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带兵”

2009-06-08张永钢

军事文摘 2009年3期
关键词:李将军卫青大将军

张永钢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怎样“察”?古人云:“行而论道,率先垂范。”;兵家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然而,新时期随着新观念、新问题的出现,让我们如今的带兵人还是颇有“望兵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近日,我读了《史记·李将军列传》,在感慨李广“生不逢时、几遇奇数、未能封侯”的同时,对他的带兵之道甚为折服。《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广为人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意思是:李广为人清廉,将所得赏赐全都分给部下,与士卒同吃一锅饭。行军打仗时,在给养困难的情况下,如发现水源,不等全体士卒都喝过,李广一滴不沾,不等全体士卒都吃饱,李广一口不食。

从司马迁的44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千多年前这位“封建大将军”的带兵艺术,可以感受到一位高级将领对普通士卒超越自我的爱。就是这种“带兵艺术”和“爱”,使李将军及所属部队在与匈奴进行的七十多次战斗中,常胜而不败,为汉政‘府统一西域立下了赫赫战功,李广也被汉政府及世人誉为“飞将军”。

公元前119年,李广任前将军,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但因没有向导在沙漠中迷失了道路,落到了卫青所部的后面,没能赶上与匈奴单于的那一战。直到卫青率部班师,才在经过沙漠南部时遇到李广将军,卫青派长史责问李广迷路的原因,并命令李广的幕僚马上到大将军卫青处听候传讯。这时李广拦下长史,非常严肃地说:“我的部下没有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现在自己去向大将军请罪。”说完拔刀自刎,时年60余岁。李广自刎后,史记记载: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一位60多岁的老将军为了下属甘愿自刎请罪。这种用生命诠释的“爱”与“责任”,我们现已无法用文字和言语表述。

我们新时期的带兵人及管理者曾几何时也体验一下这种“爱”与“责任”,我们在感慨“兵心难暖、兵事难管”的同时,为何不自问一下:我们爱兵多深?又承担过几许责任?

据一本军事杂志记载:一个德国军官视察下属的连队,看到一个士兵,皮鞋未擦、军容不整,非常生气,立即命令连长给士兵擦皮鞋,说完自己也弯下腰为士兵擦另一只皮鞋。

这位德国军官让人感动最多的是他承担的那份责任。在那份责任中渗透着诚挚的爱。试想:如果我们遇到了德国军官的问题,我们会怎样?训斥一顿那是肯定的,但训斥后我们会不会也像“李将军”和“德国军官”一样敢于献出自己的爱呢?是否也像他们一样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呢?

猜你喜欢

李将军卫青大将军
高适《燕歌行》“李将军”人物辨析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大将军搬砖
李将军雕像,美国种族问题的靶子
斗蟹
输者风度
卫青:一个骑奴凭什么能统帅全部汉军
草鞋的重量
卫青胸中的冰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