分法”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模拟电视上《幸运52》栏目的猜价格游戏开始,通过让学生思考如何最快地猜到某件商品的价格来引入“二分法”思想。在讲授“统计线性回归方程”时,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如何估计某商品的销量走势等。这些源自生活的具有开放性、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原形和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很容易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三、 自主学习来源于兴趣,创设新奇的情境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求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数学内容,运用趣例,创设新奇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之前,可通过下述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印度太子西拉漠打算奖励军棋发明家,让他自己任选奖品,发明家请求,要按军棋棋盘上的格数赏给他米粒,但需第一格给1粒米,第二格给2粒米,第三格给4粒米,以下每格给的粒数为前一格所给粒数的2倍。太子同意了,结果发现,将全印度的粮食全都拿来,也不能满足发明家的要求。事实上,发明家要求得到的米粒数为s=1+2+22+……+263。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前64项的和。通过计算,可知这么多米粒铺在地球上,米层厚度达9毫米之多。听完这一故事,学生感到有趣、好奇,他们很想知道1+21+22+……+263=264-1是怎么得来的?于是怀着好奇心,满腔热情地开始了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学习。

四、 巧设问题,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境

从世界范围看,我国中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是比较高的,但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够。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开阔空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时,有学生提出既然可根据动点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距离的比的不同变化得出不同的圆锥曲线,那么能不能将定点和定直线改换成其他的几何元素,从而得出一些新的曲线的轨迹方程呢?这是一个极富创新意识的设想,教师应给与学生肯定,并指导设计一定的问题帮助学生,如:点M(x,y)到两个定点M1、M2的距离比是一个正数m,求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考虑m=1和m≠1两种情况)。

当然,问题设计要考虑问题的探究性、创新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看透问题的本质,追根溯源,不要以为找到答案问题就已解决,孰不知找到答案,这仅仅是问题解决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终目的,因为求出答案后不能把题目所隐含的实质揭示出来,就等于在原有思维水平上简单重复,原地踏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开阔学生的思路。要站在更高的起点,多角度、深层次地去审视问题,只有教师自己首先想到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才能创设启发性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维。

(大城县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粒米创设情境
粒米千滴汗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一张纸与一座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