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能力与英语专业教学

2009-06-09范洪涛,郭

成才之路 2009年35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学策略

范洪涛,郭 晨

摘要:隐喻是当今研究的热门话题,隐喻能力是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并存的三大能力之一。隐喻能力是衡量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的标准之一。本文简要论述了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如何利用词汇、阅读及写作教学构建ESL学习者的隐喻能力。

关键词:隐喻能力;英语专业;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隐喻都是一种普遍现象。正如I.A.Richards在其名著《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中所说,“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隐喻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在语言学、语言哲学上如此,在很多其他领域亦然。因此,隐喻能力作为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并存的三个能力之一,日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二、 隐喻的基本概念

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有可能产生。隐喻理论包括:Richards 和 Black 的互动理论、Lakoff& Johnson等人的映射理论、Fauconier的合成理论,这些理论都在重点分析隐喻意义产生的过程, 即隐喻的运作机制。本文重点从修辞、认知、语法角度入手分析如何判断隐喻这种语言现象,以及如何培养ESL学生的隐喻能力。

(1)隐喻即修辞。隐喻就其结构特征来说,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两个对象”,二是两个对象属于不同的领域。“差异”是构成隐喻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历史上,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贯穿东西。在传统认知里,隐喻即修辞,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赋比兴”,其中的“比”和“兴”就是明喻和隐喻,人们用“是”和“像”来区分隐喻和明喻。例如:An encyclopedia is a gold mine. 百科全书是金矿。Aristotle对隐喻的研究一直在影响着人们对隐喻本质的看法,Aristotle反复强调隐喻破掉俗套,把话说得生动,从而也给了听者某种可特别领悟的东西。例如:Life is a Journey. 生命和人生的里程是两个不同领域,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始有终,而且在过程中都会出现坎坷。

(2)隐喻即认知。近年来,人们对隐喻的认知本质和认知功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使隐喻成为修辞学以外的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其他跨学科的研究对象,形成了一种对隐喻研究的狂热。Lakoff&Johnson1980年合著的《我们依以生存的隐喻》是首部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著作。作者这样界定隐喻的本质:通过另一件事情来理解、经验某事,例如通过战争、战斗来理解、经验辩论。因此,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活动、行为。作者还认为,大多数概念都是包含隐喻的概念。例如:他怒火中烧。这句话中就隐含着汉语中“愤怒是火”这样一个更为基本的概念隐喻。

(3)语法隐喻。在L&J研究基础之上,Halliday 1985年在其《功能语法导论》一书的最后一章根据语言的三种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相应地提出了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此外,也有学者(Thompson、Martin)提出语篇隐喻的存在。根据Halliday的划分,语法隐喻是与词汇隐喻相对而言的现象。非一致性、标记性等是语法隐喻的根本属性。为了阐明语法隐喻的实质,胡壮麟根据Halliday和Martin的论述,分析了5个关于“一致性”的标准,其中关键的是自然标准:“语义和形式之间的自然关系,如动作用动词来体现,逻辑关系通过连词体现,这种意义和形式的自然对应即为一致式。” 例如:a.They climbed the mountain on the National Day.(物质过程) b. The National Day saw their ascent on the mountain. (心理过程) a为一致选择,b为非一致选择(隐喻式)。人际语法隐喻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Halliday指出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讲话者总要根据语境的需要选用非一致式形式来实现命令、陈述、提供和疑问等言语功能。例如:①Dont do that! ②I wouldn't have done that if I was you. 可以看出②为非一致式。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研究隐喻,隐喻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使用现象。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之间的互相作用。隐喻话语具有双重影响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发现隐喻话语,研究其本质,必将会激发ESL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

三、 利用英语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

根据新修订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L&J等认为,人类逻辑思维的深化以及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用隐喻手段。

(1)通过词汇构建隐喻能力。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听说读写等哪个方面都离不开词汇。对于大多ESL学生而言,词汇是他们专业学习中的一大难点,而且大多数英语单词除了本身的字面意义之外,还存在很多的隐喻意义,即该词指称字面意义之外的其他事物的意义,例如:①Work around the clock 马不停蹄地工作,②The joke you told is as old as Adam. 你讲的笑话太老了等。例①中,把时钟这一概念和时间对应起来;例②中亚当是圣经里的人物,因此由亚当映射到古老这个概念。 因此教师应抓住每个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网络、辞典等手段尽可能多地搜集关于某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下的隐喻用法,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且也能加深对所查阅内容的认知。例如:dog-eared(书页折角)、dogs-head (大卵石)、dog-eye(精密的检查)等。同时随着专业水平的提高,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范畴,来搜集相关的隐喻表达,如英语中与植物、动物、空间、时间等相关的隐喻表达,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且也能让学生掌握利用文献查阅资料的能力。

(2)通过阅读构建隐喻能力。“语言和语言知识的关系,一个是表层的,一个是深层的。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学习和使用语言就更为自觉、更为踏实。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是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是否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现代阅读理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阅读看做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的心理语言过程,是读者智力和知识对文字意义的消化加工过程,是书面信息与读者大脑中已有知识的有机结合,阅读环境与读者互相作用,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任何语篇,不管是严肃性的还是通俗性的,都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这就需要学习者必须有一双慧眼,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能力,找出其中的评介手段,推知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对语篇信息的正确性和事实的可信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习者批评性阅读的意识。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和积累各种语篇中的各种评介手段,掌握语篇评价的资源。语篇中的评价意义属于人际功能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可运用语法隐喻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超越语言层面。首先让学生了解隐喻知识,了解隐喻认知过程有助于学习者在阅读文章过程中从宏观上把握作者的思维进程,准确把握文章的具体细节,从而大大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然后根据所学知识理论组织学生将整个语篇的结构、语篇衔接手段归类,并辅助学生找出篇章中的人际隐喻和语气隐喻的表达,结合语境推断出作者的观点以及态度。这样学生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最后,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用不断变换的句子模式来巩固和分析文章中的某一个难点, 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构建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构建隐喻能力。目前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句子表达单一,一篇文章中简单句较多,而句子变化的模式较少。英汉民族思维差异较大,使得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英语表达重客观性、注重形式完整、每个句子一般只出现一个谓语动词,汉语表达重主体参与意识、注重意义完整、每个句子可能会出现多个谓语动词。因此,英文句子中较多地用名词来替代相应的动词,借此来表达动词意义,即名物化,而名物化又是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的名物化是指由动词充当的行为过程由充当物质或心理过程的名词来充当,例如:①He smiled to me friendly . ②He showed me a friendly smile. ③If you expose the item for long, it will rapidly deteriorate. ④Prolonged exposure will result in rapid deterioration of the item. 在上述的两组例子中,句子②不仅比①的表达更符合英语语法规范,而且也使句子的表达更形象、精确。句③更体现我们汉语的思维习惯,更强调动作发出者的主动参与性,句④exposure 做主语,省略了动作的发出者,这更能体现地道的英文表达,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客观。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隐喻能力,利用隐喻这一语言现象使表达更形象,强调语法隐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不断变化句子结构,不仅会使表达得更加凝练,而且能使语篇句式整齐,语言生动、传神,会大大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四、 结论

Halliday曾说过:“隐喻表达方式是所有成人语篇的特点”,除了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隐喻能力之外,还应在课外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去探究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中隐喻认知的差异, 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心理因素,从而在实践中去应用隐喻这种创新式思维模式,不断激发ESL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1(6).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2.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以BP制辩论为牵引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