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词语产生方式的心理依据探讨

2009-06-08王海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4期
关键词:心理

王海霞

摘要 新词语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社会生活当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展,生活当中方方面面的变化越大,新词语的产生也就越频繁。透过新词语这面镜子,可以对当代社会的普遍心态,甚至对一个民族的民族特点有初步的了解。近年来新词语的大量出现也让人们把关注的眼光投入到心理学层面上,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新词语产生的方式和原因。

关键词 新词语;心理;原因

中图分类号:H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4-0020-03

Brief Study on Invention of New Words from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Wang Haixia

Abstract New words stand for the most active factor in our society to some degree. As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develop, everything in our life has been changing so more and more new words have been created. We can have a brief knowledge of the common mentality of the society and ev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ion through new words created. Thu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re paid to the invention of new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in order to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methods used when new words are created.

Key words new words; psychology; reason

Authors address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申小龙博士曾指出,“语言就像是一面色彩斑斓的镜子,摄下了民族、经济、文化、心理素质各方面的特征,它又像一副隐形眼镜,规范着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样式,规范着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个民族的语言代表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状况。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出现大量的新词新语。这些新词语反映了汉语的包容性、灵活性,表明汉语是一种不断推陈出新具有活力的语言。

对新词语的研究,目前还大都停留在考察如何界定新词语,对新词语的类型特点的描述上,如果介绍新词语的产生方式,也只是从表面上看方法,没有深入到内部去看新词语产生方式所运用的心理依据。或者说,目前对新词语产生方式的探讨还没有上升到心理研究层面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对新词语产生的心理依据的研究分析可以从中看出汉民族的民族特点,也可以发现当今社会人民的普遍心理状态,具有很深的研究意义。

1 从“图形—背景”理论来解释新词语的产生

图形与背景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的概念。人们观察外部世界的时候,会形成一个认知场。一个认知场由图形和背景2部分组成。图形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即为突出图形起衬托作用的部分。也就是说,认知场中突显的部分是图形,不突显的部分是背景,背景和图形是相对而言的。一个目标或视野的某一部分被知觉为图形,而余下不是视觉中心的部分就是背景。根据格式塔原则,图形被知觉为一个清晰的形状或形式,而背景缺乏形状。人们把关注点放在图形上,而背景则没有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应的图形,只提供认知上的大的环境。

很多来源于缩略词的新词语都是符合心理学的“图形—背景”理论的。为了追求简洁方便,人们在使用多音节词时,往往有把多音节词语“缩写”,以便使其双音节化的趋势。这样就出现很多新词语的缩略词,如家教(家庭教师)、环保(环境保护)。很多动词也有合并的倾向,如维权(维护权利)、帮困(帮助困难的人)、评劣(评出劣质品)。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些词语是如何体现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的。比如“影视”一词,因为重复的词语是“电”,所以具有区别性意义的就是“影”和“视”,因此这2个字就构成“图形”,把图形抽离出来,形成新词语。在动宾式短语构成的缩略词里面,这一理论体现得更加具体。比如上文中的“评劣”,“劣质产品”中的“产品”只提供一个“背景”,是作为参照物出现的。而真正具有区别性意义的是“劣质”,它不等同于“优质”,所以“劣质”就形成头脑中的“图形”,进而被抽取出来形成新的词语。再比如“帮困”,“困难的人”,“人”也只是作为背景信息出现的,从“帮困”这个新词中看不出来是“人”,所以“困难”是头脑中的焦点,是“图形”,在进行缩略时仅保留作为焦点的图形,而把背景忽略掉。

利用缩略语构造新词的时候运用到“图形—背景”理论,仅仅保留原先的词组中作为“图形”出现的词语,而省略作为“背景”的词语。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本词组的意思,不至于发生意思的改变或者扭曲。

2 从“典型范畴”理论看新词语的产生

沈家煊把“典型范畴”理论阐释为,范畴不靠“界定特征”来界定,范畴与范畴之间的边界模糊,范畴内部成员的地位不均等。也就是说,典型范畴不同于传统中的“离散范畴”,它不依靠某些所有成员共有的“界定的特征”把某一事物驱逐出去,而在内部包括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认知语言学则认为人建立的范畴包括语法范畴,大多是“典型范畴”而不是离散范畴。因为离散范畴强调的是形式和意义之间联系的任意性,而“典型范畴”注重两者之间联系的“象似性”(iconicity)。在强调“象似性”的同时还指出“构式”的概念。“构式”是心理上的“完形”结构,其整体要大于部分之和,即其意义不能完全靠其组成部分的意义推导出来。

把这一理论运用到新词语的产生上,可以看出借代造词法是按照这个理论来构建新词语的。黄伯荣、廖序东关于借代下了一个定义: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他们也对借代的方式作了说明:1)特征、标志代本体;2)专名代泛称;3)具体代抽象;4)部分代整体;5)结果代原因。借代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并不完全是比喻关系,而是相关、相似的关系。

例如:1)国足再败,我们无话可说(《新文化报》);2)前澳网冠军宣布挂拍,生涯曾进前十(运动趣吧);3)“红马夹”眼中的石油期货(期货实战网)。3个例子分别属于以部分代整体,以具体代抽象,以特征、标志代本体:“国足”代表国家队足球运动员;“挂拍”代指羽毛球、网球等小球的运动员退役;“红马夹”代指股票经纪人,因为股票经纪人在股市中都穿着红色的马夹工作。虽然如此,但“国足”“挂拍”“红马夹”的含义明显还要丰富:“国足”还暗示“国家队足球运动员用脚踢足球”的含义;“挂拍”说明羽毛球、网球等小球运动员退役时要挂起拍子;而单纯看“股票经纪人”,人们并不知道他们在股市里是穿红马夹工作的。所以说,这些“构式”是心理上的“完形”结构,其整体要大于部分之和。

3 从隐喻看新词语的产生

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根据已知事物认识另一事物的一种认知方式。2个事物之间需要存在某些共有的特征或属性,也就是相似性。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隐喻产生的客观原因,而隐语是新词语形成方式之一。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说:“类比形式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形式。”当人们得知某一未知事物时,必然会为这个未知事物命名,这样就由类推产生新的词语。类推在新词语的产生过程中占的比例很大。很多由类推产生的新词形成新词群。可见,隐喻这一心理机制对于形成新词语的作用是很大的。当人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由大量的语言事实总结出一定的语言规则,而在为新事物取名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到这些语言规则,从而形成很多十分相似的新词群。这些词群往往含有相同的某些字。比如:1)“电子”,电子货币、电子护照、电子商务、电子信箱、电子邮件、电子邮箱、电子邮政、电子出版物;2)“的”,的士、马的、面的、摩的、驴的、轿的、的哥、的姐;3)“龄”,年龄、工龄、教龄、兵龄、医龄、烟龄;4)“软”,软科学、软技术、软饮料、软广告、软着陆、软资源;5)“户”,万元户、暴发户、关系户、钉子户、拆迁户、专业户;6)“网”,网虫、网聊、网迷、网民、网友、网上欺诈、网上拜年。

通过类推方式造出很多含有相同字词的新词群,这些相同的字词有可能进一步虚化,形成词缀或类词缀。比如:1)“化”,美化、丑化、绿化、机械化、科学化、庸俗化、地方化、国有化、私有化、军事化、简单化;2)“性”,稳定性、组织性、普遍性、大众性、生动性、创造性;3)“热”,出国热、国学热、气功热、外语热、武术热;4)“感”,隔膜感、紧迫感、群体感、认同感、失落感;5)“多”,多层次、多功能、多方位、多渠道;6)“族”,上班族、追星族、考研族、哈日族、哈韩族;7)“式”,男式、女式、新式、旧式、蛙式、中式。

除了构造出含有相同或相似字的新词群以外,类推还可以通过隐喻找出2个事物的相似点,从而把一类事物的专用词语运用到另外一类人或事物身上。比如用“下课”来指让不合格的教练走人,用股市里的“套牢”来指陷入婚姻里面,等等。

如果没有类推,人们记忆的负担必将大大加重。而作为认知方式的隐喻在词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类推出新词新语,甚至形成词缀、类词缀,也可以把一类事物的词用在另外一类事物上,使得词语意思凝练而又概括。

综上所述,新词语的产生虽然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但是其内部还是存在一定的心理认知机制的作用。语言是社会中的语言,社会在变化,语言不可能一成不变。语言是社会在发展的最好见证,而新词语则是社会变法进步的最突出的表现。本文以现代汉语新词语构造方式为出发点,试图分析现代汉语新词语构造方式所反映出来的认知心理理论,从而为对新词语进行整理规范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申小龙.语言:人文科学统一的基础与纽带[J].汉语学习,1991(5):27

[2]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M].成伯清,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5]程工.语言共性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郭敏.试论新词语产生的社会心理[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3)

[7]李宇明,词语模[A]//邢福义.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8]史有为.汉语如是说[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9]杨绪明,杨文全.当代汉语新词新语探析[J].汉语学习,2009(1)

猜你喜欢

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闲会闲出“心理病”吗?
温先生心理困扰的背后(上)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解读补偿心理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