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控专业电类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09-06-08罗小燕张晓莉钟世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4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罗小燕 张晓莉 钟世红

摘要 针对测控专业电类基础课的特点,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出发点,结合相应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工作,阐述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观点,旨在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4-0043-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in Electrical Basic Courses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Major//Luo Xiaoyan, Zhang Xiaoli, Zhong Shiho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the electrical basic courses of th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major, taking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as the starting point, combining the concrete work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orm view in the teaching form,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teaching means etc..The purpose is to make the student establish the firm subject foundation and to develop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the student.

Key words teaching for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ans

Authors address

1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2 The NO.3 Middle school of Ganzhou,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进入2009年以来,伴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其培养模式必须尽快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培养适应新形势与新情况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思想的主旋律。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学体系中一切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元素,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和考试评价制度。

测控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路、机电传动控制、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测控电路、工程光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过程控制与检测仪表、智能仪器设计等。可以看出,测控专业的电类基础课程是学生在大学4年中必修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能否学好后续的专业课程,能否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类基础课程是否牢固,创新意识是否养成。而技术基础课程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根据测控专业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理论研讨和改革实践,认为要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 教学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

1.1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讲授式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运用智慧、知识、经验和体会,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在讲授中突出其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到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大课程内容信息量等,但都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学形式。这样使得大多数学生无法跳出教师思维划定的圈圈,长此以往,学生形成思维定式,由此限制他们对知识及问题的无限想象空间。毫无疑问,这种“一言堂”的教学形式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2 教学形式上的改革为使学生在大学低年级中就具有一种创新的意识,首先要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进行改革,在“一言堂”上课的基础上增加讨论课的教学形式,效果非常明显。讨论课内容分为主动式讨论和被动式讨论。主动式讨论就是由学生提出讨论问题,而被动式讨论则由教师给出讨论题目。讨论题目大致分为4类,即基础性讨论题、理解性讨论题、发挥性讨论题及批判性讨论题。此外还可以围绕一个专题,让学生上讲台做总结发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就将原来教师的“一言堂”的单一的课堂讲授形式变为“上课、讨论、总结”相结合的3段式教学形式。如在“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中,做2个专题讨论,一个是关于“直流调速方法”的讨论,一个是关于“交流调速方法”的讨论。针对这2个问题,学生在上课的基础上自己查阅最新资料写出相应的论文,之后每班选取2名学生在讨论课中做总结发言。实践证明,通过讨论课的学习,学生对其内容的理解是到位的,而且通过广泛阅读资料、写论文和发言,一大批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能学会旁征博引、海纳百川。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在课程体系上分类在测控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考虑到整体学时的压缩,为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将6门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划分为2大类,即理论基础课程(包含“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和技术基础课程(包含“模拟电子”“数字电路”“机电传动控制”),在给定学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适当地、灵活地做一些调节。对于理论基础课程的内容,应将其重点放在严谨的理论推导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讲授上;而对于技术基础课程,应将其重点放在技术应用和实验手段上,从而实现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在内容上各自独立但又相互渗透。如在“机电传动控制”的理论教学中,重点讲授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控制电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场合。然后在实践教学中,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电路)实现教学要求,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2 在教学内容上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每门课程在内容体系上给出总体框架,并明确每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对本次课程从内容难度、要求高度和指导程度上进行必要的划分;最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白重点、难点及热点,便于学生的课外学习与提高。

2.3 增大每门课程的自学内容根据所选择的教材及教学内容的不同层次,要减少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自学的时间和内容。而对于自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以小论文或读书笔记的形式提交上来,并给出平时成绩,以提高学生对自学部分的自觉性和创新性。

2.4 变换使用国家级精品教材通过变换使用国家级精品教材,可以更新教材体系及教学内容。另外,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如实验室条件等,鼓励教师写出与众不同的、更适合自己专业的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好教材来。

3 教学手段上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常用的有“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笔者在讲授“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效果显著。如在学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内容时,在课堂上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的思路,让学生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大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课堂气氛活跃。

4 结语

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和造就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在测控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应坚持以“加强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深入搞好测控专业电类基础课程各方面的教学改革,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