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达标考核的研究与实践

2009-06-09蒲文龙,张国华,李凤仪,毕业武,王维维

成才之路 2009年35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专业课程课程改革

蒲文龙,张国华,李凤仪,毕业武,王维维

摘 要:本文针对《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该课程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课程实践能力考核和学习过程考核三大方面,从而使该课程教学更加适应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极其良好。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改革;考核方式

一、 问题提出

课程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学校通过课程实施教育、培养人才,学生通过课程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而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学习成效的综合评价,它不仅衡量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检查学生学习成果,而且也是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检验。我院《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传统考核方式曾经以期末的笔试成绩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智能的发展,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获取而不重视它的实际应用,只注重学科内的系统性而不重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课题组通过教学改革项目《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途径研究》立项进行专题研究,旨在对《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大胆改革,进而为区域经济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的矿业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二、 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1)《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的教学目标。《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是安全工程(通风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对矿井围岩安全控制技术及工程的设计施工、安全生产监察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区域高级专门人才。

(2)《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能力目标,因此,本课程的考核要改变过去学科本位的思想,把课程范畴延伸到项目和实践活动中去。课题组经研究认为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课程考核应坚持知识、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及效果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考核。

三、 《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考核目的不明确。安全工程专业(通风与安全)的学生包括统招生和定向生,而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能否顺利地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特别是定向的学生,因为不必为找工作而发愁,主要应付期末考试就行。高校的教师则认为课程考核是完成教学任务、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尺。这样分数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最重要手段,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2)课程考核内容片面。该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现场实际围岩地质条件和煤层覆存条件进行应用型设计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这样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仍得不到验证。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传统该课程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主要由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两部分构成。期末考试方法主要以任课教师的闭卷考试为主,其成绩一般占总分的70%~8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平时作业、小测验和课程论文等方面的考核,一般占总分的20%~30%。总体来说,这种考核方式没有反映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课题组根据该门课综合性特点,将该课程考核分解成为理论知识考核、课程实践能力考核和学习过程考核三大部分:主要包括平时学习表现考核(10%)、平时作业考核(15%)、阶段测验考核(20%)、专门设计的课程大作业考核(25%)、实践性作业考核(30%)共五项内容,各分项按百分制计再折合各项的百分比得出最后成绩。这种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的方法,避免了只以期末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习惯,着力突出创新能力,全方位考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1)平时学习表现考核。就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定成绩,平时学习表现应包括出勤、听课情况和实验操作和态度,课堂回答问题及其综合表现等项目来评定。见表1 《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平时成绩综合评价表。

(2)平时作业考核。平时作业考核首先要确定部分平时作业为评分作业,平时作业主要侧重考核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本门课程的实际情况,选定其中六章内容作为评分作业,见表2《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平时作业综合评价表。

(3)阶段测验考核。阶段测验考核就是在单元或课题教学结束后命题测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答题质量评定成绩,见表3《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阶段测验综合评价表。

(4)课程大作业考核。就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专门设计综合作业,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定成绩;专门设计的课程大作业侧重对学生分析、应用、综合、实践能力的测试,形式可多种多样。针对本门课程应用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做指定专门设计题目和自选题目两种,见表4《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设计综合评价表。

(5)实践性作业考核。就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专门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定成绩。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有笔试(包括闭卷和开卷)、口试(包括答辩)、专题(项目)等。本环节中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并承担部分工作占该项分值的20%,而结合现场专题设计占60%,实习实践并进行答辩占40%,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见表5《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实践综合评价表。

五、 《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经过安全工程专业2004级和2005级学生示范性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考核模式能使学生具备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高质量完成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该课程考核模式成果丰富,教学效果良好,该课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课程改革研究示范课,参与教师和学生反映极其良好。该课程考核模式作为项目《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途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获得2009年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综上所述,课题组研究制定的《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是有益的,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德智.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

报,2006(1).

[2]赵蒙成.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考试制度改革[J].中国高等教

育,2006(17).

[3]白玉林.宜宾学院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J].宜宾学院

学报,2008(10).

(黑龙江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专业课程课程改革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