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思维对初中社会教学的积极推动
2009-06-08马勇波
马勇波
摘 要: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利用创造性思维推动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那么,如何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主动发展,有所创新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予以探讨,希望能引起读者的讨论与思考,同时供大家取舍。
关键词: 开放性思维 初中社会教学 实践 互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发生了激烈变革,人类世界已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速度急剧发展,社会对个人的基本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越发多变和复杂的社会需要每一个踏入社会的人拥有足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经验。因此,社会教学在教育体系中显得尤为必要。在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越发得到社会的认可。处于道德、情操、智力等因素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学生,良好的社会教学对其具有重大意义。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对陌生事物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参与欲望。因此,传统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越来越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社会教学作为一门新型综合课程,应体现丰富性、现实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要求必须改变封闭的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方式,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放性发展。
笔者认为,当下的社会教学不仅应该帮助学生认知社会、加强实践,更应该从终身教育和创造能力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主探究学习以及提出新观点的能力,而激发教育体系中的开放性思维恰好能体现这一目标。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利用创造性思维推动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那么,如何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主动发展,有所创新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予以探讨,希望能引起读者的讨论与思考,同时供大家取舍。
一、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教育长期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之下,学生的思维几乎完全被教师引导和控制。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把学生放在社会教学的主导地位上,加强学生的思维开发。比如,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过一把“教师瘾”,由学生自己设计课题并进行课程的讲解。初中学生通常表现欲十分强烈,他们对这些机会的重视程度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在课程设计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充分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摆脱教师和书本的束缚,思维得到发展,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能在加深自身印象的同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良性循环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教学中来。
二、贴近生活,以时代为方向
时下最流行的歌是什么?目前最火爆的电影是什么?现在初中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又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似乎很难在初中课堂上看到。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将思维放开,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教学,则效果是十分理想的。比如我们可以以周杰伦的《青花瓷》拉开课堂的序幕,并以此为切入点,问问学生青花瓷是什么,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探讨。在课堂中还可结合当下热播的古装电视剧、电影,一方面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的文化有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一边看一边和学生讨论影视剧中有什么与历史不符的地方。经过这样生动活泼的一堂课,学生对所学的东西将留下深刻印象。
三、走出教室,以社会为载体
社会教学强调对社会的认知,长期在教室中的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开放性思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入更多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对社会产生认知,对社会教学产生认同,同时让我们的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比如,在谈到人口增长过快这一社会问题时,可以将学生分批带至火车站等人口高密区,让其亲身感受人口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学习环境保护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污染严重的地方看看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这样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
与此相配合,还可以组织大量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地球日、消费者日、世界无烟日这些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走出教室,在社会上开展宣传、展示等一系列的活动。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到所学内容的精髓,也能让他们借此接触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
四,大胆反驳,以讨论为契机
现实教学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和想法,而我们通常对这些问题和想法予以忽略甚至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想法错在那里。而开放性思维要求我们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想法和主张进行鼓励,对学生提出的错误进行引导,让事实告诉学生他为什么错,错在哪里。
加强课堂上以及课堂下师生之间的讨论无疑是开放性思维中不可忽略的一环,通过不断地讨论,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想法进而总结自身教学的不足。
如在历史问题的探讨中,学生在课堂上就提出了“西安事变后,我觉得杀了蒋介石对形势更有好处”等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有一种心态:我的问题如果能把同学甚至是老师问倒,那我就是很厉害的。而反过来,学生若能回答出这类问题,那也显示出他的水平。所以,在课堂学习讨论中学生如果能够得到一种成功感,其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激发了。
加强社会教学是时代的呼声与趋势,笔者对在社会教学中开展开放性思维略作探讨,以期能引起广大读者的思索,共同为我国初中教育中社会教学这一环节快速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邵新裴.人文关怀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历史教学,2005,(1).
[2]刘新明.社会实践研究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社会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