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家教中的“教”与“育”

2009-06-10张丽梅

出版广角 2009年11期
关键词:种花家教智慧

张丽梅

国教育在现代社会更注重的是实用性,但却往往了忽略了对教育理想和价值的追求。

实际上,一个人的教育的经历本身就是其成长的过程。没有成长,谈不到长大,更没有成熟,何谈丰富深入。

其实,教育理想和价值的实现就体现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生活是教育的最佳课堂,也是一个人一生的课堂。

所以说。生活即是教育!人生即是教育!

中国家教实际上最需要的是具有朴素的教育思想方法的图书。在《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一书,作者的思考给了我们一个关于生活的和人生的答案。

中国家教中的“教”应注重的是对教养的生活内涵的发掘,正确的适当的“教”能发掘和引导孩子的潜能,能使孩子获得生活土壤里真正的养分,而不是很机械性的管教和说教;中国家教中的“育”则应来自于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合理和正确的认识,正如本书推荐序的作者——“知心爷爷”徐惟诚先生所说的:

“我的夫人爱好种花。我家的阳台上种了上百种花,种了30多年,别人都说她种花种得好。她写了一本书,讲她种花的过程。她的经验实际上就是一句话:花需要什么,就给它什么;不需要的。就不给;不需要的时候,就不给。因为。花是自己长的。

“我看,培养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要顺应人成长的需要。人也是自己长大的,不可能由别人替他长大,也不可能在别人(包括父母)的强制底下长得聪明起来。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说顺其自然,并不是说为人父母者可以放弃责任,可以放任自流。我们制造了一个小生命,当然就要对他负责。这就要从了解和理解这个小生命开始,要了解这个小生命成长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这种需要会经历什么样的成长阶段,会有什么变化。在这样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努力为这个小生命的成长创设最适合的环境。随心所欲。把自以为是的想当然强加给刚刚开始成长的儿童,既是不公平的,也只能收到事与愿违的效果。所以,既然为人父母。要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就需要学习,要学习关于儿童成长的必要的科学知识,要学习他人教育子女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要学习了解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可能后面这一条是最重要的一条。”

的确,对孩子的“教”与“育”应该是水到渠成和锦上添花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家教中更需要“学习型”和“智慧型”的父母。以学习的方式“教”,以智慧的方式“育”,才能把聪明才智和健康快乐送给孩子!

而孩子生活的环境是实施和实现家教理想和目标最好的地方。那什么样的环境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好环境?

一个随时随地能读到书的环境——没有书,孩子无法步入知识的殿堂;

一个可以痛痛快快“摸爬滚打”的环境——没有活动的身体,就没有活跃的大脑:

一个能够无拘无束畅谈所想的可交流的环境——没有交流,孩子不仅会变得沉默,而且会变得木讷;

一个充满理解、鼓励和尊重的环境——没有理解、鼓励和尊重,孩子不会具备快乐、自信这些宝贵的性格因素,并有可能成为断送成功的“致命因《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钱元著,哈尔滨出版社2009年6月版。定价:26.80元素”;

一个能够激发兴趣、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环境——没有兴趣、好奇心和探索欲,孩子注定一事无成;

一个家庭成员间感情和睦的环境——没有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圃。孩子的智力发展会失去安全、积极、健康的心理保障;

一个有以身作则的父母作为榜样的环境——不爱动脑、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才思敏捷的聪明孩子;

什么是好环境?这就是好环境!

这个环境决不是指简单地用钱包装出来的环境。而是用“心”营造的环境。不论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有“心”的父母都能给孩子一个无比“优越”的环境。(摘自《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一书P17-P18页)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未来和人生的幸福得以起步和实现的地方恰恰是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这里,不应该缺少最朴素的教育观念;这里,不应该缺少不断学习进步的家长;这里,不应该缺少一点一滴的成长智慧的积累过程。

我们可以相信的是,来自于生活的“教”,来自于人生的“育”,可以给我们的家教目标、给我们的家长带来不断学习的过程和不断增进的智慧。

猜你喜欢

种花家教智慧
种花小能手
种花
种花记
种花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