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形式小谈

2009-06-08袁丽娟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09年11期
关键词:笔墨变化形式

袁丽娟

摘要: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笔墨形式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实际上从整个时代来说,一个人有没有这样的变化意识其笔墨也是变化的,只是变化的程度明不明显而已。而如今的艺术家,想保持在古代传统的笔墨水平上还不行,因为根本达不到。

关键词:笔墨;形式;内容;变化

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笔墨形式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实际上从整个时代来说,一个人有没有这样的变化意识其笔墨也是变化的,只是变化的程度明不明显而已。而如今的艺术家,想保持在古代传统的笔墨水平上还不行,因为根本达不到。但是要使自己的作品在这个时代有特色,与古人与他人拉开距离,就不得不主动思考笔墨形式因素的变化与创新。

笔墨技法在过去已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光是皴法就有披麻皴、豆瓣皴、荷叶皴、斧劈皴、牛毛皴、钉头鼠尾皴、带折皴、拖泥带水皴等,叶法有个字、介字、点叶、夹叶、针叶等,都很形象地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山石树木的形质。但是在如今的山水画里却很少见了,圆润光洁、规则有序的点叶夹叶变成了散锋破笔点,这种破笔点也正好表现了那种放眼望去山林树丛的闪烁迷离、杂乱而又浑然一体的感觉,由过去的“完美”过渡到了现在“残美”的审美。不是过去的笔墨形式不好,而是人的视觉需要新的刺激,笔墨也得随着时代而变化。

笔墨相对于自然物象的山石树木,它是形式,但它又具有独立于现实内容的审美价值。像如今的抽象水墨作品,笔墨本身就是内容,已经脱离具象现实的物。又如一套设计精美的茶具,人们宁肯放弃其使用目的,把它变成了纯欣赏的对象。很多笔墨小品,其本身所画的是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呈现出来的笔墨意味和内在情感的抒发。黄宾虹的山水画就是笔墨的集大成,他的作品里,树木、山石、房子的形、质的顾及已不复存在,是“不可居也不可游”的,但你的眼光却始终停留于此不想游走,你游的是它里面层次丰富、韵味无穷的笔墨世界,而不是具象的现实世界。

笔墨也不是一开始就放在内容的位置被关注的。在明代以前的山水画,笔墨是作为形式来表现山石树木这些内容和意义而存在的,它是一个载体,所表现的自然物象和人的主观感情是作画的目的,所以那时的笔墨层次、变化相对较少,用笔用墨都是为形服务的,且多是随着自然物象本来面目的不同而变化,比如前景的树石位置靠前,形态则比较清晰,颜色也较重,那么在用笔用墨上就较粗较重,中景、远景依次越来越细越虚淡;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树叶就通过不同的符号来加强变化、区别层次。而到明清时人们开始关注笔墨本身的美---独立于自然物象之上的美,当然这跟纸的发展也有关,之前的朝代主要用熟纸和绢作画,自从元代开始有了生宣纸,笔墨加水浸润在宣纸上的墨韵、趣味、以及不时出现的偶然性效果激发了人们对笔墨本身的欣赏和探索。特别是四王的山水画,虽然在构图模式、语言符号、意境上模仿古人,但他们有一点不同的是把笔墨操练到了极致,每一个细小的单元其笔墨的干湿浓淡枯润的变化都非常丰富、生动,整体画面墨色也有节奏有呼应。民国时期的黄宾虹和张大千也是在积墨山水画和泼墨泼彩山水画上极力追求笔墨的浑厚华滋、生动韵味。直到现在,画家们都还在研究毛笔、墨、水、生宣(或其他材质)通过力的作用碰撞到一起所产生的无穷效果,通过笔触的大小形状、墨的干湿浓淡、线条的粗细变化,笔墨的重叠积加,水冲墨、墨冲水,浓破淡、淡破浓等等手法来尝试。

创作一幅作品,首先要有一定的倾向,笔墨主要是作为内容还是形式来刻画。作为内容那就把重心放在笔墨自身的皴擦点染、干湿浓淡、粗细疏密的变化、层次、韵味上;作为形式那就要注意符号语言的变化。当然二者不是绝对的分离。如浙派山水画就是典型的墨韵十足的画派,非常讲究用笔用墨的细微变化所产生出的意味,其实就造型、景象等来说很多作品也很简单,也不见得多有美感,但其水墨韵味的确非常打动人。笔墨和宣纸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天成的水墨效果,就是生动性所在。创作还需要做的是对笔法和墨法形式的研究,对新符号语言的提炼。

笔墨不管是作为形式还是内容,都要随着时代的转移而变化更新,艺术需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输进新鲜的血液,我们个人的作品也需要有新的自己的特色才能立足。因为历史和社会不需要两个倪瓒,也不需要两个黄宾虹。要想在笔墨语言上有新的突破,一方面真该好好分析一下传统的发展脉络和特点,找准自己现在的位置和突破口;一方面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中国画的笔墨语言都是历代画家从自然中提炼出来的,面对相同的景色、物象,不同的人所看所想所得是不同的,自然也会出来不同的画面效果和不同的表现语言符号。再者,笔墨语言的形成跟人的个性、性格、成长背景、艺术修养、阅历也有极大关系。同样是点,有的人就粗犷、厚重,有的则精致、秀丽、清淡;还有如果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没到一定水平,他的笔墨只能停留在纯熟的技法阶段,出来不了气质、内涵;而修养和手上功夫到了一定阶段,就算不刻意追求语言的变化,画面自然也会渗透出独特的味道来。这就是石涛的“无法而法”。因此个人修养、阅历的锤炼很重要,直接关乎作品的层次、品味。

参考文献:

[1] 郑昶.《中国美术史》.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

[2] 张强.《中国山水画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

[3] 周至禹.《形式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笔墨变化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这五年的变化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