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中的陈光标:慈善与环保事业的标杆
2009-06-10黄伟祥
黄伟祥
采访手记:
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首善”陈光标出现在哪里,就会被记者“包围”在哪里。这个现象吸引我特别的关注和思考:他,为什么会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他的人格魅力和他身上独特的新闻价值在哪里?当我真正走进他内心世界的时候,他的事迹给予了我震撼和感动!“文字”作为记者的武器似乎不足以表现一个平凡人的伟大情操。
他,是中国“首善”,是汶川大地震首支民间救援队伍的带领者;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是中共中央宣传部表彰的道德楷模、多年来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7.13亿;他,连续四年蝉联中华慈善奖,2008年,获得中华慈善特别贡献奖,是全国十大杰出志愿者;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2008CCTV年度经济人物大奖和年度十大三农人物公益奖获得者;他,是推进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也是推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再生资源利用、变废为宝的领军人物;他唤醒了无数中国富人的善心与社会责任……
他,就是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曾为其题词,并把“光标”二字巧妙地藏在其中——“光大民族精神,标新民族美德。”
作为农民家庭出身的他,没有任何社会背景,完全靠自己打拼、奋斗到今天的成就。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时代的奇迹,一个民族的榜样。我们关注他,不仅仅因为他的奋斗史值得渴望获得成功的年轻一代学习和借鉴,更重要的是,他富起来后,没有忘本,他秉承了勤劳善良勇敢的中国人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把中国的慈善事业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当成毕生的事业在经营。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个高尚的慈善家。
作为慈善家的陈光标,曾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调动包括挖机、推土机、吊车等在内的60台大型机械和120名员工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地震灾区,及时参与打通通往北川、汶川和映秀的生命线,推出了映秀镇停机坪,在岷江边修出了几公里的道路,为大部队迅速进入灾区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他带领公司人员救活131人,其中他亲手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在此期间,他累计向灾区捐赠款物合计过亿元,被温家宝总理称赞为有良知、有道德、有感情、有灵魂、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向他表示致敬。他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标哥”;他的事迹影响了无数人,被人们广为赞颂。
作为企业家的陈光标,却还不为很多人所熟知。他所从事的再生资源利用行业,是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的朝阳产业,而他所领导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也是全国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的翘楚。谈起自己的事业,陈光标不无自豪,他说:“选择再生资源利用作为我的事业,就是看中了它能够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其实废旧物资也是一座宝藏,蕴含了无限的商机。”江苏黄埔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专业拆除公司之一,具有国家级拆除资质,主要承担厂房、桥梁、烟囱等大型建筑的爆破、拆除等复杂施工,大型高技术含量机械设备拆除等工程。公司拥有各种大规格专用拆除设备和工程管理经验。多年来,他们先后参与江苏、北京、香港、山东等十多个省市的废旧拆除工程,拆除面积累计达2亿平方米,回收钢筋几百万吨,拆除下来的混凝土作为道渣使用,可供四车道的沪宁高速公路由南京铺设到上海。公司通过应用水压拆除法、液压拆除法和爆破拆除法等国际领先的拆除工艺,有效降低了噪音,减少了扬尘,实现了拆除工程的环保化、无污染。尤其在城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方面,江苏黄埔公司联合知名科研机构和国际先进设备制造商,走出了一条建筑垃圾现场破碎、筛分,形成商品级再生集料直接提供利用的建筑物拆除“零排放”再生循环利用之路。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拆旧建新工程与日俱增,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日益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二十亿吨。如此庞大的建筑垃圾总量,如何加以处理和利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国目前对建筑垃圾的处理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新技术、新工艺,而且设备落后。很多建筑垃圾除废旧钢筋和部分木材被回收外,其余的大都采取混合填埋、焚烧和填塘的方式处理,既大量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又严重环境污染、破坏市容、恶化城市卫生,危害人们健康。还有些地方将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不做任何处理,这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了更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存在崩塌、堵塞泄洪通道等安全隐患。建筑垃圾传统处理方式的危害触目惊心,因此,搞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迫在眉睫。
囿于相关科研经费的限制,我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尚未充分开展,陈光标和江苏黄埔公司从自身的工程实践中敏锐地觉察到,搞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具有极佳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这促使他们与国内建筑科学领域的一流科研机构强强联合开展合作,共同做好这项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的科研课题。
江苏黄埔公司的具体做法是:采用水压法、液压法、爆破法等国际先进的拆除工艺对建筑物进行控制性拆除,使建筑垃圾尽可能地分类、分层堆放,以便于后道工序的分类处理,从源头上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效率;将拆除下来的建筑垃圾按类别利用移动式破碎筛分设备在拆除现场进行处理,按照不同用途制成不同粗细的再生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还可作为三合土用于公路路面基层的铺设;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
将城市建筑垃圾变成可利用的再生资源,这就是变废为宝;采用移动处理技术,在拆除现场破碎筛分处理建筑垃圾,又将这种“变废为宝”的效益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这一先进的处理技术的优势在于:
1、建筑垃圾经过筛分后制成的不同种类的再生集料,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集料用作建筑材料,从而大量节约了自然资源。众所周知,大量地开采山石、淘挖河砂、掘坑取土等行为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而这也会破坏自然植被,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可能因为地质形态的改变而破坏生态结构,导致该地区部分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山石开采后的地区也极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用再生集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集料,可以有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也更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2、现场加工成的各类集料重新具备了使用价值,成为商品,可直接提供利用,即使是异地使用,也只需临时堆放,从而减少了土地的占用,而且短时间的堆放也不会对土壤和水系造成污染;因为加工后的再生集料粒型较为规整,也有利于装车和防抛洒、防扬尘措施的使用,可谓一举数得。
3、符合质量要求的再生集料的每吨价格为十几元,而符合质量要求的天然集料每吨的价格至少也要四五十元,虽然再生混凝土生产中水泥浆体用量和砂率提高,但其增加的成本不会超过10%,因此,使用再生集料相对于使用天然集料,依然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能够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日前,江苏黄埔公司还联合高校,开发出了为再生混凝土量身定做的“钢网构架再生混凝土剪力墙房屋结构体系”,这一新技术具有工厂化程度高、抗震性能好、使用面积大、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陈光标和他的企业的行动,实践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建立了以企业为主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了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作为企业家的陈光标说:“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活下去的条件为代价,这是西方国家发展曾走过的弯路,我们不能走他们的老路。如果不注意环保,社会就会像一个没有底的杯子,无论倒进去多少慈善都会漏光。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我们必须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与同行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和谐竞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率,宁可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也要引进更先进、更环保的设备来进行可再生资源的二次加工利用,把变废为宝的事业办得更好!”
这就是陈光标,无论是作为慈善家,还是作为企业家,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显现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影响和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为着可持续发展,为着社会和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赵晶华
Zhaojinghua_79@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