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

2009-06-08李玉彩

考试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师生关系

李玉彩

摘 要: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从分析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探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 师生关系

一、现状

重视学生的作用是新课改的一个鲜明特征。按照语文新课改的要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作为一个以“面向学生主体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的学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促进和培养学生其他的能力。

但是,在强调学生作用的同时,教师应具有怎样的地位、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为此教育界一直争论不休,并且这一讨论还有继续下去的趋势。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尽管新课改的理论指导要求给予学生主体地位,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但是,毋庸讳言,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否及时转变,教师素质能否进一步提高,教学环境能否进一步完善,课本的研发能力能否提升,这些都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1.“单边”教学行为。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文化的表达和阐释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教学往往成了忽略学生参与的单边教学行为。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死水一般的“一言堂”,对语文课程说教,搞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教师所讲内容,从生字的音形到新词的释义,从句子的含义到修辞的妙用,从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到中心的概括、写法的分析,面面俱到。

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权,使学生丧失了与教师平等的文化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应该提倡的,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行为。

2.“开放教学”的随意现象。

课堂教学没有一定的模式,但是教师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个性或者过分地看重自身的情绪感受,片面地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只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写、自己想,会步入另外一个误区——忽略了教师的引导角色,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

文章内容浅显的,姑且可以为之,但教学内容深刻的文章时,如果教师采用这种“开放式教学”,就只能使学生对内容深刻的文章,停留在读一读、议一议的层面上,难于掌握文章的精髓。

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就难以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求知欲、好奇心也就会受到影响。小学语文的“开放性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走出“形式主义”。

三、如何改善师生关系

1.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

学生主体观是21世纪中国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注重单个的、鲜活的个体。在小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理论与实践并重,要结合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启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1]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改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师生相互尊重、理解的前提。让学生一味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教师有必要摒弃无视学生感受的单边教学行为,有必要改变自己的认识,因为在知识快速增加的前提下,没有人能永远掌握所有的知识。教师只有与学生平等交往、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加深对学生的研究,才能提高教学能力,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2.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在教学中,教师怎样既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在小学语文的诗词学习中,引用了很多典故。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文言文知识相对匮乏,自主学习就很吃力,笔者通过对古诗词的翻译、串讲,引导学生进入了浩瀚的文学中,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魅力。这样既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时产生的不理解诗词的含义,课堂交流提不出实质性问题,也解决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的知识点被遗漏的问题。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2]这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因人而宜的教学,要求我们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的发展观念上来,要关心、爱护、尊重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要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不同学生之间在各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他们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学习模式、个性等都各不相同。个性差异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发问形式和讨论组织形式。例如,教师应在进行分组讨论时尽力将内向型和外向型学生分为一组,使他们能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这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更有利于知识积累和性格培养。

总之,教师必须谨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这一教学理念,把学生当作独立、鲜活的个体,变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彩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单化浅见[J].考试周刊,2008,(49).

[2]刘琳,王优.知识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VOL28(1).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