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小结的几种方法
2009-06-13胡明清
胡明清
从教多年,我发现许多物理教师上课十分随意,总是走到哪里黑就到哪里歇,忽略了物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课堂小结是复习本节内容,使知识条理化;概括重点,使知识得到升华;揭示方法,形成解题技巧,它是授课的关键一环。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探讨出物理课堂小结的几种方法,现整理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 激趣归纳法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在物理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富有归纳性的讲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本节课的知识要领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动机,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应联系日常生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比热容”一节的结尾可紧扣“水”这一常见物质,结合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或热水瓶取暖,说明水的放热本领强;结合乡村中常见的拖拉机均安装一个大水箱,说明水吸热本领也强,故水的比热容较大。接着结合水的比热容,复习其读法和物理意义,解释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小。这样既复习本节基本内容,又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真正体现新课程基本的理念之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 小制作实验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观察、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教学之中。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个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活动。如在学习“光的传播”一节前,布置学生制作针孔照相机,材料是一只火柴盒、厚半透明塑料片,必须在上课前完成。在上本节课结尾时,每人拿出自制的针孔照相机,将小孔对准烛焰,观察薄膜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像的大小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解释产生的原理是什么?这样用书中知识进行小制作来结束本节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而且巩固应用了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 设疑探究法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时,教师们或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供学生课后自行探讨,或诱发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内容有关的悬念,在学生们感到言而未尽之时收住话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一堂课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用这样的问题结尾:同学们猜想一下,两个大小相同的鸡蛋,一生一熟,让它们都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同样的力使它们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旋转,谁先停下来呢?这样学生可根据所学的惯性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可能会得到三种不同的答案,然而通过一个变通的分组实验:每桌用饭盒盛一些水,并在水中放一针形纸条,旋转盒子,观察纸条转速与盒子的转速一样吗?从而得到生鸡蛋转动时间较短,将先停下来。通过这样探究实验,与猜想产生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对本来较抽象的惯性知识能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活跃学习气氛。
四、 类比区别法
类比式结尾就是将本节课讲授的不同概念规律或新知识与具有可比性的旧知识采用叙述、列表等方法加以对比。以此帮助学生加速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开拓思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在学习“二力平衡”一节时,大家对二力平衡的四个必备条件不难理解,然而在实际的解题应用中,常与物体受到的相互作用力混淆,所以在结尾时可让学生来分析“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哪里,即二力平衡必须“同体”,而“相互作用力”是“不同体”,并列举两例,加深理解,从而有效地避免这种知识的混淆。
五、 巩固练习法
物理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时易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相应的典型练习题,在课堂结尾时,用几分钟通过提问、板演、讨论、小测验或错题集等手段实施,从而完善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如关于“电与热”一节的教学,当通过实验得出Q=I2Rt后,学生一看公式如此简单,而且与前面所学的电能计算变形公式相同,容易产生松懈情绪,所以在本节教学结尾时,可设计一道关于电动机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题,加深对电能W和电流产生的热量Q的区别,以及对公式的正确使用方法。
六、 收集、整理信息法
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自主性学习所必需的能力。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学生发展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教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
课堂小结不仅是一节课的终结,而且是新的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做好课堂小结,就要钻研大纲、熟悉教材,分清主次,明确重点。小结时要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扼要精练,直观易懂,讲究实效。这样才能在巩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欲望。
(仁寿县满井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