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若干思考

2009-06-09秦建锋

成才之路 2009年35期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信息技术

秦建锋

目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 精讲多练,体现主体地位

计算机学科十分重视实践性,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用10分钟~15分钟的时间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演示,并提出练习要求,然后由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去练习、去学习。实践证明:多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就能比仅听老师讲解、观看教师示范后提出的问题多得多,这就说明实践操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另外,在学生练习中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注意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或疑问,其次,时刻留心观察学生的操作流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策略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二、 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对“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做了明确地表述: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一原则凸显了“做中学”的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习主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课时任务。教学中,让学生以教师预设的任务为努力目标,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WORD2000中设计“海报”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设置了如下任务:自己设计、制作一份小报,版面设计不拘一格,只要内容积极向上,色彩搭配合理即可。当学生欣赏蘸满自己智慧的作品时,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便会油然而生。然后再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传阅,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拓展,创造能力得以提升。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挖掘设计潜能、提高综合能力,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学会自主获取知识。

三、 学科整合,打破学科关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后,并不一定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计算机,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学习,怎样来学习。比如,布置一篇作文,写一个学生知道但不是很熟悉的事物,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查询和收集有关信息,先了解这个事物,再进行作文。这样比教师介绍事物,学生作文强得多,因为,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活动多了,学生也就明白了怎样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更激发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四、 协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两种思想。”这句话里隐含着协作学习、共同发展的思想。开学的第一堂计算机课,我首先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要求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并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合作学习,开展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促动下,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的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借助互联网的功能,迅速查找信息,并展开激烈的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协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计算机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

(南通市英雄小学)

猜你喜欢

计算机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