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佛西40年代贵州戏剧实践活动
2009-06-08关欣
关 欣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熊佛西在黔一年期间的戏剧实践活动及其戏剧理论,由此分析熊佛西在这一时期所发生的思想上的重大转变,其文学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并简述其文艺活动对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熊佛西;贵州;戏剧实践;文学观
熊佛西是著名的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和戏剧教育家,1944年8月——1945年9月,熊佛西在贵州的贵阳、遵义等地的文艺活动,这既推动了西南抗战高潮的到来,也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贵州的人文、教育、思想等诸多方面,而熊佛西本人,也终于在战火的洗礼中完成了天真书生到人生战士的蜕变。
一
1944年春,在共产党领导下,熊佛西与田汉、欧阳予倩等在桂林举办了“西南剧展”, 《戏剧春秋》、《军民进行曲》等战斗性强、艺术性高的演出给赣、湘、黔、滇等战乱中的西南大后方民众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振奋。1945年春,“抗战戏剧展览会”,熊佛西导演了洪深改编的王尔德名著《寄生草》,将原著和改编本的精华集于一体,在表现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方面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和组织能力,更将形象塑造、情节构思、画面组合、舞台调度等各方面有机调度,话剧的各个部分运行不悖,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轰动山城。
1944年9月21日,熊佛西同湘桂黔的同仁联合导演巴金名剧《家》,演出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连日观众拥挤,剧中洞房花烛夜一场,情调幽美,堪称绝妙,觉慧殉情一节,演来极为动人,赢得观众泪水,冯乐山之伪善、阴险,定可安之堕落、卑鄙,以及瑞珏为迷信而牺牲等,演出极为精彩,实属难能可贵”。
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拓荒者之一,熊佛西非常重视戏剧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强调“戏剧必须合乎‘可演可读两个最要紧的条件”,“戏剧是在演出后才完成的,戏剧学校必须有剧场……才能从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艺术的整体观念。”在黔短暂的一年时间里,熊佛西排除万难,排演了《家》、《寄生草》以及一些业余剧团的剧目。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既成为他持续的理论源泉,又检验了其戏剧理论的可操作性,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二
在二、三十年代的政治态度和创作思想上,熊佛西一直在游移,试图躲入艺术园地而远离政治,于各党派之外的中间地带经营着他的戏剧舞台。在黔一年是熊佛西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走出象牙塔,进入西南腹地,沿途的奔波和战乱的景象使熊佛西开始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他果断地放弃了改良的政治立场和独善其身的知识分子哲学,开始真正地走向普通民众,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队伍中。
熊佛西思想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学观和政治立场。
首先,熊佛西的文学观由“为艺术”转变为“为人生”。 抗战爆发前,熊佛西一直抱着“为艺术而艺术”的精英主义文学观进行创作。从戏剧美学角度,熊佛西提出了“趣味中心”与“单纯主义”的戏剧理论。“‘单是简单……‘纯是纯粹……处处有趣味,……主张戏剧必须符合既经济又有美感的原则”。熊佛西对于“单纯”和“有趣”的重视,实质是重视戏剧作品审美趣味和观众审美心理、接受能力。熊佛西剧作在事实上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精英文学。
经过在河北定县五年的农村戏剧实验,熊佛西创作了一批反映农村生活的多幕剧,如《屠户》、《牛》、《过渡》等,也积累了丰富的农村题材剧本的创作及农村演剧方面的艺术经验。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故事生动地表现出阶级压迫和剥削是造成旧中国农村愚、穷、弱、私社会病症的根源,但以暴力推翻阶级压迫的思想还未被明确提出。由于抗战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和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熊佛西开始严肃地思考中国的前途问题,1944年,随着从桂林到遵义的转移,国民党抗战不力导致的日军直逼西南腹地的现实给熊佛西很大的震动,他的思想迅速地转变,果断地放弃了对暴力的排斥和对改良的幻想,从而由“独善其身”的自由人士转变为为“实现民族团结,建立联合政府,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斗争”的民主运动战士。
三
各种抗战文艺活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有力地推动了贵州抗战文化高潮的到来。西南后方民众的英勇抗战,分散了敌人的火力,保存了民族的精英群体和战斗力量,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坚实基础。
其次,熊佛西等文艺工作者在贵州密集而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为偏僻的腹地带来了一次珍贵的艺术盛宴,影响深远广阔。
第三,这一颠沛流离的转移对熊佛西本人的意义更为特殊而深刻。既为熊佛西戏剧理论的真实的实践过程,更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新定位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使原本倡导“为艺术”的精英文学真正地走向民间大众。熊佛西也由独善其身的书斋学者变成了兼济天下的儒侠,也奠定了熊佛西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不可忽略的历史地位。
熊佛西为我国的话剧事业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成为中国现代话剧园地名副其实的拓荒者之一,其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将永远为后人所牢记。
参考文献:
[1]《贵州日报》民国三十三年九月十日《民众剧团之<家>,熊佛西允任导演》和九月二十四日《<家>演出精彩,连日观众拥挤》,并参考《怀念影剧艺术家罗军》,林薇,《贵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十辑 贵州近现代人物资料丛书之二》,P39-44。
[2]《论剧》,选自《现代戏剧家熊佛西》,上海戏剧学院熊佛西研究小组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P231,原载余上沅《国剧运动》,新月书店1928年版。