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末怀李白》的反切实践

2009-06-08段朋朋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09年11期

摘要:《天末怀李白》是唐代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本文通过对其反切的实践,借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关键词:广韵;反切;同用;又音

一、引言

隋陆法言《切韵》“自宋以后公私书目均未见著录,盖自《广韵》盛行,而隋唐诸韵书皆废”。《广韵》是《切韵》之后又一部集唐五代韵书之大成的著作,其重点在“广”,主要是增字、加注,对《切韵》的基本体系并没有触动,只是在加字、加小韵的过程中,不自觉地造成了某些改变。

二、《天末怀李白》的反切用语

(一)凉风起天末

(1)凉:吕张切,来母阳韵平声。陈澧《切韵序》指出:“切语之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根据这一原则,结合《广韵》反切上字表和下字表,切上字“吕”为“来”母字,被切字的声母只能是[l],而“阳”韵的拟音有两种,二者的区别在于有无介音。这就涉及到声母对韵母的影响:若反切下字是卷舌声母字,反切上字是今读细音的,被切字要改读为细音。在本例中表现为介音的添加。声调方面,切下字“张”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为阴平调,而被切字“凉”为阳平调,这又作何解?这涉及的是中古到现代普通话声调的演变规律:平分阴阳。即中古时候的平声到现代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其中的清声母字读阴平,浊声母字读阳平。“吕”为“来”母,次浊声母字。所以被切字的声调为阳平。则被切字应读为“凉”音。(2)风:方戎切,非母东韵平声。(3)起:墟里切,溪母止韵上声。“墟”为“溪”母字,切下字“里”韵母为细音,则被切字的声母音为“七”(--借同音字表示被切字声母的读音;后面的“机”“夕”“哥”“喝”“滋”“科”同理) 。这条规律可以总结为:“见”组字跟细音相拼声母读“机”“七”“夕”,跟洪音相拼读“哥”“科”“喝”。(4)天:他前切,透母先韵平声。被切字同切下字的声调相同,平声,因为“透”母为次清声母字,被切字声调为阴平。(5)末:莫拨切,明母末韵入声。拨(北末切)在中古时期属入声字,所以“末”为入声字。中古次浊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中读去声,即第四声。

(二)君子意如何

(1)君:举云切,见母文韵平声。切上字“举”为“见”母字,被切字的声母为[ ]或[k] ,因为切下字“云”为细音,所以被切字声母为“机”,又因为“举”为全清“见”母字,所以被切字声调为阴平。(2)子:即里切,精母止韵上声。按照规律,切上字“即”为“精”母字,则被切字的声母可以读为“滋”“机”,因为切下字“里”的韵母为细音,所以被切字的声母读为“机”。但在这里被切字“子”的声母为“滋”。类似的例子还有:资,即夷切。这种现象比较少见。(3)意:於记切,影母志韵去声。(4)如:人诸切,日母鱼韵平声。被切字的声调为平声,又因为切上字“人”属次浊“日”母字,所以被切字声调为阳平。(5)何:胡歌切,匣母歌韵平声。切上字“胡”为全浊匣母字,则被切字的声母为“夕”或“喝”;切下字“歌”为洪音,则被切字的声母读为“喝” 。声调为阳平。

(三)鸿雁几时到

(1)鸿:户公切,匣母东韵平声。(2)雁:五宴切,疑母谏韵去声。(3)几:居履切,见母旨韵上声。(4)时:市之切,禅母之韵平声。现在学者普遍认可的观点是:“禅”母今只有仄声(职韵除外)读“师”,职韵字今读“知”;平声今读“知”“吃”都有。但现在“禅”母平声字既没读“知”也没读“吃”,而是读为“师”。这是一个例外。(5)到:都导切,端母号韵去声。导,徒到切,定母号韵去声。“导”的切语下字用“到”,“到”的切语下字用“导”,二者互用。《切韵序》:“切语下字与所切之字为叠韵,则切语下字……互用……韵必同类也”讲的就是这种现象。

(四)江湖秋水多

(1)江:古双切,见母江韵平声。(2)湖:户吴切,匣母模韵平声。(3)秋:七由切,清母尤韵平声。切上字“七”为次清“清”母字,则被切字的声母为“吃”]或“七”,当切下字“由”有介音“一(音)”时,被切字的声母为“七” ,声调为阴平。(4)水:式轨切,书母旨韵上声 。(5)多:得何切,端母歌韵平声。

后四句依上类推。

三、结论

通过对《天末怀李白》这首诗的分析,可以发现反切规则中“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并非单纯的声母相同。要确定被切字的声母,除明确切上字所属字母外,还要涉及切下字的洪细、平仄;“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并非单纯的“韵”相同:有时韵母相同,有时则要根据反切上下字的卷舌、唇音变换韵母的洪细;“下字定其平上去入”,因为从中古到现代声调具有“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的规律,所以被切字的声调涉及到切上字的清浊。总之,被切字的声、韵、调中任何一者都与其它二者具有密切关系,三者结合才能确定被切字的读音。

参考文献:

[1]陈彭年等.《锯宋广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4月.

[2]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10月.

[3]李新魁校正.《韵镜校正》,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4月.

[4]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5]周祖谟.《《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中华书局出版,1980年9月.

作者简介:段朋朋(1985-8),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山东省德州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