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基础教学中的形色转换
2009-06-10宁丹华雷永明
宁丹华 雷永明
近十年来,各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的招生依然火爆上升,但学生们一旦从学校走向社会,他们的色彩能力便暴露出严重问题,比诸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亟需改革和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尽管这些年涌现出许多在教学实践和理论上的变革者和求新者,但作为教学的实践者,觉得当代学院的色彩基础教学改革的空间依然很大。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受传统影响深刻的老师一直沿用苏联的传统方式,塑造形以“形准”为标准,“色”则主要为物体的“固有色”概念,一致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体系,使得个性鲜明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状态因之受到一定的限制,以至在创作中呈现出题材、技术、形式的相似现象。在这样一个以共性要求为主要支撑的教学模式中,缺少培育个性的土壤,使种种针对创新意识的能力培养的教学构想不能落在实处,学生养成了简单抄袭、模仿的惰性,丧失了主动思考、积极创作的激情,这对日后的设计专业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另一方面,在教学改革的有力号召下也出现了另一个极端,一些求新求变的教师的教学内容却又过于抽象,教学方法过于直接,他们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彻底忘却过去所学而改头换面。这种做法的结果有二:一是导致学生们对于以往所学知识的断层,不利于他们后继课程的延续。二是在缺乏深入理解的情况下,学生们忙于画面形式的更换却不知隐藏在形式之下的本质内涵。
形态和色彩在现代设计领域,既不是照搬物象原形,拷贝对象色彩,也不是表面的形式构成,而是需要创造和再设计,这就需要全面而系统的形态和色彩训练。实现设计色彩基础教学中的形色转换训练,即是针对上述两种基础教学方法的种种弊端而提出来的,但并不是站在对立的立场对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完全否定,而是起到有效的衔接和桥梁作用。我们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课程安排,利用学生们以往的绘画语境,结合他们熟悉的艺术概念,将设计色彩课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立相对独立的单元课题。第一阶段的训练课题为写实性色彩训练;第二阶段为印象派色彩语言训练;第三阶段为装饰性色彩训练;第四阶段为表现性色彩训练。每个单元课题指导学生尝试一两种绘画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色彩基础训练时最终也在接受一种思维训练,并以此尝试将其知识结构慢慢转型,让他们直观地观察和理解两大绘画基本语言即形与色在每个单元课题中的具体转换,并清楚地认识到设计性色彩的特征,以便强化设计意识,然后再逐步触及到纲领、理念、实验研究和创新,这样学生就能有意识地将从基础教学中所获内容运用到专业学习领域。
授课内容主要选取西方现代美术史上一些重要流派进行讲析。西方现代派绘画介于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之间,很多现代派大师既从事绘画,又接手大量的设计业务,他们的造型理念和美学思想至今仍深刻影响着西方现代设计的多种风格。所以,此课题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能有效衔接绘画与设计的关系。重视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其能汲取西方优秀文化的积极因素,创造出具有现代设计感、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实现形态转换的具体做法是:分析自然形态,发现自然的本质元素,提炼视觉的基本形态要素;艺术地运用现实形态,以多种超越自然的方式表现,而不是自然主义的照搬、摹写,突出的是源于自然的形态美与形式美的表达。具体到画面效果则是:首先是原生自然的真实表现,描摹、仿照、逼真再现自然形,慢慢地过渡到规律化、提纯化的图案表现,这属于一种印象表达,最后转化到依托自然的各种意象化、装饰化表现的抽象形态创造,带有主观挥写性。这样,自然形态在艺术与设计的发展与应用中就呈现了形式上的多样性,如立体造型、平面化造型、装饰化形态、结构形态等等。整个训练过程中形态训练的步骤总结起来讲,就是从理解自然形态的生成原理与功能结构,综合各种表象,转换到形态再创造,这样训练的目的就是使自然形态得到艺术化表现,从而运用到设计表现中去。
整个色彩训练过程中的色彩转换,我们就依照前面提到的四个阶段分步进行。
第一阶段的写实性色彩训练课程中,重点学习古典绘画大师的造型手法绘制画面,这也有利于学生前后知识的理解与衔接。在古典绘画中,自然形态是浪漫与现实的写实形象。这个练习要求学生用准确的线描塑形,但前提是同学们不应把线描从色彩里分开。线条是抽象的,不存在于自然物象之上的。我们看到的是物象的各个面,只有各种色彩的运动和对比。形象的塑造实则是色调关系的准确,如果把这些色调准确地安排、整理、组织,那么形象就会自己塑成。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学会慢慢从形的束缚中转向对色彩的关注,并准确把握色彩的色相、明度、冷暖倾向性,把从对象中看到的色彩感觉登记下来加以组织,让画的东西从色彩里生成。此阶段练习重点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色彩捕捉能力,培养学生对客观物象微妙而丰富的色彩关系的表现能力。
第二阶段学习印象派大师对色彩规律的探索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在印象派笔下形态分解成色斑,模糊成色点,变成剪影。此阶段色彩训练重点为“色的分解”,即以科学的方法对色彩进行分离、组合,通过运用笔触、色块的构成与体面的呈现来建构画面的色彩关系。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光色原理和科学的色彩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色彩规律。提高理性分析色彩的能力,不画固有色或忠于固有色,而要像一位逻辑家一样,能追踪着平衡和关于色彩分配进行极繁复的计算,因此一幅画作的完成都要经过久久的先期准备。从而改变学生不假思索动笔就画的习惯,激发其主动建构画面色彩结构,强化主体意识。
在第三阶段装饰性色彩训练中,造型停留在平面,而不欲制造立体的幻觉。色彩的造型和形象的造型共同进行。具体的绘画步骤是:从自然物象里提炼线条,然后通过轮廓线范围的各平面用平均的简化的色调涂上,同时有意地过度增强色彩价值,重点研究色彩纯粹作为装饰的价值,不过度追求形似,而是追求对形和色进行分解和重新设计,从而创造出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此阶段是色彩基础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也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从三维色彩转向平面化的二维及一维的色彩表现形式。通过练习,学生会慢慢掌握用概括的、美化的色彩去造型,并体会装饰美的规律。
在第四阶段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鉴赏西方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及对当代艺术的重要影响。这个训练要求学生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研究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即形与色自身的纯艺术性价值。培养学生大胆地运用色彩,把色彩作为自立的手段,通过色彩的明暗、冷暖、补色、浓度、量(面积)等多种对比群的结合与相互关系来建立色彩的和谐,并注重运用色彩的感情特点、心理效果和自身的表现力,强调画面形式的重要性。这个阶段的练习,使学生从受限于自然物象到回归画面,再到自我的表达和抒发,使画面与主体都得到自由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学生们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四个单元的训练,再结合现代派大师的具体习作分析和讲解,明确了每一阶段的训练目的和要求,再进行大量练习,要懂得关键问题是:画面不是对自然物象某些规定的一模一样的反映,而是可以从抽象的各种元素如:线条、平面、色彩、构成出发,自然生成的独立的有机体。这个机体是通过造型手段才找到的,原先你不知道它,只是自然形象是其创造的源泉。如此一来,就启开了造型表达方式的许多可能性,引导学生踏进抽象的、无物体的或绝对的造型的步骤,这为后续的设计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并起到有效的过渡作用,使设计类学生懂得自己从事的不再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而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创造的艺术。
(作者单位:宁丹华,湖南工业大学;雷永明,湖南科技大学。本文为湖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D07)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