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和她演的林妹妹
2009-06-12尤伯鑫
尤伯鑫
读原著《红楼梦》,每个人的心中有着各自不同的林妹妹;看越剧《红楼梦》,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着同一个林妹妹。王文娟以其清纯的气质,精纯的演艺、出色的创造,把林黛玉的戏剧舞台形象深深扎入了人们的心底。
在扮演这个角色之前,王文娟对黛玉的印象仅是一个体弱多病、经常哭哭啼啼的贵族姑娘。然而,在认真研读原著之后,王文娟发现黛玉并不是只会一味地哭,她笑的时候也有不少。黛玉的哭都事出有因,作为演员若弄不清个中原由,势必心中无底,这样是无法准确表演的。经过仔细琢磨,王文娟认为黛玉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会悲伤哭泣——
一是当看到别人都有亲亲眷眷来来往往,而她没有家人、没有依靠,感到孤苦伶仃、寄人篱下时,就会哭。书中写道,薛宝钗的哥哥从南方带来特产,黛玉向宝玉说,我要去看看薛大哥,听他讲讲南方的事,自己也会觉得好像回去了一次一样。说这些话时,她心里是辛酸的。
二是当看到宝玉这个自己所爱的人受苦,感同身受就会哭。宝玉因结交琪官遭到其父痛笞,消息传来,黛玉的眼睛已哭得像桃儿一样了。
三是看到了宝玉对自己的真挚的爱情。紫鹃为试探宝玉对黛玉的感情,骗他说林姑娘要回到南方去了,宝玉听后失魂落魄,病倒在床。黛玉得知,狠狠责骂紫鹃,说你还不如拿根绳子把我掐死。此时,黛玉为宝玉的真挚感情而眼泪滂沱,哭到天亮。
或许,演员读《红楼梦》,他们的视角与感受会与平常人大不相同吧。除了探究黛玉的哭因,王文娟还十分留意黛玉的衣着、服饰乃至色彩,并反复吟诵黛玉的诗稿,直至耄耋高龄还能随口背出其中的大半,如《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可见这位名家在当年为创作的用意之深、用力之苦。通过反复推敲小说的描写,王文娟发现黛玉此人娴静内敛,书卷气浓郁,因此在表演时用水袖不能奔放不羁,走台步不能大摇大摆,服装也不能大红大绿……
要演活一个人物,须“以情写情”,这是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演员来说,“以情写情”就是体验与表现的问题。王文娟在对黛玉的情感体验中调动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资源,她的那段留存在记忆深处苦涩难言的境遇,在创作上却派上了大用处。
王文娟小时候为生活所迫,只身一人离家来到上海,跟着表姐竺素娥学艺,过起了缺少亲情慰藉,忍受孤寂冷寞的生活。每年夏天,戏班都要歇夏两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老板是不开伙仓的。身为名伶的竺素娥有很多朋友邀请吃饭,王文娟跟着表姐走东家、去西家,虽然有饭可吃,但心里却不舒畅“我总觉得,我是一个多余的人——对方请的并不是我,而是表姐。我吃东西时,很受拘束,当表姐挟给我一点时,我就赶快吃。”
“我是多余的人”,这个心结如影随形地伴随着王文娟。平日里,表姐和几个朋友在家里玩,比表姐年幼十岁的王文娟一个人呆在边上,站着不舒服,坐又不好意思,只能等到天晚就爬上阁楼睡觉。楼下大家在吃夜宵,炒年糕的丝丝香气飘上阁楼,令她无法入眠:“多香啊!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蛮香的。我很想吃,那个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肚子很容易饿的!要是在自己家里,我一定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先吃!而且立刻奔下去吃。可当时呢,我是不可能这样做的。”表姐倒是没有忘记她,招呼她“哎,彩娟(王文娟的本名)你起来,吃年糕了,很好吃哩!”王文娟却假装睡着,没有答理。“其实我是很想吃的,但我不敢起来,不要让人家讨厌,这种日子实在是不好过。”
回忆往事,王文娟心想,黛玉寄人篱下的孤独自己何尝没有?尽管彼此的身份、际遇并不一样,但那种凄楚之情、无依之感,她是很容易体味的,对黛玉那种“性刚才倔,与物多忤”的角色心绪状态,也是能够贴近的。正因为“能痴者,而后能情;能情者,而后能写其情”,所以,观众看到了那位真正走进人物的王文娟,她在台上的语默颦笑、举手投足,无不神形毕肖,让人怜、让人爱、让人触绪牵情,终日不能去怀。
看过越剧《红楼梦》的观众无不对“黛玉葬花”一段大为称赏。这段经典在创作中颇费了王文娟一番周折。最初演出时,黛玉的道具除了花锄、花篮还有扫帚。对于这把扫帚,王文娟总觉得不舒服,因为它显然妨碍了水袖的使用。后来通过设计一些动作,王文娟逐渐适应了这把扫帚,演起来也不感到别扭了。可是,王文娟后来从剧照中发现了问题所在——黛玉手里捏着把扫帚,背后挑着只花篮,“哎呀!林黛玉怎么像挑了一副担子?我看,这不像黛玉葬花,而是像一个园工挑着担子去扫花!”最终,王文娟决定去掉这把多余的扫帚,重新调整整个表演。
“葬花”中,王文娟虽充分利用道具来强化、美化表演,但绝不主张为舞而舞、为动而动。一次她去看学生演出,一位学生把花锄和花篮都舞了起来,一来一去竟把花锄当花枪用了。王文娟马上告诫“不行!林黛玉的力气哪有这么大?”她强调学生们一定要花力气琢磨戏,琢磨人,琢磨身段动作如何与所演人物相契合。这是演好戏的关键。
玉不琢不成器,戏不磨不上品。王文娟认为,舞台表演的好处在于,“若是今天演得不好或不对头,明天就可以改”。作为演员,“要多听意见,多琢磨戏,这样才会有提高、有进步”。当年《红楼梦》每场演完后,演员都要在台上集中进行讲评——今天哪一点好?哪一点不好?“有时节奏松了,戏长了五分钟,大家就要检查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鼓师掌握得不好,还是换景的地方慢了?”老一辈艺术家对舞台艺术的敬畏和敬业,令人敬佩。
《黛玉葬花》唱词(节选)
花落花飞飞满天
红销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天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此日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不叫污淖陷渠沟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