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粥摊”引发的慈善问题

2009-06-12冷香丸

慈善 2009年3期
关键词:义乌温州早餐

冷香丸

在温州市区华盖广场“红日亭”旧址,昔日免费赠饮伏茶的铺子,五六十位老人自发组织、自掏腰包,免费给路人供应暖身的热粥,还搭配了下粥小菜。红日亭爱心老人们的善举,并不仅仅局限于施粥,“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冬至送汤圆、过年送年糕”,一年四季他们都在无私地忙碌着。这些爱心老人,曾荣获“2007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特别奖。

林如新,一位在义乌创业的商人,在老家温州逛街的时候,看到了“红日亭施粥摊”。返回义乌后,正月初五,林如新在义乌劳务市场门口挂起“欢迎免费品尝义乌香粥”的横幅,每天免费为失业者和流浪者提供1000份早餐:一碗稀饭,两个馒头和小菜。

很快,施粥摊一事传遍整个义乌,正月12日,义乌当地一些媒体报道了施粥摊遇到的问题。随即,不少人报名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大家有钱的出资,有力的出工。但是他的这个善举在坚持了65天之后夭折。4月4日是施粥摊的最后一天,林如新神色黯然地和领餐者一一告别。“开始最要命的是资金、人手问题。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卫生条件实在是难以保障。”谈起收摊的原因,林如新很是无奈。

原来,4月1日,义乌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到施粥摊检查,并口头提出了一些存在问题。“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施粥人员没有健康证;二是如何保证碗筷的消毒。”林如新对卫生监督部门提出的意见很理解:“1000多号人万一出点什么事,我们的责任很大。”反复商量的结果,林如新决定从5日起停办施粥摊。“如果政府部门能在卫生、场地等方面给一些指导,我还是很想继续把施粥摊办下去的。”林如新说。

由此引发的慈善大讨论:

▲有人说街上那么多小商贩也没有,为什么不管,偏偏管这个了。因为这粥摊人多,一旦发生卫生事故就是大事件!而且现在粥摊上了媒体,各级部门自然要对自己应尽的职责负起责任来,食品卫生这一块的部门能不负责吗?其实这两个问题也不难解决:施粥人员体检,雇佣健康的人;买碗筷消毒机;都不是大问题。几万块钱搞定。别指望卫生部门来为你的善心买单。如果你要办企业,遇到的阻隔比这大的多的都有。现在这点小困难算什么?

▲温州老板和卫生监督部门都没错啊,卫生确实是很重要的,天气热了,就算在家里有时也有可能吃坏了拉肚子什么的,何况是在街上?温州老板自己也说了,1000多号人,有点什么事情就不好了。现在应该呼吁下有没有什么组织可以提供些资金或消毒设备,来和温州老板一起让这件事继续下去,并且安全地继续下去。

▲突然想起了古代那些人施粥的故事,也想起了现在那些店里卖的食品,还有电视里曝光的食品。在我的印象里,卫生概念离我们如此的遥远,我们生活在卫生的世界里吗?我嗅到了假模假样的味道。对于这个世界,我真的觉得是无语。做坏事的人,有些人站得远远的:有人做善事了,他们站出来了。

▲慈善事业在中国刚刚起步,弥足珍贵,政府部门不妨以宽松的心态对待之。多点服务,少点限制,于国于民都是好事情。但具体到本案中来,情节相当简单。无非是一家食品经营户没有办理健康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碗筷进行消毒,所以无法通过卫生部门的审查。这样的事情每个城市里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这次因为卫生部门执法的对象是慈善机构,显得比较敏感而已。实事求是的讲,我不相信卫生部门是为了打击施粥摊的慈善事业,更不是公然与全社会的爱心为敌。正如施粥摊主人林如新自己也坦言:“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卫生条件实在是难以保障。”因此,无须将此事无限上纲上线。

▲在这件事情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如果真的是考虑卫生的问题,如果是涉及到厨师健康问题,可以告知其检查并获得相关证件;如果是提供的餐具涉嫌到不卫生,可以告知其采取相应卫生的措施,如提供餐具上面蒙一层塑料袋,或者是鼓励前来就餐人员自带餐具。相比之下我们经常去大排档、烧烤摊、路边小店等,卫生即使做得不好,也可以改进的,那么,关闭的意义在哪里呢?

▲穷人需要一个免费的施粥摊,需要有食物维持,卫生是在其次,如果一个人愿意行善,他的心里是装着良心的,人民可以相信他,我们的政府也要相信自愿施粥的善人,放宽监管,民间施粥无法做到完全无菌。

▲谁都知道吃别人施舍的东西,就等于向别人表露自己的贫穷,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吃这样的粥,可能会有卫生问题,大家也知道,即使自己去花钱买顿粥吃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很明显还是有那么多人去吃免费的粥,为什么?一句话,穷!中国地缘辽阔,贫富差距大,更需要各种慈善机关及义工在弱势团体有困难时给予帮助,政府部门应帮助引导。

▲施粥,在道德层面确是善举,但是不知不觉影响了所在片区从事早餐业者的经济收入,那些卖早餐的其实也不富裕,生活也艰辛的很,这样几个月没有生意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在那些喝粥的人中,有些人是有早餐消费能力的。很多经济拮据的平民本来是可以通过从事早餐的贩卖来求得微薄利润的。这位善主能不能换个方式,即:直接从早餐经营者那里购买早餐,再进行派发,这样既照顾了那些衣食无着者,又不至于同那些早餐摊贩们的利益冲突,可以取得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均衡。

▲善举值得支持。但在进行善举的时候确实需要进行一切合法化。但也不能因为某些“卫生”的一些原因而打消了做社会公益和慈善人的善心,或是设高门槛,扼死社会公益这个构建和谐社会的公益力量。这个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做些事情,来保证社会公益事业的良好运行。

▲很钦佩温州老板的义举!但是,卫生部门的疑问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如果能给温州老板指一条不影响义举进行下去的明路,可能会更有积极的作用:也许,温州老板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施粥,直接放米,让老百姓自己回家去煮。一来可以避免碗筷消毒的问题,二来可避免粥的保存问题。馒头发放应该问题不大。

▲去喝粥的到底是真的吃不上饭的,还是贪图小便宜的人多一些呢?从去喝粥的人群照片来看,他们大多数并不是流浪汉或者城市乞讨者,他们大多数并不是完全吃不上饭或者必须靠救济过日子:这样的话,这样大型饮食餐点的社会慈善性是要打折扣的,这个我们可以忽略,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这样餐点的卫生状况:

温州老板的精神值得提倡,但他可以换个方式,或者换个地点去做这样的善举;比如说他可以把粥摊设到西部和中部的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只施舍早餐,兼营午餐晚餐;可以把经营所得投入到扩大设立免费早餐粥点上,这都是很好的;或者他可以把做粥的资金投入到其他社会善行中:我们需要更科学的慈善,需要让人能自立更生起来的慈善;希望心怀爱意的温州老板或者其他老板,为大家提供可以谋生的社会慈善生活之路;一碗粥,值得尊敬,但需要多方全盘考虑社会影响,毕竟现在的社会不是到了只要能够活下去就好的地步了,而是

我们怎样才可能活得更好。

▲是不是每个接受施粥的人,还要回乡开个“特困户”证明才行?或者到有关部门去开个证明,证明自己不是贪图小便宜的人?也许有人天天在想怎么活好,可我们只想吃饱饭。我们不高尚,想不到“多方全盘考虑社会影响”那种重大的理论问题,那种政治家和政府考虑的问题。我们的要求很简单——请允许给穷人吃饱饭的机会。

▲穷的饭都吃不上了还顾得上卫生?那些在垃圾箱里翻捡食物吃的流浪汉能够阻止么?垃圾箱里的东西卫生么?赶紧去管管街头那些多少天不洗手不洗脸和衣服的流浪汉讨饭的小孩子们吧,要一人给他们发一本小册子,宣传卫生知识,防止病从口入啊。

▲有人说,现在这新社会新时代,怎么可能还有喝不上粥的人,我只想说,你是真的不懂这世间有多少穷苦的人快要消失在这不可能中;在生命和卫生中,或许没有到生命这么严重,在温饱和卫生中,他们只会想要温饱,只有温饱,才有可能谈卫生。

▲我是个温州人,曾经看过关于温州“红日亭”的视频报道,看了两次,流了两次眼泪。没有人会为去这种地方吃东西而沾沾自喜,更多的是遮遮掩掩,他们身上背负的是对生活的无奈。对里面一个人的话印象深刻,他说自己曾是一个就在红日亭旁理发店的老板,他经常对员工说不好好干活,你们以后就要去红日亭领饭吃,后来他老婆骗了他所有的钱跑了,现在他也在那边领饭吃。他的眼神带着落寞,他现在身无分文,但他正在找工作。也许我们以后也会出现人生的起伏,也许我们哪天也会输的精光,但是如果有这样一个地方能给我们渡过难关,难道不比路边行乞要好得多么?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也许健康证的办理过程有很多的不合理,但是它总是一个让吃的东西健康的规范,以慈善的名义做事,也不该要超出规范。我们该改的是不规范的健康证办理,不合理的收费,而不是不要规范。就像大家买东西,总喜欢看看是否到保质期,你总不能说保质期是商家敲的,谁知道管不管用,就会去买没有标注保质期的东西吧。同理,不管施的粥健不健康,好不好,总该有规范。尽管这个规范可能有些不合理。中国现在需要的就是更多的规范,更多的人去守规范。

▲林如新办的这个施粥摊是一个“社会团体”,必须到民政局去登记注册、经民政部门批准才准开办,而我国法律规定:我国任何的社会团体都必须在政府中有一个对口的主管部门,否则不会准许其成立、组建。所谓的“碗筷没消毒”其实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林如新只要买几个消毒柜便能解决这个“问题”。至于施粥摊的工作人员没健康证的问题也好解决;政府里没有和其对口的主管部门是最关键的一个障碍,也就是说“结社”问题才是林如新的这个善举最主要的“拦路虎”。

猜你喜欢

义乌温州早餐
早餐
好玩的温州乐园
中国航空公司新开义乌直飞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早餐,你吃对了吗?
新闻浮世绘
丰盛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