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四川省汶川县三江乡给排水设施现状及规划的思考

2009-06-13丁学文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汶川县水厂三江

摘要:文章通过对汶川县三江乡地震前后水设施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初步探讨了该类设施在灾后重建规划中的思路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对规划的基本方向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给排水设施现状;规划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038-02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地震,这是我国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地震。地震后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全部瘫痪,极大地影响了灾民的生产、生活和灾后的重建工作。汶川县为极重灾区,全县13个乡镇全部受灾,据初步统计受灾人口达1456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依据党和国家的要求,举全国之力,聚全民之智,支援灾区建设。恢复重建,规划先行,本市对口支援汶川县三江乡的恢复重建工作,在规划的调研和编制过程中,引发了对灾区给排水设施存在问题及其重建规划的初步思考。

一、基本概况

三江乡地处汶川县西南边缘,距县城威州95公里,是岷江上游汶川县境南部支流寿江的发源地。集镇地处三水(西河、中河、黑石江)汇合处得名“三江”。乡境地域辽阔,总面积485.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26%。三江乡水资源丰富,乡域内三条河流均为自然保护区内山溪水汇流而成,全乡无工业厂矿,因而水质清澈见底,能够充分满足全乡远期的用水需要。地震发生前是个山青水秀的美丽小镇,地震后,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初步调查,全乡一个中心村(街村)、9个行政村,共3843人,基本上全部受灾。

1.1地震前后给水设施情况

中心村——街村,利用重力流集中供水,地震前通过管道直接将山泉水送入山顶的蓄水池(容积160立方),在统一供入村民家,地震后山顶蓄水池毁坏,供水一度中断。经过四川省下拨经费,更换水源地,新建了六公里管道,供水基本恢复。其余九个行政村,村民居住点分散,各家各户通过重力流在山溪直接取水,水质、水量较好,局部建有1~2个立方的小型蓄水池,震后约50%的取水点被损毁,30%的蓄水池被掩埋,70%的给水管网断裂、破损,村民们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采取自救,逐步恢复取水。

主要存在问题:沿街道到处是随意拉扯、裸露的管道,供水安全性不容乐观。

1.2地震前后排水设施情况

三江乡目前排水主要是街道阴沟排水;排放采用雨污合流制,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流。由于排水管道以阴沟为主,淤塞破坏严重,对河流产生污染。大多数村民的卫生间与猪圈合建,卫生条件较差,污水直接排到田间地头或水体,没有成型的污水管道系统。地震后90%的村排水仍可正常进行。地震后一些排水设施损坏,由于排水系统及不完善,故未造成较大破坏。

主要存在问题: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环境的开发。

1.3地震前后防洪设施情况

全乡基本无完善的防洪体系,仅仅街村、河坝村建有部分防洪堤,主要沿西河、中河、寿江分布,主要采用块石结构,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就地取材。地震对原有防洪堤造成一定的破坏,局部地段垮塌。全乡的住宅标高相对较高,并未受到洪水的直接威胁。

二、规划的分析与思考

通过对现场的初步踏勘,掌握了上述的基本情况后,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完成规划任务,对规划需要面对的问题作如下的初步思考:

2.1供水方案

2.1.1供水方式的选择:

三江乡乡域广阔,全乡现状3843人,乡域面积485.2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8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乡域内地貌起伏,南西北高东面低,地貌以深丘为主,乡四周为高山包围,犬牙交错。由于地势垂直高差2970米(1000至3970),除乡镇中心区为村民主要聚集点外,其余村村民皆为散居住,三、五户居住在一起。村民居住点相距较远,而且居住点标高相差50~1000米。初步考虑供水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在集镇中心区(街村全部)新建水厂,集中供水。其余行政村采用分散供水,村民结合居住位置选择山溪水作为水源,每家每户建设小型蓄水池,取用山溪水,并作简要处理。这样避免了长途远距离敷设管道,以及较高的时势标高造成的高扬程供水。在人口密集的乡中心区采用新建水厂集中供水,满足了乡政府、学校、卫生院等主要公共设施及村民的用水需求。这种做法充分结合了地形地貌等要求、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水资源,结合当地财政考虑,节省了供水的电费问题,保证了供水系统的运行。

2.1.2水厂水源的选择

三江乡丰富的水资源既可以直接从河流取水、也可以直接利用山溪水。如果从河流取水,平均取水点水位标高1025米,乡中心区用地平均标高1040~1060米。从河流取水处理后送到用水点,需解决15~35米的供水压力,运行需要解决水厂动力费用。从山周边的较高的山溪取水,可以直接将水利用重力流送到水厂,处理后的水也可以通过重力流直接送到用水点,这种供水方式避免了长期供水的动力费用。较好的利用山区的地形地势,对于靠国家财政补助的贫困乡来说,该供水方式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2.1.3水厂位置的选择

水厂的选址充分考虑供水的安全性要求,避开地质灾害地区、避开地质断层、坍塌、滑坡、泥石流、山洪口,洪水淹没区。避开受次生灾害影响区。结合重力流供水的要求,水厂位置宜设置在标高1080米左右,标高过低,用户用水压力过低,过高需采用减压措施。同时考虑水厂交通的方便性。水厂的建设可采用近远期结合的方法。近期先建设一座水厂,解决近期用水要求。远期在另外选址建设一座水厂,形成双水源供水。当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时,可以作为备用水源,避免了像此次地震造成的供水中断问题,提高了供水的安全性。

2.2排水方案

2.2.1排水方式

排水方式采用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乡中心区(街村)设置污水处理厂对收集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寿江,同时寿江在三江乡为水体的上游,下游流经旋口等镇,所以远期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很有必要的。一般行政村(席草、草坪、麻柳村、柒山村、邓家村、龙竹村)采用分散排水系统,这些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多为几户人家聚集在一起,厕所多于猪圈合建,人畜共用,排水量小,雨、污水多排入田间地头或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建设小型化粪池或沼气池,对污水做基本处理,化粪池中的粪便及污水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同时还能生产沼气供生活燃料使用。

2.2.2污水厂位置的选择

污水厂的选址充分考虑设施的安全性,避开地质灾害地区、避开地质断层、坍塌、滑坡、泥石流、山洪口,洪水淹没区。避开受次生灾害影响区。同时位于乡中心的外围建设对乡中心环境的影响,位于水体的下游,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2.2.3雨水设施的改造

区内村庄排水多是雨水边沟,没有完善的雨水管道系统。雨天时雨水混杂着街道的垃圾、污物,造成污水横流。老式的排水方式,雨水直接从屋面泄到地面,严重的影响行人的出行。环境卫生极差。雨水设施的建设需结合当地的重建,改雨水明沟为埋地雨水管,完善雨水蓖子等雨水收集设施,结合建筑的重建和改造,改造建筑室内的雨水管道,把屋面雨水通过管道排入市政雨水管道,避免雨水直接从屋面泄落至地面的老式排水方式,改善居住环境。

2.2.4防洪设施的完善

规划区内应结合地形地势灵活设置雨水沟、截水沟,减少山洪对建筑的危害。完善现有的防洪体系,从用地选址的源头上避免洪水淹没区,避免山洪口等位置,灵活设置防洪堤,在受洪水直接威胁的地区建设防洪堤,在地势较高地区,不受洪水威胁区不建设防洪堤围,避免因成片建设防洪堤破坏乡村的原有自然景观和风景特色。修复加固现有地震破坏的防洪堤围,并逐步提高防洪标准。

综上所述,三江乡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划应因地制宜,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一些城市乡镇的规划,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考虑规划的合理性、前瞻性,又要充分考虑规划的可实施性。兼顾近远期的发展,满足近期恢复重建,远期全面小康的要求。相信通过三江乡人民的自力更生,党和政府、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将会在造一个全新的三江乡。

参考文献:

[1] 孙慧修. 排水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给水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汶川县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现场工作报告》(王国恩2008.7).

[4]《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阿坝自治州恢复重建规划(2008-2015)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6).

[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作者简介:丁学文,现就职于惠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猜你喜欢

汶川县水厂三江
大数据背景下水厂自动投矾模型研究
自来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
汶川县2013年慢病普查情况分析报告
水泵变频在水厂中的应用
试论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在水厂的应用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