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职教师素质与建构
2009-06-09曾天地
曾天地
摘要:高职学院要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关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的自觉性并使之向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职学院应创造条件,促使教师队伍职业素质整体化提升和协调发展,从而促进高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教师;素质;建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高职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乃至教育成败。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高职教师的素质是党和时代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一、 新时期高职教师的素质
1.良好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素质整体结构的“核心”或“灵魂”,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与态度,制约着教师的道德准则,影响着教师文化科学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发挥。新时期的高职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强烈的爱国热情,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自觉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并尊重学生——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鼓励和赞赏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发挥其潜能进而培养出创新意识,要诲人不倦,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对事业怀有执著追求,顽强进取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行为严格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教育和影响受教育者。
2.广博精深的知识素质
知识是教师借以教育受教育者的最基本的内容。21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由于知识积累的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变革的不断出现,使得知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发展,文理知识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学习,全面掌握,不能以“专业不对口”“隔行如隔山”等论调来掩盖知识的陈旧和贫乏。高职教师首先应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不但要通晓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全部内容,而且还应该掌握本学科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其次,高职教师还必须注意到知识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充分认识当代科学一体化正在不断加强的新趋势,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吸收各种信息,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按照“一专多能”学者型教师的要求培养自己,做到文理兼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代表着不同的、相互补充的思考模式,只有形成符合时代的思维模式才谈得上有个性,对问题的认识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才能有所发展。再次,高职教师要懂得信息和电子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冲击和影响,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堂课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充实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形象,实现教学乃至科研活动的手段现代化,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3.完备的能力素质
新时期高职教师要求教师既要有知识,更要有能力。这既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表现为:
(1)教学科研能力。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育和教学过程,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力、灵活处理教材和德育渗透的能力,使知识转化成为学生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的状态。而科研可以促进高职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参与科研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而且还可以开阔视野,使教师站在新的高度上去思考和展望未来新型人才的发展趋势,开辟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2)创新能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一切教育都源于未来形象,一切教育也都创造未来的形象。”因此,如果教师没有一种创新意识以及一种对创新追求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那么,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一群只知道接受知识,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书呆子”。教师的创新必须是成体系、多方面的,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诸方面的创新。从教学理念来说,高职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学生一线岗位能力为中心的观念,把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创新、创业、可持续学习等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实际工作条件下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教学内容来说,要减少纯理论性的内容,增加新颖实用的技能传授。从教学方法来说,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评价来说,应改变过去以考试为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传统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能力测试、素质检验等。
(3)学习扩展能力。学高方能为师,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是动态的、开放的,应当能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更新。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不仅仅限于课堂与书本。大量的出版物以及网络的广泛应用,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许多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甚至超过了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仅仅把眼光局限在教材与教学大纲上,那么,他便不会跟上知识的时代步伐,甚至会落在学生的后面。因此,教师自己也要“终身学习”,要具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充实自己的能力,即掌握适合自己的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善于运用现代的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扩展能力是指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基于市场为导向,针对人才市场需求办学;而人才市场对高职专业需求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与此相对应,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常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在课程开设上也常根据市场、工艺变化而改革。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具备从原有专业衍生出新设专业的教学力,具有重新学习一个新领域的学习力,工作岗位转换的适应力,以及学历、职称提升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这样,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新的岗位(群)诞生和旧的岗位(群)消失、专业设置发生变化时,才能确保教师自身不被淘汰。
(4)交往能力。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交往关系中,双方总是在共同的交往中沟通、教育和接受教育。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与学生沟通和理解的交往能力。教育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的精神发展。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生活关系”,通过积极的师生关系,学生获得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体验,并且迁移到他的同伴关系,使他与他人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将影响他的一生。在师生关系中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也只有教师具备了这种交往的能力,这种完全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
(5)心理调控能力。健康的心理是高职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高职教师,肩负着培养21世纪祖国建设者的重任,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高职教师要及时对自身情绪波动进行调整和控制,以适应学生成长、教育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个能够坦然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困难的教师,一个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的教师,一个和蔼可亲、严于律己的教师,一定会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感情流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健全人格的正面教育。
二、 高职院校教师素质体系的建构
1. 以人为本,促进教师职业素质自主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高职教师职业素质,要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发展观。首先,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发展,全面、正确看待教师的劳动,鼓励教师通过奉献社会,为自己争取良好的生存空间、发展条件并获得相应的物质收入和回报,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其次,教师由于生活的相对平静、人际关系圈子的相对狭小、竞争压力大、肩上的责任重,容易形成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特别需要关心和尊重。对于年轻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业务培训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对于中年教师要给予更多的施展舞台和应有的地位,对于老年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尊重,充分调动老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2. 创造条件,促进高职教师职业素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创造有利于高职教师职业素质提高的良好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为教师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提供物质帮助、资金保障、激励资金和场所支持;文化环境:营造正确舆论导向,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构一些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规章制度,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2)创造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持之以恒地学习的继续教育新体系和新模式。第一,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和培训,积极支持和鼓励在职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参加各种方式的学习、业务进修和技能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学历结构队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第二,引导全体教师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的理论和规律,坚持教学优先,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原则,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
(3)创造有利于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的多元化激励机制。第一,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建立符合高职教育办学规律的聘任制,实施充分体现按劳取酬、效率优先的激励机制。尽可能地诱发教师的内在需求,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二,加强考核管理,制定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和评价。第三,切实落实激励措施。激励措施和办法不能只是喊在口头上,停留在文件上,要尽可能体现并落实在一些可操作的具体规定上和行动上。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和生活质量,关心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为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红,党文滨.浅议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晋东南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2).
[2]赵红.试论新形式下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新世纪论
丛,2006(3).
[3]罗奕,韩柏.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职
业技术教育,2004(19).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