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归精英的隐遁

2009-06-10李兆忠

世界知识 2009年9期
关键词:合流王明海归

李兆忠

老舍在对“封资合流”的毛博士、文博士之流重拳出击的时候,并没有忘记对中西合璧的海归精英的歌颂与塑造。他曾这样描绘心中的理想人物:“由他的谈吐举止上看,谁也看不出他曾留过洋,念过整本的洋书。他说话的时候永不夹杂着洋字。他看见洋餐就挠头,虽然请他吃,他也吃得不比别人少。不服洋服,不会跳舞,不因为街上脏而堵上鼻子,不必一定吃外国橘子。总而言之,他既不闹中国脾气,也不闹外国脾气。比如《火烧红莲寺》和《三剑客》,对他,并没有多少分别。除了‘妞儿气的片子,都不坏。”

这种理想人物在小说《铁牛与病鸭》、《不成问题的问题》中有相应的演绎,主人公尤大兴、王明远都是典型的“东方道德,西方才艺”,对于科学工作,他们有一股子西方式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追求精神和献身精神。然而,这毫不妨碍他们骨子里有一种中国式的温柔敦厚、救世济民的气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处处碰壁,无处容身。尤大兴怀着报国的志愿,放弃了在美国的工作,回国投身抗日事业。然而,他的正直、认真、守法,带给他的却是一连串的失败,最后不得不辞去农场场长的职务,仓皇逃离。王明远任劳任怨,一心一意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只因正直不阿,竟被解职。

这两个受难的形象,其悲剧性的内涵不只体现在他们的救国理想得不到实现,更体现在他们与民众的充满悖论的关系上。作为民众的启蒙者和真正的救护者,他们不仅得不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反而受到误解、敌意甚至无情的打击。对此,他们以殉道者的姿态坦然接受。尤大兴面对即将来临的打击,毫无惧色,他相信:“科学的方法与法律的生活,是建设新中国的必经的途径。假如他为这两件事而被打,好吧,他愿作个殉道者。”其中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在尤大兴遭到围攻的标语口号中,有一条是“打倒法西斯走狗!”这令人想起20多年后恐怖的“文革”风暴。

愚昧的民众没有能力区别假洋鬼子与西化精英的本质差别,成为野心家利用的工具,是可以理解的,而老舍他们对毛博士、文博士的妖魔化,对民众的无条件崇拜,对自我的刻意贬抑,倒是更值得深思。这与鲁迅当年左右开弓,既批判愚昧的民众,又批判投机革命的“假洋鬼子”的双重批判视角,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意味着价值发生了根本的颠倒。

老舍对毛博士、文博士的抨击,对尤大兴、王明远的歌颂,本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依据“进步”理念对海归知识分子的二元对立的划分,但问题在于,老舍歌颂后者,远不像抨击前者那样明确肯定。老舍可以将文博士、毛博士理直气壮地定义为“封资合流”,却无法以同样的思路为他所钟爱的尤大兴、王明远确定政治身份。根据社会历史进步的真理,封与资,都是属于被历史淘汰的反动阶级,老舍无法从这里寻找价值资源。然而,他又不可能绕过这两个阶级来为尤大兴、王明远确定新的改治身份。既然如此,只好迂回。首先,让他们放低姿态,在穿着打扮、谈吐举止上彻底地本土化,工农化,留洋的背景尽量地淡化。比如尤大兴,只说他在美国学园艺,毕业后在母校作讲师,至于他是博士还是硕士,在美国呆过多久,参加过什么活动,一概不提。而王明远,连这样的交代都省略了。有意思的是,在老舍笔下,“博士”、“留学”的称呼已经明显地负性化,文博士、毛博士、牛博士、吴博士,都是东西合污、封资合流的可笑角色,而“留日派”和“留英派”,则成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标签,互相之间还狗咬狗,而正面的海归精英没有一个冠之以“博士”。

当然,仅仅外表上的本土化、工农化是不够的,还要落实到行动上。无论尤大兴还是王明远,在国外学的都是农业,这显然不是偶然的巧合。老舍这样描写王明远:“他是学农的。这与他那个‘和和平平的作点大事颇有关系。他的态度大致是这样,无论政治上怎样革命,人反正得吃饭。农业改良是件大事。他不对人们用农学上的专名词,他研究的是农业,所以心中想的是农民,他的感情把研究室的工作与农民的生活联成一气。他不以学者自居。”而尤大兴也是看准了“农业的重要,中国的农业急应改善,想在一座农场里,或一间实验室中,把他的血汗献给国家”这种叙述策略,折射了民粹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合力下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预示了海归精英未来的坎坷命运。

猜你喜欢

合流王明海归
Higher Derivative Estimates for a Linear Elliptic Equation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走过318
“看不见”的王明华
合流超几何函数的零点性质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
胰胆管合流异常合并胰腺分裂症一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