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女性图书应该像一块牛奶巧克力
2009-06-10辛夷坞
最理想的女性图书应该像一块牛奶巧克力
辛夷坞
阅读方面我是彻头彻尾的杂食动物,用“荤素不忌,来者不拒”来形容也算不上过分。但是每当我读到一本新书,即使我对这本书的作者一无所知,也很少会把他(她)的性别猜错。理由很简单,相对于男性作者而言,女性作者的字里行间总是会有一种相对更柔软的东西在里面。这倒不是说女作者写不出大气严谨的作品,相反,不少女作者写的军事、历史,甚至是玄幻题材的作品也一样气势磅礴、逻辑严密,丝毫不逊色于男性,但是,她们文字中特有的感性痕迹依然存在,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
我是个爱写字的女人,同样,我也爱女人写的文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男人是女人的另一半,而女人则是女人的另一个自己。“另一半”可以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但“另一个自己”却更容易赋予我们感同身受的体会。如今,女性图书异军突起,在出版行业可谓是占据了半壁江山,言情类读物可以说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其中大多数也出自女作者笔下。
很多人都说,言情小说不过是快餐式文学,没有什么营养,可在我看来,言情小说最美妙之处在于它可以给热爱它的女性读者构建一个又一个玫瑰色的梦境,虽说这梦境就像午后的肥皂泡一样虚幻,但是女人天生为梦而生,现实已经足够让我们枕戈待旦,如果连梦都没有了,那多么可怕。文学的意义除了让人惊醒,给予人抚慰也同样是有意义的。
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性图书应该像一块牛奶巧克力,也许人口微苦。可让人记住的永远是她的甜蜜和醇厚。它未必能够填饱肚子,却可以在某个时分赋予你一种关于幸福的体验。
最后要推荐的是我最近比较喜欢的一块“巧克力”,那就是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由它改变的同名电影已经大热,但是原著读来却更有一番滋味。与其说这是一部吸血鬼题材的小说,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部充满幻想和浪漫色彩的爱情传奇。
女性读物可长久经营,但绝非依赖型产品
一草
女性图书门槛低,品种多,销量不错,是很多出版方的选择和坚持。但因为门槛太低,品种太多,销量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又成了鸡肋一样的存在,特别是这两年。
女性图书细分繁多,我们大体关注的无非是小说类、工具类、励志类等。这几种女性读物的市场表现是不一样的。
数据表明,小说类的女性图书以2006年、2007年最为繁荣,无论古文、都市文,还是穿越文,过十万册的比比皆是。
情感心理类的女性读物在2008年不错,代表作有博集天卷的《一辈子做女孩》,这本书也是2007年全美畅销书季军作品。
励志类的女性读物《二十岁决定女人的一生》和它无数的变种成为2007至2008年女性读物市场一道无法忽略的风景线,只可惜。品种太多,好书太少,多了也就滥了。
2009年无论是小说还是励志还是其他类型女性读物,市场表现都很一般,最好的女性言情文应该是《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可不过也才二十万,压根没法和其他类型的最畅销产品比。至于其他类型的女性读物,值得惊叹的没有。
女性读物在国内图书市场发展有些年头了,但想成为禾林那种大的女性图书品牌,短期不可能,现在中国的图书市场变化太快,因为老百姓的阅读感出来了,但品位还未形成。
我不知道那种身心灵励志书是否也可以归类到女性读物里?在我眼里,是一样的,作者都是女士,情调也都很女性,大多数受众也是女性。从销量来看,这种书今年的销量尚可,虽然没有大起色,但还算是很有特色的,而且因为这类书的门槛比较高,应该不会很快泛滥成灾。
因此,我眼中的女性读物就是这样一个情况,门槛低,产品多,销量不错但很难做大,属于可以长久经营,绝非依赖型产品。
总之,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女性读物,因为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利益来源。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对女性读物有太大的指望,这和阅读人群构成、阅读需求都是紧密相关的。
我最欣赏的女性读物,肯定是《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因为在今年言情小说市场如此不济的情况下,这本书能够走到这个量,并且势头正旺,算是给市场打了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