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2009-06-13王建红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典故景物

王建红

诗言情,古代诗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志向,但大多数并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即艺术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分为三种: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下面我就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部分古诗简单谈谈常用的艺术手法。

一、 修辞手法

(1)比喻。朱熹说:“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古诗中比比皆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喻“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以“风飘絮”比喻国家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坎坷的政治命运(《过零丁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中用具体可感的“丝缕”比喻抽象的“愁”,形象地表现了愁思的纷繁、难以解开(《相见欢》)。

(2)拟人。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运用了拟人手法,“明月”和“风”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3)夸张。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用夸张的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由此可见,诗歌中采用夸张手法,可以使诗歌形象特征鲜明突出,使诗人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给予读者深刻的印象。

二、 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看,在暮色茫茫中,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痛苦到了极点。

(2)借景抒情。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景物来抒发。生活中的松、竹、溪流、古道、落日、明月、清风及大江都可以成为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一直把友人送上船,船已扬帆而去,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这两句诗看起来是在写景,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的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注视中吗?

(3)融情于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句句写景,诗人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显示了故都的荒凉和没落,更透露出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无限感伤。因此,诗词里的景与情,一般来说,情是关键,如果没有真挚、深沉的情,那么它所寄予的景,不过是幅没有艺术加工的风景画。

(4)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景物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中三四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三、 表现手法

(1)以小见大。如《赤壁》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都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由一个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二乔”不曾被捉去是小事,但这小事却同东吴霸业很有关系,霸业的存亡同“二乔”的命运一样,也是系此一战。如果连“二乔”都被曹操虏去,那么整个东吴生灵涂炭就可想而知了。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形象性的诗句,即以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2)衬托。又叫映衬,就是为了突出强化主要事物,用另外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地突现出来的表现手法。如杜甫《孤雁》中“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用反衬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又如王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似乎矛盾,其实不然,诗人在这里是以动衬静,假如周围一片喧闹,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了。

(3)曲笔。写文章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如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诗人指责商女,实则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座位中那些点歌的人——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4)引用典故。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语言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要把握诗歌中典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如李白的《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垂钓,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位古人开始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提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激起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5)虚实相生。在诗歌中,“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前两句写诗人因归期难料,秋夜听雨,倍感孤寂凄凉;后两句想象他日两人重逢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实相生,表达了彼此的相思之情。

总之,以上所述只是一些常见的和中考中考查率比较高的艺术手法。事实上,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多方面的,它还包括对偶、互文等修辞方式,欲扬先抑、烘托等表现手法。只要我们在复习迎考中认真总结,归纳模式,探讨方法,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这一难点是不难解决的。

(靖江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典故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写写冬天的景物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景物描写要准确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