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卫:怀抱着梦想上路
2009-06-10杨广虎
杨广虎
孙卫卫,是谁?和我认识十多年的朋友,全中国的人不一定都知道,可他是小朋友们特别喜欢的“大朋友”,喜欢买书、喜欢写信、喜欢写作、喜欢江南……
我无法给卫卫勾画一幅特别肖像素描,北方的他拥有南方人消瘦的身材,体重没有超过60公斤。一双眼睛小而有神,好像老眯眯笑着,有点坚毅、严肃。从这一点来讲,爱吃面的他,相貌算是有福之人了。
老实说,我对儿童文学不是很懂,现在也很少看。接触最早的儿童文学莫过于上学课本的寓言、故事、连环画,以及《西游记》等。尽管我过去写过一些儿童小说,类似《小兵张嘎》,1997年编著过《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书。但对时下的一些花花绿绿的儿童文学越来越糊涂,特别是一些新生代科幻小说、魔幻小说,玄之又玄,难以理解。最近还接触了一些动漫,对动漫生吞活剥的简单移植和华而不实尤为反感和痛心。生于70年代的我还是喜欢比较传统纯粹、透明的文字,喜欢冰心、梅子涵、曹文轩等儿童文学作家。
儿童文学总的来看,西方长于寓言、故事,中国长于儿童小说。孙卫卫的儿童文学作品适合我的口味。他的第一本书《正好年轻的故事》,其中“荡漾的心情”让我看到了他少年时代奔忙的影子。严格来讲,这是一本带有自传体的散文随笔,反映了70年代人成长过程中的苦乐。他娓娓地叙述着对从前校园精彩生活的赞美,大学时代飞扬青春的回味,带着自我小满足的自信,开始了自己的儿童文学之路;也知道前面的道路充满坎坷,未来无法预示。但我们的孙卫卫背着黄帆布书包怀抱着梦想上路了。
孙卫卫坚持着自己一贯写作的纯粹,透明的纯粹。在继《正好年轻的故事》之后,他又相继出版了《胆小班长和他的哥们》、《男生熊小雄和女生蒙小萌》、《班长上台》、《亲亲萧老师》、《女孩也很酷》、《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等。这些书,我反复阅读了几遍。在《胆小班长和他的哥们》一书中,胆小的班长身边有一群不胆小的哥们儿,有足智多谋、有求必应的“赵小师爷”;有仗义疏财、外号叫“二蛋”的“及时雨宋江”王二毛;还有喜欢摸人家光头、在作文里把自己写成英雄的刘大鹏……作者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和笔调,人物有血有肉,丰满而生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快乐少年的生活。不管哪部作品,我在阅读中明显地感到他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追求爱与快乐的写作立场,热爱生活。发现、展示美的层面一直没有变。在他充满幽默、简洁的语言里我不仅读到诗一样的愉悦,更读出了他愿意奉献给读者健康、精美、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的良苦用心。生于内陆的孙卫卫,他的儿童小说很难找到生态主义动物小说的影子,如果说杨红樱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深深烙上巴蜀文化的印痕,曹文轩的小说在追寻苦难母题,我说,孙卫卫的小说不可避免地暗藏秦地文化的光照,他在恬静的写作中,审视、关注着自己笔下人物内心的活动,试图把生活写得更美、更漂亮。
没有郑渊洁《十二生肖》中对传统的颠覆和游戏精神。孙卫卫始终如一、悠闲自如、匀速地写着自己的带有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他在讲究着一种写作的心境和氛围,自我内心的深思和笔下人物的反复客观对照,“镜像”的深入比较,发掘着主人公鲜明的性格特点。积淀、构建着一种属于自己的“中和”、“和谐”的艺术主张和健康、快乐、温暖、幸福、甜蜜、美好的写作艺术坐标。我在他的《亲亲萧老师》、《班长上台》中感受到了他对儿童语言的熟练掌握和儿童主体性的张扬。在《班长上台》一书中,写的是作者熟悉和难忘的一段感人的小学生活。有可亲可爱的老师,他们感情丰富,心灵美丽,热爱孩子并深受孩子欢迎和喜爱;有各种脾气和性格的小男生小女生,他们做的一些事可能在成人看来有些傻气和幼稚,却是一种纯真的美。孙卫卫通过自己平和的笔触,希望社会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平等对话的良好环境。
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抱着一颗宽容之心的孙卫卫,无法抹去一个三秦赤子对生活的挚爱情怀,怀抱天真、清纯的童话梦想,从西安到南京,又从南京到北京,迁徙着自己的生存地域空间。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和生活体验,慢慢地、脚踏实地地建造着属于自己的儿童文学殿堂。虽然不是很华美,却也精致,耐人寻味。
可以说,孙卫卫的儿童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讲,得到了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人的自然认同。但我觉得,儿童文学也有娱乐趣味的一面。孙卫卫完全能够再灵活、幽默、丰富、熟练、鲜活、厚实一点,运用儿童语言;同时在小说的情节、故事设置上更多一些可读性和娱乐趣味性,当然这是建立在自己的价值观、写作立场、思想性的前提之上的。梅子涵说:“一个写给孩子们的故事,一个文字的作品,没有让孩子们笑起来的情节和形象那简直就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儿童文学。”30多岁的孙卫卫仍怀有一颗童心,仍然每天写着自己精彩的儿童故事,不断向自己的理想迈进。孙卫卫说他胆小,那是他的谦虚、温和。“一个胆小的人,从前胆小,现在依然胆小,人多是不敢说话,安静地听人家说话。心里想,我什么时候,那么勇敢地讲话呢?”我给拘谨的他一个小拳头的力量,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他助威!
他还说:“我突然明白,他(指笔者)是快刀手,而我一句话需琢磨半天。像一场考试,他已经交了卷,而我还咬着笔头,对着考场内天花板发呆。”我这“快刀手”的确有时意气奋发,大将风度一把,却少了孙卫卫的“处心积虑、精心琢磨”,大而化之,却乏精雕,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